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文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438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29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植物
  • 21篇濒危
  • 21篇濒危植物
  • 10篇珍稀
  • 9篇珍稀濒危
  • 9篇珍稀濒危植物
  • 8篇坡垒
  • 8篇迁地
  • 8篇迁地保护
  • 7篇繁殖
  • 6篇种子
  • 5篇栽培
  • 5篇光合速率
  • 4篇适应性
  • 4篇扦插
  • 4篇种群
  • 3篇正交
  • 3篇酸性土
  • 3篇扦插繁殖
  • 3篇种子萌发

机构

  • 58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9篇骆文华
  • 40篇黄仕训
  • 37篇唐文秀
  • 14篇盘波
  • 14篇邓涛
  • 14篇丁莉
  • 14篇毛世忠
  • 12篇王燕
  • 10篇周太久
  • 8篇陆奇丰
  • 7篇赵博
  • 7篇代文娟
  • 6篇隗红燕
  • 5篇王莉芳
  • 5篇梁惠凌
  • 5篇黄至欢
  • 4篇陈泓
  • 4篇胡兴华
  • 3篇葛玉珍
  • 3篇韦毅刚

传媒

  • 6篇广西植物
  • 5篇种子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福建林业科技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广西园艺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落叶果树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特有植物专类园规划与景观建设被引量:3
2009年
对广西特有植物专类园的建园目的与意义、园址现状、规划与景观建设等进行了阐述,该园区采用模拟自然的规划设计手法,人工营造多种生境来满足植物的生长,并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物种相对集中性和园区环境来综合考虑景观布局。通过各种特有植物的合理配置及园林小品的设立,创建了一处集科研、科普旅游、物种保存与示范于一体的植物专类园。
邹玲俐黄仕训唐文秀骆文华
关键词:专类园景观建设
桂林植物园“奇珍植物精品园”建设
李锋何成新周太久黄仕训王燕唐文秀王莉芳胡艳玲骆文华蒋能
奇珍植物精品园首次将各类奇趣植物的收集保存与园林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第一个以普通观众(重点是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而建设的植物专类园区。奇珍植物精品园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植物园的植物种类和科普内容,提高了科普活动的质量和...
关键词: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园
广西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初探被引量:16
2010年
对广西紫金牛属植物的分布状况、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对广西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毛世忠唐文秀骆文华邓涛丁莉隗红燕
关键词:紫金牛属药用植物
金花茶嫁接繁殖试验被引量:11
2013年
以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和油茶(C.oleifera)为砧木,采用切接法嫁接,设不同时间、不同砧木、接穗留叶与套袋、砧龄与穗龄、穗芽数量、砧木高度等处理进行金花茶(C.nitidissima)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金花茶嫁接以2月和9月成活率较高;砧木亲和力红皮糙果茶高于宛田红花油茶和油茶,接穗留叶可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秋季采用套袋的效果较好,而春季不宜套袋,砧龄1年、低砧,穗龄1年、单芽,其嫁接成活率较高。在秋季以1年生砧木采用留叶、套袋、低砧,1年生穗龄、单芽处理时,其嫁接成活率达95.57%。
骆文华王燕黄仕训唐文秀赵博梁惠凌
关键词:金花茶嫁接繁殖成活率
不同栽培基质对石山珍稀濒危植物苗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2001年
对 6种石山珍稀濒危植物在石灰岩土壤和酸性红壤上的苗期生长状况及体内化学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 )每种植物在 2种土壤上的物候学特征基本一致 ;(2 )小花异裂菊和青檀在石灰岩土壤上生长量比酸性土壤上高 ,海南椴在酸性土壤上生长量比石灰岩土壤上高 ;(3 ) 6种植物体内Ca、B 2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是石灰岩土上比酸性土上高 ;除小花异裂菊外 ,Al在其它 5种植物中的含量都是酸性土上高于石灰岩土上 ,小花异裂菊则是石灰岩土上高于酸性土上 ;(4 )K、Zn、B的生物吸收系数是石灰岩土高于酸性土 ,而N、P、Ca、Mg、Fe、Al、Mn则是酸性土高于石灰岩土。
骆文华黄仕训李瑞棠唐文秀周太久王燕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石灰岩土酸性土栽培基质苗期生长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3种山茶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博白大果油茶、多齿红山茶和石笔木是颇具经济价值的山茶科植物。以当年采收的3种山茶科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态特征,通过白菜种子发芽试验探索3种山茶科种子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的萌发抑制作用,并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赤霉素(GA_3)对3种山茶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博白大果油茶与多齿红山茶种子形态接近,与石笔木种子形态差异较大,博白大果油茶种子质量最大,单粒重达3.779g,石笔木种子质量最小,为1.889g。博白大果油茶种子萌发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内,其中外种皮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更强;多齿红山茶主要存在于外种皮和种胚内;5%的石笔木种皮和种胚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不明显。不同浓度激素对博白大果油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发芽指数;GA_3能提高多齿红山茶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6-BA浓度对多齿红山茶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0mg/L的GA_3能显著提高石笔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研究结果可为博白大果油茶、多齿红山茶和石笔木种子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陆奇丰黄至欢唐文秀骆文华
关键词: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种子萌发特性
两种梧桐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被引量:32
2020年
为了分析美丽梧桐、云南梧桐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该研究通过筛选美丽梧桐、云南梧桐叶绿体基因组中各52条蛋白编码序列,并利用CodonW、CUSP和SPSS软件对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偏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美丽梧桐、云南梧桐的GC含量分别为38.12%、38.05%,表明叶绿体基因组内富含A/T碱基。(2)有效密码子数(ENC)范围为36.91~56.46、36.55~58.04,表明多数密码子偏性较弱。(3)相对同义密码子(RSCU)分析显示,RSCU>1的密码子各有29个,其中28个以A、U结尾。(4)中性绘图显示,GC 3与GC 12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曲线斜率分别为0.195和0.304,说明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5)ENC-plot分析中大部分基因分布于曲线的周围和下方,ENC比值多分布于-0.04~0.10之间,表明突变会影响密码子偏性的形成。此外,17、18个密码子分别被鉴定为美丽梧桐、云南梧桐的最优密码子。以上结果说明美丽梧桐、云南梧桐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性可能受选择和突变共同作用,且使用模式较为相似,但具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适应环境的进化机制有关。
陆奇丰骆文华黄至欢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性
广西特有濒危植物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的研究表明:在10个样点共3 200 m2的样方中,包含维管束植物82科168属265种,这些属可划分成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达83.7%,温带分布属占13.1%。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外貌主要由中小型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狭叶坡垒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
黄仕训陈泓盘波唐文秀骆文华
关键词:十万大山群落濒危植物
石山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适应性研究(简报)被引量:18
2002年
报道了青檀、桂林紫薇、东京桐、掌叶木、任木、小花异裂菊和海南椴
黄仕训骆文华唐文秀周太久王燕蒋能
关键词:迁地保护适应性红壤稀有濒危植物
正交设计优化狭叶坡垒ISSR-PCR反应体系被引量:6
2011年
以狭叶坡垒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ISSR-PCR反应的MgCl2浓度、dNTPs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最终确定狭叶坡垒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为:25μL体系中1×PCRbuffer,2mmol/LMgCl2,0.25mmol/LdNTPs,0.04U/μLTaq聚合酶,0.2μmol/L引物,4ng/μLDNA模板;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3℃退火45s,72℃延伸1.5min,共35个循环;72℃最后延伸7min。
代文娟唐文秀邓涛丁莉骆文华黄仕训
关键词:正交设计ISSR-PCR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