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伟

作品数:193 被引量:658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67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基因
  • 17篇人参
  • 16篇植物
  • 14篇药材
  • 12篇生物信息
  • 12篇生物信息学
  • 12篇中药
  • 11篇内生真菌
  • 9篇皂苷
  • 8篇多糖
  • 8篇抑菌
  • 7篇药理
  • 7篇黄酮
  • 7篇白菜
  • 6篇滴丸
  • 6篇栽培
  • 6篇植株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膜荚黄芪

机构

  • 178篇黑龙江中医药...
  • 44篇东北林业大学
  • 19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黑龙江八一农...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哈尔滨商业大...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黑龙江农业经...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渤海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江苏康缘药业...
  • 2篇开姆尼茨工业...
  • 2篇江阴天江药业...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89篇马伟
  • 48篇任伟超
  • 46篇刘秀波
  • 29篇徐姣
  • 28篇马玲
  • 23篇刘振鹏
  • 22篇闫嵩
  • 18篇张开雪
  • 17篇孙伟
  • 15篇谢家全
  • 12篇梁喜龙
  • 11篇张晓燕
  • 11篇王宝秋
  • 11篇张艳贺
  • 10篇姜波
  • 9篇张雷鸣
  • 8篇崔崇士
  • 8篇杨传平
  • 8篇董培良
  • 7篇孟祥才

传媒

  • 2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5篇中医药信息
  • 11篇中医药学报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 6篇中药材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草药
  • 5篇世界科学技术...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植物研究
  • 4篇哈尔滨商业大...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中国药师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林业科技
  • 2篇有机化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8篇2023
  • 14篇2022
  • 15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13篇2017
  • 17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2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ITS2序列对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36份样品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5.1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变异位点分析、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两头尖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16 bp,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14,种间的最小K2P距离为0.021;NJ树结果显示两头尖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两头尖药材,为其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任伟超马伟安超马孝熙邬兰孙伟
关键词:两头尖ITS2混伪品
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对不同产地黄芪多糖含量进行比较,评价不同产地产黄芪的优劣。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人工栽培种多糖含量最高,野生次之,半野生最低。结论: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来源的黄芪中,黄芪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张艳贺张雷鸣刘秀波龚贺任伟超马伟
关键词:多糖紫外分光光度法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开发的新技术被引量:2
2023年
目前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对复杂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而且中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较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学科,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内容,揭示中药成分与相关靶点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地、整体地揭示疾病与靶点蛋白、靶点蛋白与药物、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从网络层面的角度观察药物对疾病的影响,以不同以往的角度设计新的药物分子,研制新药。为了促进中医药的持续发展,网络药理学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现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几年的应用进展。
马伟孙嘉莹任伟超徐姣刘秀波
关键词:中医药网络药理学新药开发多靶点网络模型
高温热处理落叶松仿珍贵材颜色及漆膜附着力的研究
随着珍贵木材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仿珍贵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效利用木质资源的前提下,探索出一种环保仿珍贵材的方法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相对低质人工林落叶松为试材,采用高温...
马伟
关键词:落叶松木材高温热处理漆膜附着力
高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的生育期差异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高山红景天根、茎和叶片中红景天苷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3个生育期的高山红景天根、茎和叶片红景天苷的含量。结果:无论是根、茎还是叶片,高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均为果熟期最高,萌芽期次之,花期最低。而且,根中红景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片中红景天苷的含量。结论:高山红景天各部位中红景天苷含量在果熟期最高,因此,高山红景天的采收应在每年果熟后为宜。
马伟赵昕于涛杨意
关键词:高山红景天生育期红景天苷
基于UPLC-QQQ-MS/MS的工业大麻中6种大麻素类成分定量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技术的工业大麻中6种大麻素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9个火麻仁基原植物工业大麻植株3个不同部位(雌花、苞片、叶)中的大麻素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为合理合法开发利用工业大麻,甄选商业化品种以及选育符合我国法规的高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含量、低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含量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µ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以工业大麻中6种大麻素类成分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萜酚(cannabigerol,CBG)、大麻二醇酸(cannabidiolic acid,CBDA)、大麻萜酚酸(cannabigerolic acid,CBGA)和四氢大麻酚酸(tetrahydrocannabinolic acid,THCA)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UPLC-QQQ-MS/MS的定量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6种大麻素类成分线性良好,R2为0.9991~1.0000,准确度为0.29%~2.80%,精密度为0.84%~2.74%,加样回收率为99.36%~102.88%。样品分析结果显示:花和苞片中的6种大麻素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叶片中的含量,不同品种大麻中6种大麻素类成分在花、苞片和叶中的分布具有特异性。结论基于UPLC-QQQ-MS/MS所建立的大麻中6种大麻素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方法简单,适用于工业大麻中6种大麻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李俊米要磊王思嘉朱雪雯万会花王思凡杜伟苏畅马伟陈士林徐志超孙伟杨维
关键词:工业大麻大麻二酚
结肠靶向滴丸克癌素包衣工艺及释放性能研究
2015年
建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克癌素滴丸的包衣工艺,筛选确定了该制剂最佳的包衣处方及包衣方法.根据p H敏感-时间控释双重机理,本实验将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lease)和HPMC的混合液为缓释层,肠溶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 FS30D为肠溶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p H-时间依赖型结肠定位滴丸给药系统.结果表明,缓释层Surelease与HPMC比例为15∶6,缓释层聚合物增重百分数为4%,肠溶层FS30D增重百分数为20%.该包衣处方和方法制备的结肠包衣滴丸外观光洁美观,衣膜均匀完整,释放性能稳定.
张璐于莹谢宁马伟董培良张晓燕
关键词:结肠靶向滴丸包衣体外释放度
转基因结球大白菜分子生物学检测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TuMV-CP基因导入结球大白菜中,建立了高效的大白菜离体再生体系、遗传转化体系,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证实得到的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目的基因已在部分植株上表达。同时,对转基因植株的后代进行检测,分析该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稳定性以及基因表达情况,为大白菜基因工程抗病毒病育种奠定基础。
马伟屈淑平崔崇士谢家全
关键词:大白菜再生植株农杆菌
植物黄芪根内生真菌的分离被引量:5
2012年
以蒙古黄芪健康植株上的块根为材料,经过表面消毒、培养基选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表面消毒方法有效,4种培养基上分别获得不同数目的内生真菌株,显微镜下获得了内生真菌形态特征。分离获得黄芪内生真菌28株,分列在7个菌属中。
马伟贾艳姝李娜龚贺张艳贺
关键词:内生真菌
板蓝根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建立板蓝根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标准,为板蓝根标准汤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产地的13批板蓝根饮片为样品,制备板蓝根标准汤剂,考察表告依春转移率、出膏率和pH值,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建立板蓝根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其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13批板蓝根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8,确定共有峰7个,指认4个为尿苷、腺苷、鸟苷、表告依春,板蓝根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为29.5%~40.8%,平均出膏率为36.3%,RSD值为8.6%;表告依春转移率范围为55.0%~75.0%,平均转移率为(61.3±6.0)%,RSD值为9.7%;pH值范围为4.4~5.6,平均pH值为5.1,RSD值为5.9%;所得标准汤剂中表告依春含量范围为0.022%~0.03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板蓝根标准汤剂质量标准体系稳定可靠,可为其他标准汤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马明张开雪熊超邬兰孙伟孙伟
关键词:板蓝根指纹图谱出膏率转移率工艺参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