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烨靓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针灸
  • 3篇针灸调节
  • 3篇大鼠溃疡性结...
  • 2篇针药
  • 2篇针药结合
  • 2篇中性粒细胞凋...
  • 2篇细胞
  • 2篇粒细胞凋亡
  • 2篇灸法
  • 2篇COX-2
  • 1篇氧合酶
  • 1篇药灸
  • 1篇涌泉
  • 1篇针刺
  • 1篇妊娠

机构

  • 8篇上海市针灸经...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龚烨靓
  • 4篇吴焕淦
  • 4篇施茵
  • 3篇马晓芃
  • 3篇施征
  • 3篇刘慧荣
  • 3篇李双
  • 2篇张卫
  • 2篇赵琛
  • 1篇杨允
  • 1篇黄蔷
  • 1篇崔云华
  • 1篇华雪桂
  • 1篇宋菊敏
  • 1篇李双

传媒

  • 2篇全国针法灸法...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第四届中国上...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针刺涌泉对肾虚小鼠组织红外吸收光谱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微钻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ATR/FTIR)研究了惊恐肾虚与针刺补肾对小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惊恐肾虚小鼠肾与足表面脂类化合物明显增高 ,而代表蛋白质与糖类的酰胺Ⅰ带与Ⅱ带、甲基与次甲基峰强度均减弱 ;针刺涌泉穴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脂类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进而说明针刺对惊恐造成的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张卫吴焕淦宋菊敏李双龚烨靓华雪桂施茵
关键词:针刺涌泉肾虚小鼠红外吸收光谱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其针灸调节机制的研究
目的:1、探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细胞凋亡机制,进一步证明中性粒细胞凋亡抑制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探讨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凋亡以及IL-1β、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
龚烨靓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SD大鼠针灸中性粒细胞
针灸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COX-2的研究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方法观察隔药灸、电针天枢穴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 COX-2表达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探讨COX-2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针灸的调节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20±20...
施征马晓芃吴焕淦龚烨靓
文献传递
针药结合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针药结合犤电针足三里和上巨虚+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犦、电针足三里和上巨虚及西药SASP灌胃治疗对UC大鼠脾脏和结肠粘膜TNF-α、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脾脏和结肠粘膜TNF-α、ICAM-1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针药结合组、电针组、西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以针药结合组最为显著。结论:针药结合可能通过调整UC大鼠TNF-α、ICAM-1的基因表达,纠正其异常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
施茵刘慧荣龚烨靓李双施征
关键词:针药结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TNF-Α上巨虚SASP
灸法治疗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与体内激素代谢,精神情绪不稳有关.反应轻的可有反复呕吐、厌食、挑食、软弱无力,有时伴有失眠和便秘;反应重的呕吐发作频繁,不能进食和进水,吐出物除食物、粘液外,可有胆汗或咖啡色血渣.同时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小便少,...
龚烨靓杨允李双黄蔷
关键词:妊娠呕吐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艾灸法
文献传递
针药结合对UC大鼠海马孤啡肽、白介素-1β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海马孤啡肽(OFQ)及IL-1β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在成功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穴结合西药柳氮碘胺吡啶(SASP)治疗,并设单纯电针、西...
施茵刘慧荣龚烨靓吴焕淦张卫
关键词:孤啡肽针药结合足三里穴
文献传递
针灸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COX-2及IL-1β的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隔药灸、电针天枢穴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COX 2及IL 1 β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与正常大鼠相比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OX 2、IL 1 β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均显著升高 (P均 <0 .0 1 ) ,电针、隔药灸治疗后COX 2、IL 1 β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均 <0 .0 1 )。结合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 :COX 2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针灸取效与其抑制结肠组织COX 2的表达有关 ;针灸可能通过抑制结肠组织IL 1 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进而减少COX 2的产生 ,达到治疗目的。
施征马晓芃吴焕淦龚烨靓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环氧合酶IL-1Β
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英文)被引量:11
2005年
背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是否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有关?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及隔药灸的调节作用。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单位: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6完成。选择雄性清洁级SD大鼠30只,体质量(140±20)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抽取模型大鼠4只与正常组大鼠2只剖取远端结肠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在确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剩余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组,每组8只,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隔药灸组在双天枢及气海穴施以隔药灸,药饼以附子、肉桂等配制,艾炷约90mg置于药饼上施灸,1次/d,共灸10次。治疗结束后3组大鼠同时处死,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取以上各组按1∶50稀释的培养上清液,以等体积RPMI-1640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正常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同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果:纳入大鼠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4只大鼠与正常组2只大鼠处死作组织病理学观察,进入结果分析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和8只。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6.34±2.80)%,(52.33±9.94)%,(q=-35.99,P<0.01)],而正常对照组[(48.79±11.30)%]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隔药灸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36.03±8.31)%]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q=19.69,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q=-16.30,P<0.05)。结论:调节和/或减轻溃疡性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凋亡被抑制的状态,可能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机
刘慧荣赵琛施茵龚烨靓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间接灸中性白细胞脱噬作用
灸法抗衰老的古代文献探讨
灸法抗衰老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回顾,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前人对灸法抗衰老的认识和运用:灸法抗衰老的作用特点;常用经穴;灸法抗衰老的相关因素.
赵琛崔云华马晓芃龚烨靓李双
关键词:灸法抗衰老作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