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文晖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细胞
  • 4篇脉络丛
  • 4篇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周期
  • 3篇细胞周期
  • 3篇脑脊液
  • 2篇血-脑脊液屏...
  • 2篇增殖
  • 2篇生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氯化锰
  • 2篇活性
  • 2篇白蛋白
  • 2篇差异蛋白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测定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4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预防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作者

  • 14篇高文晖
  • 6篇敬海明
  • 6篇赵超英
  • 6篇李红
  • 6篇马玲
  • 6篇李国君
  • 5篇刘建中
  • 4篇李明
  • 4篇李煜
  • 4篇郑珊
  • 4篇施嘉琛
  • 4篇魏开华
  • 3篇刘君丽
  • 3篇杨帆
  • 3篇李疆
  • 2篇赵立文
  • 2篇杜宏举
  • 2篇林长缨
  • 2篇张鹏
  • 2篇聂燕敏

传媒

  • 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第八届全国分...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4线粒...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酚类化合物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双酚AF(Bisphenol AF,BPAF)、双酚B(Bisphenol B,BPB)、双酚F(Bisphenol F,BPF)、双酚S(Bisphenol S,BPS)、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四氯双酚A(Tetrachlorobisphenol A,TCBPA)7种双酚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利用CCK8方法测定T47D、MCF7、MDA-MB-231和MDA-MB-435S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剂量效应曲线拟合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_(50))。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7种双酚类化合物均具有促进T47D和MCF7两种雌激素受体α(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BPAF的活性最强,随后依次是BPB、BPA、BPF、BPS、TCBPA、TBBPA。BPAF对T47D和MCF7细胞增殖的EC_(50)值分别为141和57 nmol/L,而阳性对照化合物雌二醇(Estrogen,E2)的EC_(50)值分别为0.00093和0.00028 nmol/L,说明双酚类化合物具有类雌激素活性,但其活性远低于E2。而对于ERα阴性的MDA-MB-231和MDA-MB-435S乳腺癌细胞,1μmol/L BPAF或1 nmol/L E2均不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结论双酚类化合物能够促进ERα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增殖,而非ERα阴性的乳腺癌细胞,说明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可能与ERα相关。双酚类化合物对于ERα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潜在的威胁,本研究为评估该类化合物的暴露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明高文晖余建龙施嘉琛姚凯邵兵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细胞增殖
大鼠脑脉络丛组织与脑脊液中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目的:应用光镜与透射电镜探讨锰对构成血-脑脊液屏障的脑脉络丛组织(choroid plexus,CP)的病理损伤作用以及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基础上筛检CP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锰作用...
敬海明聂燕敏杜宏举李煜高珊李红魏开华李国君杨帆刘建中张鹏高文晖张拓赵超英马玲郑珊
关键词:锰中毒毒性检测病理损伤
环境污染物双酚AF的生物转化及其雌激素活性研究
双酚AF(Bisphenol AF,BPAF)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氟类橡胶生产原料,其雌激素活性强于BPA等双酚类化合物[1,2]。利用SD大鼠实验研究了BPAF的生物转化,在大鼠尿液中发现了4种代谢产物,分别为BPAF d...
李明高文晖韩啸宇邵兵
关键词:生物转化雌激素活性
文献传递
大鼠脉络丛组织中锰毒性差异蛋白的筛选、鉴定和GO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锰对构成血-脑脊液屏障的脑脉络丛组织(choroidplexus,CP)的病理损伤作用及其差异表达蛋白,并对这些差异蛋白按其gene ontology(GO)注释进行细胞学组分、分子功能与生物学过程的分类分析。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1.5月龄)进行腹腔注射无水氯化锰(6 mg Mn/kg B.W)建立3个病程(30、90 d及90 d后无处理观察30 d)的锰中毒动物模型,分离其双侧侧脑室CP后,应用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锰所引起的CP病理形态学改变,同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检出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锰可引起CP上皮细胞发生不规则萎缩变小,微绒毛结构紊乱、缩短,胞浆内出现空泡,核质凝聚,线粒体结构破坏,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出现部分断裂或消失等,并且这些改变随病程发展表现为加重的趋势;2D-PAGE结合nano-LC-MS/MS的方法鉴定到了32个锰病程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其中有27个上调蛋白,5个下调蛋白。GO分类分析后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线粒体、膜表面以及细胞质内,以结合、催化活性以及转运功能为主,参与代谢与转运等生物学过程。结论锰可引起CP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发生病理性损伤并表现为一定的时效性,即便停止锰染毒上述损伤仍然进行性加重;同时,还可造成CP中特定功能蛋白质随病程进展发生上调或下调的变化,这些改变很可能是锰引起BCB结构损伤和功能失调的分子基础,其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
敬海明杨帆刘建中高文晖张拓赵超英马玲郑珊聂燕敏杜宏举张馨月原剑潘晨松蒲海李静魏开华李国君
关键词:脉络丛血-脑脊液屏障差异表达蛋白
尿肌酐检测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9年
肌酐(creatinine,Cr)主要是由肌肉产生的低分子量含氮化合物,是肌酸的终末代谢产物。血液中的肌酐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体外,肌酐在体内含量较为恒定,在肾脏功能损伤不严重时,尿液中肌酐的排泄很少受尿液稀释以及浓缩的影响,因此通常用尿液中肌酐含量作为尿中其他物质排泄的参照物[1]。
李红郭婧施嘉琛李疆赵立文高文晖赵耀
关键词:尿肌酐苦味酸法酶法
评价化学品致突变性的工具和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重组哺乳动物细胞,其经过工程改造而表达包含CD59和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本申请还提供了利用所述重组哺乳动物细胞评价化学品致突变性的方法以及所述重组哺乳动物细胞在评价化学品致突变性中的用途。
李明高文晖邵兵
脑脉络丛中锰毒性蛋白的鉴定验证及锰致细胞周期阻滞的调控机制
目的 动物整体水平和体外细胞水平,应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筛查鉴定及验证脉络丛(CP)中锰毒性差异表达的关键蛋白,并在细胞水平进一步揭示抑制素蛋白(PHB1)在锰所致CP上皮细胞周期阻滞效应中的调控作用机制.通过本研究将从...
李国君刘建中郑珊高文晖谭壮生李煜李明焦智浩敬海明董一文魏开华杨帆刘君丽刘羽马玲赵超英
关键词:脉络丛细胞周期
随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仪器正常清洗和设置特殊清洗检测,尿样直接和混匀后检测,新鲜尿样和-20℃冷冻保存3个月检测,使用Bland-Altman法统计处理比较随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结果仪器正常清洗检测结果:差值的均值d=14.1 mg/L,差值的标准差s_(d)=10.0 mg/L,4.35%(2/46)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值对结果影响大,一致性差;设置特殊清洗检测结果:差值的均值d=0.0 mg/L,差值的标准差s_(d)=1.9 mg/L,5.56%(2/36)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值对结果影响小,一致性好;直接和混匀后检测结果:差值的均值d=-2.1 mg/L,差值的标准差s_(d)=3.2 mg/L,7.27%(4/55)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值对结果影响大,一致性差;新鲜尿样和-20℃冷冻保存检测结果:差值的均值d=-0.8 mg/L,差值的标准差s_(d)=2.4 mg/L,33个点全部在一致性界限以内,在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值对结果影响小,一致性好。结论苦味酸法肌酐试剂对检测随机尿微量白蛋白有影响,预先设置特殊清洗解决携带污染问题;浑浊尿液在分析前离心或过滤处理;不能及时检测尿样可低温冷冻保存。
李红林长缨张勐郭婧高文晖李疆张晶
关键词:携带污染
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提高毒理学生化检测质mnn量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提高毒理学生化检测的质量。方法分析2010-2014年实验室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回报成绩。结果 2010-2014年毒理学常规生化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累积性能解释为成功。2010-2012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变异指数得分(Variance index score,VIS)VIS全部≤80,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PT总平均成绩为≥80%,2013-2014年双标准GB/T20470-2006和WS/T403-2012全部≥80%,累积性能解释为满意、成功。结论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分析回报结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毒理学生化检测的质量。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可作为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客观依据,应客观公正对待,不要以此作为实验室或工作人员的奖惩依据,真正充分发挥室间质量评价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李红尹杰施嘉琛赵立文李疆高文晖
关键词:常规化学
CP中锰毒性差异蛋白的鉴定验证及PHB1在锰致细胞周期阻滞效应中的调控作用
目的 慢性锰中毒的脑实质损伤不可逆,早期诊治尚难实现.脑室中的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构成血-脑脊液屏障,是锰(Manganese,Mn)神经毒性作用的中间环节,其上皮细胞受损后在锰中毒发病过程中起关...
敬海明董一文刘君丽刘羽马玲赵超英郑珊张鹏刘建中李煜尤育洲冯颖高文晖杨帆魏开华李国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