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亚洲
- 作品数:39 被引量:21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道被引量:5
- 2000年
- 袁锐三刘义翠魏亚洲
-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抽动肌活检
- 小脑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被引量:6
- 2009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主因“头晕、饮水呛咳、四肢乏力4个月余”于2008年2月19日入院。于2007年10月出现头晕、饮水呛咳、四肢乏力,右侧肢体为著。渐出现声音嘶哑,右侧口角及喉部不自主颤动,向右注视时目标跳动、双影,头晕加重,不能独立行走。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2006年11月3日因头晕、走路不稳入住外院,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小脑半球蚓部异常信号,诊断为右侧小脑出血(图1)。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声音嘶哑;右侧Homer征阳性;眼球各向运动充分,右侧注视时视物成双,可见细小的旋转性眼震;
- 赵伟赵晓萍邹怀宇魏亚洲张微微
-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小脑出血继发神经系统体征饮水呛咳四肢乏力
-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引起共济失调一例
- 窦艳霞魏微魏亚洲
- 停用阿司匹林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2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脑梗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因此,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大意义。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脑梗死复发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旦停用阿司匹林,血小板活性可回升,从而导致卒中复发风险增大。为进一步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我们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10例脑缺血卒中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张继红魏微魏亚洲张微微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影响因素
-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 本文通过一例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例,分析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征。提出进行大量的病例积累,总结我国NA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致进行广泛深入的遗传学研究,对家系人员进行基因诊断,从而总结基因突变类型对提高国人健康素...
- 赵晓萍汤丽雅陈飞魏亚洲尹维民张微微
- 关键词:发病机制病例诊断
-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 目的:评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发病48小时至14天的患者共610人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69例,对照组141例.对照组:将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4g稀释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每天常规给...
- 刘楠张微微魏微魏亚洲尹维民
- 脑干梗死9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本病诊断率。方法:对94例脑干梗死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为主要病因,临床症状以对侧锥体束征较多见。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复杂多样,非典型病例易误诊及漏诊,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优越性,CT不能确诊,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
- 倪春华朱光明张微微魏亚洲
-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
- 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29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528例急性脑梗死伴心肌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291例和对照组23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粒0.4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治疗后比较两组心肌缺血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第8周、12周时,治疗组心肌缺血疗效有效率分别为27.7%和31.3%,对照组分别为13.9%和16.9%,治疗组心肌缺血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根据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肌缺血改善的影响因素包括脑心通治疗(P=0.005)和第12周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P=0.047);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包括脑心通治疗、基线收缩压和肌酐水平、既往心脏病或高脂血症病史。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临床疗效确切,既往相关病史及症状对疗效可能产生影响。
- 张微微徐琴王国强魏亚洲尹维民李娟冯军
- 关键词:脑梗死心肌缺血神经功能缺损脑心通胶囊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后依照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分为2h、6h、12h、24h、3d及7d共6组。各时相点取材,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LN的表达变化,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LN的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降低,24h时达最低,第3日时开始回升。结论LN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可能参与了再灌注损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重塑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 张微微魏亚洲周小英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
- 一氧化碳中毒晚发脑病的病理及治疗探讨被引量:4
- 1999年
- 一氧化碳(CO)中毒晚发脑病是指有明确的CO中毒病史,从急性缺氧恢复后1~3周内无任何症状。但3周后又复出现精神症状或痴呆的患者,称之为晚发脑病。我们根据25年治疗的87例病人,从病理学的理论进行探讨。
- 张微微张熙魏亚洲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