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联合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黄淮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教育
  • 3篇养成
  • 3篇养成教育
  • 3篇文化
  • 3篇成教育
  • 2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养成教...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学生养成
  • 1篇实效
  • 1篇实效性
  • 1篇市场文化
  • 1篇视阈
  • 1篇他律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道德
  • 1篇青少年道德教...
  • 1篇自律
  • 1篇文化背景
  • 1篇文化建设

机构

  • 6篇黄淮学院

作者

  • 6篇高联合

传媒

  • 2篇天中学刊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市场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被引量:1
2011年
教育要复归人性,大学培养"成"的人既要精神成人,更要专业成才。市场文化积极性的一面在于:它唤醒并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激发了大学生的自由发展,历练了大学生的平等规则意识;消极性的一面在于:它膨胀了人的物质性,挤压了人的精神空间,大学蜕堕为职业养成所。市场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正确区分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是前提,回归教育本质、注重"文化培根"是核心,专业教育是关键。
高联合
关键词:市场文化大学生养成教育
从行为训练到理性提升——养成教育的阶段性操作试探被引量:2
2008年
养成教育就是青少年在早期形成好习惯的训练与后期实现理性提升的过程。遵循青少年思维形成的规律,从文化的视角审视青少年养成教育,可以将青少年养成教育分为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与青年的养成教育两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重在他律,是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的"应该怎么做",体现的是施教者"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青年的养成教育重在自律,是青年以自身道德品质内化为主要特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的是青年自身"修养"理性提升的过程。这两个阶段相辅相承,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处理这两个阶段的关系,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以期养成青少年良好道德习惯。
高联合
关键词:养成教育他律自律
合并高校的文化自觉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被引量:1
2010年
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是一种价值观自觉。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在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文化自觉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路向选择,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改造进而塑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比单纯塑造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更难。合并高校,因其"合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觉。在具体的实践中,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着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宽度和厚度;凸显大学文化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主张积极建构一种先进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建设自己的个性文化都是文化自觉在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高联合
关键词:合并高校文化自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论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016年
发展是一个人在其生命延续过程中主动追求、积极建构的自己"自由"的生活状态,既是人的生命过程,又是人的生活状态。"自由"作为人的"类本性"固然潜在于人的生命中,但它不会自动地到来。在现实性上,一个人的自由反映在其生活的可行能力之中。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愈大,他的自由程度就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发展得就更好,反之亦然。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个人参与社会意识的实践活动。可行能力理论启示教育:一直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要把自由的理念、可行的能力、社会的改良三者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社会功能。
高联合
关键词:教育
谈主体意识视阈中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被引量:2
2010年
教育对象在不同的生命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生命体征。弘扬人的主体性,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精神成人,使大学生具有求善求真的思维导向和相对稳定的一般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知"之基点;实践创新,大学生在投身社会的行动中,使人的精神、品行得以生长、强化,进而内化、固化,成为社会主体的人;精神成人与实践创新双向运动,互相印证,最终让每一个大学生成为"知行如一"的真诚人,在求美的人生旅途中,献身社会,服务人类。
高联合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精神成人
“灌输”与青少年道德教育
2008年
"灌输"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是输送传授知识和思想观念。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需要"灌输"与时俱进的理念,应遵循青少年文化世界自我生成的规律,重视"灌输对象"的生命性和个体性,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归还青少年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世界,以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高联合
关键词:青少年道德教育文化实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