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希中

作品数:32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12篇历史人物
  • 10篇史学
  • 8篇道德
  • 8篇道德标准
  • 7篇历史人物评价
  • 4篇主义
  • 3篇文化
  • 3篇历史虚无主义
  • 3篇历史学
  • 3篇历史作用
  • 3篇马克思主义史...
  • 3篇经世
  • 2篇学史
  • 2篇中国本土
  • 2篇中国历史
  • 2篇中国史
  • 2篇中国文学
  • 2篇中国文学史
  • 2篇史学研究
  • 2篇始末

机构

  • 22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32篇高希中
  • 1篇乔治忠
  • 1篇张秋升
  • 1篇宋丽亚

传媒

  • 3篇兰州学刊
  • 3篇南方文物
  • 2篇齐鲁学刊
  • 2篇史学理论研究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中央社会主义...
  • 2篇殷都学刊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红旗文稿
  • 1篇求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粤海风
  • 1篇人民周刊
  • 1篇理论与史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王府与明代江西南昌宁藩始末
2015年
江西南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宁王府所蕴含的历史是其中的浓墨重彩。如今,虽然宁王府早已不在,但关于宁王府的历史记忆仍然萦绕人们心头,其沉浮背后所担载的南昌历史及历史文化仍值得重视与研究。宁王府为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所建,为历任宁王居住之所。其中具体是非还得从朱元璋设藩分封开始。明太祖朱元璋称帝,鉴于唐、宋、元朝宗藩势微,帝室孤立,为维护王朝的长治久安,采用新的宗藩分封政策。
高希中
关键词:明太祖朱元璋担载封国靖难之役
南昌西汉海昏侯始末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南昌再次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的焦点,使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雅名更为厚重。截止2016年6月,能在中国知网查阅到关于海昏侯的各类文章170余篇,其中介绍“海昏侯墓”挖掘和文物情况的达160余篇,关于“海昏侯”事迹的有少许几篇。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报纸,而发表在期刊上的相对较少。
高希中
关键词:西汉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中国知网
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被引量:7
2007年
建国以来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指从1949年直到80年代。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尺度,尽管内部存在很大分歧和差异,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是在唯物史观一元论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是后一阶段,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开始跳脱唯物史观一元标准模式,日益走向多元化。不过,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准仍是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全新的标准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高希中
关键词:历史人物唯物史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容否定被引量:2
2019年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虚无和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错误观点既否定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又错指了其发展方向,更没有洞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不容否定。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学术本土化大势的形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焕发新的生机。一、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虚无和否定,主要表现为“全盘西化论”、“全盘否定论”及“价值虚无论”。
高希中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全盘西化论中国历史
道德标准于当今史学之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有些学者主张道德标准,但是道德标准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地位是无法与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与团结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相提并论的。《春秋》史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不仅仅在于善恶褒贬,而且蕴涵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意识、一种著史理念、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念,乃至一种信仰,并已泛化为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正因于此,中国史学的道德标准具有了特殊功能,如对权势人物具有震慑作用;具有追罚和补偿功能;维护社会与历史公正等。
高希中
关键词:历史人物道德标准史学意义
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的主要特征及实践成就——以专业期刊为中心的考察
2023年
宏观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学权威期刊所发文章,可以看出历史学研究整体向中国本土化转向,并取得了重要实践性成就。这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向中国本土靠拢,历史学、考古学“三大体系”建设整体推进,中华文明史研究欣欣向荣,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兴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萌生,等等。这种特征和成就,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希中
关键词:历史学中国本土化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本土化趋势中的中国史社会形态研究
2019年
有关社会形态的构想在中外史学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三统三世,乃至100年前康有为鼓吹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都可以说是有关社会形态更迭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形态更迭的理论、中世纪奥古斯丁的天城论、近代孔德的历史发展三阶段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20世纪30年代由斯大林总结的五种生产方式论,也都是有关社会形态的理论.
高希中
关键词:中国史五德终始奥古斯丁社会形态
如何克服我国文学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倾向
2019年
在我国,虚无主义思潮滥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泛起,迄今依然在史学、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有所表现。中国文学史研究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科学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坚守了中国价值。而虚无主义倾向则会把中国文学史研究陷于唯心主义和价值判断颠倒的泥淖。关于我国文学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实质与危害,有不少学者已有文章作过专门论述,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就如何克服我国文学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倾向谈两点看法。
高希中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中国文学史虚无主义
历史与道德:曹操评价的学术史考察
该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历史文本与建构的特性,及由不同时期曹操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学之现代性.简述了前人在曹操评价问题上的研究主要成果.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从三国开始,曹操'白脸'形象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主要包...
高希中
关键词:道德标准历史人物
文献传递
试论历史思潮的学科定位及重要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2019年1月,随着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历史思潮研究室的成立,历史思潮作为学科受到普遍关注。自此伊始,如何推动历史思潮学科建设,如何推进历史思潮研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历史思潮在学科分类上属于历史理论的研究范畴,属于历史理论研究的分支学科。对于如何定义历史思潮、界定历史思潮学科性质等问题,学界至今尚无细论。对此,有必要从学科的角度做出比较中肯的界定,以推动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高希中
关键词:学科定位学科分类学科建设思潮研究学科性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