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滨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醒脑
  • 2篇醒脑开窍
  • 2篇醒脑开窍针法
  • 2篇针法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开窍
  • 2篇康复
  • 2篇关节
  • 1篇低频振幅
  • 1篇跌倒
  • 1篇跌倒风险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运动再学习
  • 1篇运动再学习疗...
  • 1篇针刺
  • 1篇针刀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细胞

机构

  • 7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7篇马海滨
  • 2篇周钰
  • 2篇田艳玲
  • 1篇朱蓉蓉

传媒

  • 4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残疾人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30例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疗法) 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比较2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L、FAC、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L、FAC、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马海滨刘佳妮马学忠马佐瑶贾小飞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醒脑开窍针法运动再学习
康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对膝关节周围骨折(FA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确诊为FAK并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配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分配在对照组的37例患者予以术后康复指导及在陪护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不佳时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在3个月的干预周期结束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膝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其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LKSS评分为(87.80±11.03)分,对照组为(71.46±1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OM为(116.30±15.48)分,对照组为(87.12±13.4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K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明显提高其ADL。
马海滨贾小飞田艳玲周钰常敬鹏马学忠李宏亮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
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及跌倒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连续6个月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收集192例无长期运动史和运动习惯的60岁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太极拳组50例、核心肌力训练组47例、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组50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未予干预训练,其余3组连续进行6个月(每周>4次)太极拳、核心肌力训练、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运动干预。记录运动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的老年人步速、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结果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组、太极拳组、核心肌力训练组运动前后步速、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组、太极拳组、核心肌力训练组运动6个月后步速、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评分与运动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6个月后,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运动组步速、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评分与太极拳组、核心肌力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与太极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力或太极拳单一或联合训练均可以改善老年人改善步行能力、降低跌倒风险的发生,而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运动对增加步速、6 min步行距离及降低跌倒风险指标效果优于单一进行核心肌力训练或太极拳运动,但对起立-步行时间的作用与太极拳组无明显差异。因此可针对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运动,更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生活状态。
马佐瑶马海滨杨小燕刘佳妮冉丽丁小龙
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跌倒风险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脑血流动力及康复疗效研究
2023年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所收集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通针刺对照组(27例)、普通针刺法配合rTMS组(30例)、醒脑开窍针法配合rTMS组(29例),各组均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rTMS治疗,其余2组给予rTMS配合不同针法连续治疗4W,治疗前后分别统计患者的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以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针刺配合rTMS、醒脑开窍针法配合rTMS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rTMS治疗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改善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其MMSE、MoCA评分,改善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
刘佳妮冉丽张振川马海滨贾小飞
关键词:醒脑开窍RTMS脑血流动力学
42例手外伤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观察
手是人们劳动与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器官,结构精细,功能复杂。手部损伤后可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轻度手外伤一般不会造成手的伤残,严重的手外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后遗症,手术只为手恢...
田艳玲马海滨
关键词:康复疗效
文献传递
针刀调控软骨细胞自噬维持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稳态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针刀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肯定,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针刀调控软骨细胞自噬维持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稳态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骨关节炎组、针刀组和透明质酸组,每组7只,后3组保持左后肢过伸位采用石膏绷带固定6周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对照组与骨关节炎组不进行任何治疗,针刀组给予针刀治疗(15 min/次,1次/周),透明质酸组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溶液(1次/周),均连续治疗5周。末次治疗后第2天,采用DR片观察兔膝关节宏观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Tunel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DR片显示,骨关节炎组兔膝关节间隙变窄、周围骨赘形成;相较于骨关节炎组,透明质酸组、针刀组兔膝关节间隙增宽,周围骨赘减少;(2)透射电镜下可见骨关节炎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减少,细胞核皱缩、核膜破裂,细胞器形态不完整、细胞呈现明显死亡趋向;相较于骨关节炎组,透明质酸组与针刀组自噬体明显增加,细胞核核膜完整,细胞生存状态良好;(3)Tunel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骨关节炎组,透明质酸组、针刀组凋亡软骨细胞明显减少;(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Beclin1、Cath D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降低(P <0.05),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骨关节炎组比较,透明质酸组和针刀组Beclin1、Cath D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升高(P <0.05),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降低(P <0.05);(5)结果表明,针刀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传导来提高软骨细胞自噬水平,维持软骨细胞稳态,最终延缓软骨退变。
贾小飞冉丽马小双黑晓燕刘佳妮杨楠马海滨常敬鹏
关键词:针刀软骨细胞自噬骨关节炎透明质酸
低频振幅分析针刺脑卒中痉挛患者拮抗肌的静息态脑功能MRI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应用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脑卒中痉挛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特征以及针刺痉挛侧拮抗肌干预对静息态大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患者10例为痉挛组,健康老年人10例为正常对照组。2组均在静息状态下进行fMRI扫描,痉挛组患者在进行30 min的痉挛侧拮抗肌针刺治疗后随即进行fMRI扫描,利用ALFF算法,对全脑静息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静息状态下痉挛组患者的小脑脚、丘脑、豆状核、额中回、枕上回、额下回、额上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ALFF减弱,楔前叶、顶下回、颞上回、小脑后叶等脑区ALFF增强;与痉挛组静息状态下相比,痉挛侧拮抗肌针刺治疗后,枕中回、丘脑、额上回、楔前叶等脑区ALFF增强。结论静息状态下脑卒中后痉挛患者存在异常的大脑功能活动模式,异常的脑区主要与锥体外系统关系密切,部分顶叶、颞叶、额叶和小脑等脑区的ALFF增强则提示脑卒中痉挛患者脑内可能存在代偿机制。针刺痉挛侧拮抗肌治疗方法可能是通过直接调节或间接作用与椎体外系脑区的功能活动水平,达到调节机体肌张力水平,是其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可能潜在机制。
周钰贾小飞刘佳妮冉丽马佐瑶常敬鹏杨小燕马海滨朱蓉蓉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