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燕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晕动病
  • 1篇突触
  • 1篇突触传递
  • 1篇皮瓣
  • 1篇皮瓣修复
  • 1篇频率特性
  • 1篇前庭
  • 1篇前庭功能
  • 1篇前庭功能检查
  • 1篇全层
  • 1篇缺损
  • 1篇组织瓣
  • 1篇颞骨
  • 1篇颞骨CT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水平
  • 1篇耳廓
  • 1篇耳廓复合组织
  • 1篇耳廓复合组织...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郑亿庆
  • 4篇马燕
  • 3篇区永康
  • 1篇陈穗俊
  • 1篇张志钢
  • 1篇陈玲
  • 1篇张志刚
  • 1篇杨海第
  • 1篇黄爱莲
  • 1篇黄晓明
  • 1篇陈斌
  • 1篇许耀东
  • 1篇蔡谦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晕动病平衡功能检查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估晕动病患者的平衡功能状况。方法:运用冷热试验通过视频眼震图检查30例晕动病患者(晕动病组)和20例非晕动病受试者(对照组)的前庭功能,用计算机化姿势图试验(CPT)检查两组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判断前庭、本体、视觉三者功能状态,并采用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评分系统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晕动病组和对照组Graybiel评分分别为12.67±11.78和2.10±6.23,秩和检验P<0.05;冷热试验迷路值分别为(19.02±8.59)°/s和(13.58±5.25)°/s,t检验P<0.05,其中晕动病组中有3例冷热试验迷路值大于75°/s。CPT晕动病组以中心型多见,为20例(66.7%),弥散型7例(23.3%),对照组均是中心型(20例,100%)。两组CPT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晕动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PT给予前庭刺激时,晕动病组异常35%~50%,对照组无一例异常。综合评价CPT,晕动病组仅2例本体输入不足,3例视觉输入不足,无前庭输入不足,对照组无一例输入不足。结论:晕动病患者前庭敏感性高且部分伴有前庭功能亢进,姿势图中以中心型多见,无前庭输入不足,但是给予前庭刺激时较难维持平衡,可能存在中枢整合功能障碍。
马燕区永康陈玲郑亿庆
关键词:晕动病
前庭频率特性与前庭功能检查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马燕郑亿庆区永康
关键词:前庭功能检查频率特性细胞水平突触传递耳蜗
耳廓复合组织瓣联合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全层缺损被引量:5
2010年
鼻翼部位恶性肿瘤手术是鼻翼缺损主要原因之一。鼻翼基底细胞癌早期的病变并未侵犯软骨,经局部切除后采用鼻唇沟皮瓣即可修复,但部分患者的肿瘤侵犯鼻翼软骨甚至深达鼻前庭皮肤,切除肿瘤后需要对鼻翼全层进行整形修复。以往对鼻翼全层缺损进行修复较常用的方法是选用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进行局部修复。但由于部分病例的全层缺损较大,
蔡谦张志钢黄晓明郑亿庆陈斌黄爱莲马燕
关键词:耳廓复合组织瓣鼻翼缺损鼻唇沟皮瓣皮瓣修复全层鼻翼软骨
耳蜗性耳硬化症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耳蜗性耳硬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3例2007年3月-2008年10月诊治的经高分辨颞骨CT确认的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结果:3例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和)平衡障碍为首要主诉,同时有进行性听力下降病史。2例(各1耳)为单纯感音神经性聋,考虑为"纯"耳蜗性耳硬化症,其余为伴不同程度骨导下降的混合性聋。高分辨颞骨CT的特点:耳蜗、前庭、半规管及内耳道等部位可见低密度区,耳蜗区呈现"晕影"征或"双环"征,密度有不均。结论:对不能解释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聋、存在前庭症状的混合性聋并呈进行性听力下降的慢性病史者应考虑耳蜗性耳硬化症的可能,CT对耳蜗性耳硬化症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区永康张志刚陈穗俊许耀东杨海第马燕郑亿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