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启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探测器
  • 3篇轻带电粒子
  • 3篇总截面
  • 3篇反应总截面
  • 3篇RIBLL
  • 2篇晕核
  • 2篇质子
  • 2篇质子晕
  • 2篇终端
  • 2篇子核
  • 2篇密度分布
  • 2篇GLAUBE...
  • 1篇带电粒子
  • 1篇弹性散射
  • 1篇弹性散射微分...
  • 1篇电粒子
  • 1篇原子
  • 1篇原子核
  • 1篇原子核反应
  • 1篇阵列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近...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高启
  • 12篇肖国青
  • 11篇高辉
  • 11篇徐瑚珊
  • 10篇王建松
  • 8篇胡正国
  • 7篇郭忠言
  • 6篇章学恒
  • 6篇黄天衡
  • 5篇张宏斌
  • 5篇肖志刚
  • 5篇杨彦云
  • 5篇付芬
  • 5篇徐治国
  • 5篇余玉洪
  • 5篇孙志宇
  • 5篇黄美容
  • 5篇毛瑞士
  • 4篇郑川
  • 4篇陈若富

传媒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2007年全...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中国科学(G...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IBLL终端大面积光纤阵列探测器研制
2008年
描述了RIBLL终端大型探测器之一的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器(LASFA)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报道了LASFA的研制以及单元性能的改进与测试。LASFA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和空间分辨能力,可以很好地测量RIBLL终端各种轻带电粒子的信息。
杨彦云王建松肖国青高启高辉黄美容姚向武李琛徐瑚珊郭忠言胡正国章学恒黄天衡余玉洪仇浩
关键词:轻带电粒子
丰中子奇异核^17B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用束流透射法测量了丰中子奇异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假定17B具有15B(核芯)+2n结构,采用Gauss+HO形式的密度分布和零力程Glauber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得出17B的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大的弥散,表明17B是双中子晕核.
胡正国王猛徐瑚珊孙志宇王建松肖国青詹文龙肖志刚毛瑞士张宏斌赵铁成徐治国王玥陈若富黄天衡高辉贾飞付芬高启韩建龙章学恒郑川余玉洪樊瑞睿李波郭忠言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GLAUBER模型密度分布
^17B的晕结构特征
2008年
实验利用束流衰减法测量了43.7AMeV丰中子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σR=(1724±93)mb.用零程Glauber计算,假定17B具有核芯15B和两个价中子结构,输入GG和GO密度分布,计算的激发函数曲线与该实验数据很好符合,输入描述稳定核双参数Fermi密度分布,不能得到与实验数据符合的结果,表明17B是核芯15B+2n的假定是合理的.并且中子密度分布表现较大空间扩展-晕结构特征.
胡正国王猛徐瑚珊孙志宇王建松肖国青詹文龙肖志刚毛瑞士李琛张雪荧张宏斌赵铁成徐治国王玥陈若富黄天衡付芬高启韩建龙章学恒郑川余玉洪郭忠言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密度分布GLAUBER模型
<'12>N、<'12>B、<'11>C在Si靶上反应总截面研究
核反应总截面是描述原子核反应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从中可以得到有关核反应、核结构和核内核子分布的信息。在由放射性束所产生的奇异核结构与各种反应机制的研究中,反应总截面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具有奇异核结构的核的一个典...
高启
关键词:放射性核束核反应总截面质子晕核原子核反应
8×8单元CsI(Tl)探测阵列研制被引量:8
2010年
描述了1个8×8单元CsI(Tl)探测阵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测阵列的每个单元是由1块前表面21 mm×21 mm、后表面23.1 mm×23.1 mm、高50 mm的CsI(Tl)棱台、1块光导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对探测阵列进行测试,得到探测阵列对30 MeV质子的能量分辨可达2.7%,对170 MeV7Be可达1.5%,可很好地用于放射性束物理实验中带电粒子的鉴别。
姚向武杨彦云王建松黄美容高启郭忠言肖国青徐瑚珊胡正国余玉洪仇浩严鑫帅
关键词:带电粒子
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器的在束测试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70 AMeV26Mg初级束流及其产生的次级束流,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终端测试了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探测器(LASFA)探测单元的时间分辨和位置分辨能力。利用70 AMeV26Mg初级束流测试得到的时间分辨约为128 ps,对应的位置分辨约为10 mm;利用次级束流测试得到的时间分辨约为158 ps,对应的位置分辨约为13 mm,具有很好的时间分辨和空间角分辨能力。结合RIBLL的ΔESi探测器,给出了ΔESi-TOF二维谱,并将测试结果与RIBLL的粒子鉴别系统进行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作为轻带电粒子的飞行时间终止探测器,性能优于RIBLL上采用的时间拾取探测器,可更清楚地鉴别次级束流。
高启肖国青王建松杨彦云高辉徐瑚珊郭忠言胡正国余玉洪章学恒黄天衡黄美容岳珂张亚鹏
关键词:TOF
RIBLL终端大面积闪烁光纤阵列研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 Tanihata 等人发现中子晕现象以来,放射性核束物理已成为核科学最具活力的前沿研究领域,国际上绝大多数重离子核物理实验室都相继建成了放射性核次级束流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
高启高辉肖国青王建松
文献传递
6He,6Li的直接碎裂反应研究
我们用25单元 CsⅠ阵列探测器测量了55AMeVHe,Li 轰击 Be 靶后在前角区(<20°) 产生的炮弹碎裂产物。首次通过重构不变质量谱的方法观测到了He,Li 具有三核子团簇结构的共振激发态,与用传统的核核散射及...
王建松高辉肖国青高启黄美容杨彦云徐瑚珊
文献传递
横向场电离室在RIBLL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描述一种可用于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上的ΔE探测器——横向场气体电离室.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它的坪曲线、探测效率和能量分辨.测试结果显示,在混合气Ar(80%)+CO2(20%)的不同气压下,此电离室具有较长的工作坪区,较小的坪斜.相对于Si的探测效率为99.31%.在118mbar的气压下,对能损为4.94MeV的α粒子,其能量分辨率为3.25%.并在RIBLL上利用50MeV/u的58Ni轰击Ta靶的实验中进行了在束应用.
章学恒孙志宇胡正国徐治国徐瑚珊王猛毛瑞士付芬张宏斌黄天衡郑川高辉高启陈若富李波樊瑞睿王建松肖国青詹文龙靳根明郭忠言
关键词:能量分辨率
大面积光纤阵列探测器性能探测单元的进一步测试被引量:4
2007年
对大面积光纤阵列探测器中的光纤阵列探测单元的性能进行检测。测试了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光导以及光导包裹不同反光材料时光纤探测单元的传输效率及时间分辨和位置分辨。确定了大面积光纤探测器探测单元所使用光导的材料和形状,给出了光纤阵列探测器探测单元可达到的时间分辨。
高启高辉肖国青王建松祁辉荣徐华根李琛徐瑚珊郭忠言
关键词:光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