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凤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的检出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亚型的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检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地区42 208份来自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随机抽取不同年份RSV流行季节的RSV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鉴定亚型。结果 RSV流行呈季节性,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期,而当年5至9月为RSV检出低谷期;从2006年至2012年,不同年份间高峰期的RS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9,P<0.01)。在398份不同年份高峰期的RSV抗原阳性标本中,检出A亚型319份(80.15%),B亚型63份(15.83%),未检出16份(4.02%),不同年份高峰期之间RSV亚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数年份RSV流行以A亚型为主,在高峰期RSV检出率最低的2008—2009年A、B亚型同时流行,随后的2009—2010年以B亚型为主。结论苏州地区2006年至2012年,前四个流行季RSV检出率呈现周期性隔年增高趋势,之后两个流行季RSV感染呈持续高发趋势,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RSV以A亚型为主。 季健 邵雪君 张学兰 季正华 徐俊 万凤国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感染 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监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集的28 871份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的RSV病毒抗原;同时分析RSV阳性检出率与同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2007—2010年苏州地区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而2011年从7月起即现高发趋势;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2010—2011年冬春RS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7%、19.86%、29.73%、3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5,P<0.001);2011年7—9月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4%、21.09%和31.15%,与前4年同期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06~405.43,P均<0.05);RS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雨量、月日照时间及风速呈负相关(r=-0.799~-0.214,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气温对RSV检出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SV仍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RSV检出率与该地区气候因素有关。 万凤国 张学兰 邵雪君 季正华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气候 儿童 人博卡病毒感染肺炎患儿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肺炎患儿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VD)、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对住院肺炎患儿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DNA,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明确hBoV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25-OH-VD水平的测定。并以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hBoV感染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及25-OH-V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P>0.05),但CD19+B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hBoV感染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hBoV感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 万凤国 邵雪军 季正华关键词:肺炎 人博卡病毒 免疫功能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1668侧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668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8%)。结论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万凤国 陶云珍 张学兰 朱宏 邵雪军 诸丽娟 徐俊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偏肺病毒 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810例患儿中556例病原检测阳性(68.6%),单纯病毒感染181例(22.3%),单纯细菌感染124例(15.3%),单纯支原体感染72例(8.9%),单纯衣原体感染10例(1.2%),混合感染169例(20.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35.8%),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3.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4.6%)。结论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万凤国 陶云珍 张学兰 诸丽娟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学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 1 32 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 32 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 6 0 0例 ,阳性检出率为 4 5 .4 %。 1 0~ 1 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 0 0 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 >6个月~ 2岁组最高 (5 3.4 % ) ,0~ 6个月组次之 (1 8.8% ) ,>2~ 5岁组最低 (1 3.8% ) ;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 (P <0 .0 5 )。结论 :轮状病毒为 >6个月~ 万凤国 何敏 丁云芳关键词:腹泻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苏州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Ca、P、Mg、Cu、Fe、Zn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如;是构成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激素、维生素的合成;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了解儿童... 万凤国 冯建国关键词:血清 微量元素 儿童 文献传递 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维生素D与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SP)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VD)、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方法对入院60例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痰中人类偏肺病毒和博卡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明确SP、RSV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ELISA法进行25-OH-VD水平的测定。并以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RSV肺炎患儿25-OH-VD、CD8+T细胞及NK细胞比对照组低,分别为:46.20(42.85)nmol/L vs 68.25(19.23)nmol/L,(16.63±4.56)%vs(22.04±3.40)%,6.70(7.00)%vs 13.65(5.10)%(均P<0.05);但CD4+T细胞、B淋巴细胞CD19+较对照组高,分别为:(42.58±6.88)%vs(36.20±3.04)%,(28.25±8.85)%vs(19.38±5.76)%(均P<0.05)。SP肺炎患儿25-OH-VD及NK细胞比对照组低,分别为:61.80(15.70)nmol/L vs 68.25(19.23)nmol/L,6.25(7.57)%vs 13.65(5.10)%(均P<0.05);B淋巴细胞CD19+较对照组高,(29.70±9.72)%vs(19.38±5.76)%(P<0.05)。两感染组比较,RSV组CD4+T细胞升高,而CD8+T细胞明显下降。结论 SP、RSV感染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RSV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而SP感染后则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 万凤国 张学兰 季正华 陶云珍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维生素D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博卡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至4月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1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BALF),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oV特异性IgG、Ig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痰液及BALF中HBoV DNA.以血清和(或)BALF HBoV DNA检测结果为评价标准,将血清HBoV抗体、痰液HBoV DNA及血清HBoV抗体+痰液HBoV DNA的检测结果分别与评价标准比较,评价其一致性及优劣性,并计算3项检测结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Kappa值、J指数等各项诊断评价指标.分析血清HBoV抗体+痰液HBoV DNA与血清和(或)BALF HBoV DNA在各年龄组的检出情况.结果 (1)714例患儿血清HBoV抗体检出率13.2% (94/714)、痰液HBoV DNA检出率14.3% (102/714)、血清HBoV抗体+痰液HBoV DNA一致检出率8.1%(50/618)与评价标准(检出率6.7%)对照均具有高度一致性(x2 =91.834、124.662、138.643,P均<0.001);3项方法的检出率均优于评价标准(x2=23.547、33.440、12.410,P均<0.001).(2)3项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J指数分别为:血清HBoV抗体:58.3%、90.1%、29.8%、96.8%、88.0%、0.484(Kappa=0.335,P<0.001);痰液HBoV DNA:68.8%、89.6%、32.4%、97.5%、88.2%、0.584 (Kappa=0.384,P<0.001);血清HBoV抗体+痰液HBoV DNA:70.4%、94.8%、38.0%、98.6%、93.7%、0.652(Kappa=0.463,P<0.001).(3)血清HBoV抗体+痰液HBoV DNA与血清和(或)BALF DNA的检测结果均提示,3岁以下患儿的HBoV检出率较高,尤以~1岁组最高,且同一年龄组两项检测的HBo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项检测在各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303、35.053 李玲 王美娟 严永东 邵雪君 万凤国 徐俊 邵惠江 季伟关键词:人博卡病毒 呼吸道感染 苏州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解苏州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用OlympusAu 40 0 (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3 5 0例体检儿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本地区儿童血清中Ca、P、Mg、Cu、Fe、Zn含量依次为:(2 .3 4±0 . 1 4)mmol/L、(1 .5 8±0 . 2 3 )mmol/L、(0 .89±0 . 1 1 )mmol/L、(2 4. 62±5 .0 5 ) μmol/L、(1 5 . 0 2±5. 63 ) μmol/L、(2 0 . 86±5 . 74) μmol/L。男、女儿童间Ca、P、Mg、Cu、Fe、Zn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 . 1 0 ) ;在不同年龄组间,Mg、Zn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 . 1 0 ) ,Ca、P、Cu、Fe含量差异显著(P值均<0 .0 1 ) ;Fe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C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 万凤国 冯建国关键词:儿童 血清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