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1年 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第5大常见肿瘤,在肿瘤致死原因中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居第3位。肝癌的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发病人数超过62.6万人/年,死亡人数接近60万人/年。肝癌在组织病理学上分为3种类型,其中90%是肝细胞型肝癌(HCC),另外10%为肝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型肝癌(MHC)。由于起病隐袭,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高军关键词: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表皮生长因子 老年急性胰腺炎65例临床特点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2003-01/2008-08我院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结果:老年急性胰腺炎65例,非手术治愈51例,好转3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8例。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存基础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病情隐匿,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病例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方式。 田志军 高军 高志海关键词:老年人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2011年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术后9~15个月肿瘤复发,术后中位生存期仅15~18个月,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当前的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作用均有限。胰腺癌对放化疗的拮抗是多因素导致的, 高军关键词:胰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中位生存期 恶性程度 肿瘤复发 放化疗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在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产生及意义 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 (AP)模型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TAP)的产生及意义。方法 将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EP组 ( 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 ) ;NP组 ( 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 ) ;TP组( 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后半小时经股静脉注入乌司他丁组 ) ;CP组 ( 0 .9%生理盐水逆行胆胰管注射组 ) ;OP组 (假手术组 )。分别于制模后 3、6及 2 4小时后处死动物 ,取血测定血淀粉酶和TAP水平 ,同时取胰腺标本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结果 NP组胰腺病变明显重于EP组。制模后 3小时和 6小时血浆TAP水平NP组分别为( 4 .798±0 .1 6 9)nmol/L和 ( 3.999±0 .2 99)nmol/L ,明显高于EP组的 ( 2 .41 6 ±0 .1 48)nmol/L和 ( 3.356 ±0 .2 1 1 )nmol/L ;在制模 6小时后TP组血浆TAP水平为 ( 1 .6 1 1 ±0 .1 1 3)nmol/L ,比EP组的 ( 3.356 ±0 .2 1 1 )nmol/L明显降低。EP组与NP组血浆TAP水平差异的出现早于两组间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的出现。结论 血浆TAP水平与大鼠实验性AP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浆TAP水平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实验性AP严重程度的指标。 高军 张淑文 李非关键词: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急性胰腺炎 蛋白酶抑制剂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2001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数 AP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15%~20%的病人病情可能恶化并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如坏死、假性囊肿、脓肿等)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 临床表现凶险,文献报道病死率可达20%~30%。对于 SAP 病人来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自从 Chiari 1896年提出,早期发生的肠道外酶前体激活导致了 AP 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虽然 AP 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高军 李非 孙家邦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AP TAP 紫衫类药物新辅助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紫衫类药物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使用紫杉醇类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紫杉醇单药进行化疗,21 d为1个疗程,预计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2.0%、26.0%,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0.6%、25.0%,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相当,但观察组过敏反应、肌肉酸痛、末梢神经炎较少。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紫杉醇酯质体与紫杉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更低,耐受性更好。 曹原 高军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疗效分析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和白细胞介素-6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早期预测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后0.5h经股静脉注入乌司他丁组、0.9%生理盐水逆行胆胰管注射组和假手术组(只行开、关腹术)。每组18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制模后3、6、24 h后取血处死,留取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血浆TAP水平、血清IL-6水平变化,并在光镜下对胰腺病变进行双盲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制模后3和6 h血浆TAP水平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4.798±0.169)和(3.999±0.299)nmol/L]比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2.416±0.148)和(3.356±0.211)nmol/L]明显增高(P<0.01);制模后6 h,血清IL-6水平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1339.51±56.43)pg/ml明显高于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619.07±42.25)pg/ml(P<0.01)。结论在轻重不同的急性胰腺炎模型中,胰腺病理改变越严重,血浆TAP和血清IL-6峰值出现越早。血浆TAP水平可以作为早期精确预测急性胰腺炎模型胰腺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高军 田志军 邱宝樑 李非 孙家邦关键词: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白细胞介素-6 急性胰腺炎 胰酶抑制剂 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第六医院外科收治的年龄大于70岁,且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116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73岁,病程1周至5年,其中92例有伴发疾病。该组患者主要手术方式为乳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全切和腋窝清扫比例分别为70.2%和61.3%),术后病理浸润性癌占85.3%(99/116),其中黏液癌等特殊类型癌占6.9%(8/116),三阴乳腺癌占11.1%(11/99),HER2阳性乳腺癌占18.2%(18/99)。接受术后化疗者比例48.3%(56/116),内分泌治疗者55%(61/116)。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术后复发率5.1%(5/99),乳腺癌相关死亡8例,伴发疾病相关死亡17例。结论老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的特殊性,病程长,病期相对晚,伴发疾病较多,化疗耐受性差,内分泌治疗依从性较差,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是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曹原 肖宏 王健 高军关键词:老年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点 改良盆底缝合术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缝合重建技术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术中盆底缝合重建方式不同分为生物补片组(n=34)和改良缝合组(n=3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内疾病复发、转移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补片组患者盆底重建时间明显短于改良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改良缝合组,住院总费用明显多于改良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LAPE术中,与采用生物补片进行盆底重建相比,改良缝合技术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其应用于低位直肠癌ELAPE术中安全、可行。 王健 高军 曹原混合痔460例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460例混合痔开放手术的效果,总结实施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经验教训。方法 460例混合痔患者实施Milligan-Morgan手术,采用椎管内麻醉,术前清肠,术后予以PCEA镇痛,坐浴,复方角菜酸酯栓换药并坚持扩肛。结果 46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肛门失禁,黏膜脱垂,最长随访5年,痔无复发。手术出现各种并发症19例,均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以Milligan-Morgan手术为基础的混合痔开放性手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混合痔的一种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根治效果理想,在操作细节上做出一些改进,经过精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有序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高军 曹原 邱宝樑关键词:混合痔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