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红莲
- 作品数:113 被引量:4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宝鸡文理学院自然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宝鸡市近10年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近10年宝鸡市旅游业发展近况的研究分析、了解宝鸡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宝鸡市2005-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及GDP的增长变化,从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收入弹性等4个方面入手,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宝鸡市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结果宝鸡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较高,经济增长中的旅游产业贡献较大,旅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逐年增大,旅游需求弹性变动更直观地显示了旅游业与宝鸡经济的密切联系。结论近10年来宝鸡市的旅游业发展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增加,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 万红莲赵亚伟王宝琪石岩崔善杰
- 关键词:旅游产业依存度贡献度拉动率
- 渭河陕西段水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 2012年
- 根据20世纪中期以来渭河降水、径流、泥沙、洪水等方面的资料,对陕西省渭河的水情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90年代期间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90年代径流量下降明显;洪水演变出现新的特点;流域径流量、输沙量、洪水等水情要素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
- 万红莲张英
- 关键词:水情气候变化
- 陕西地区1368-2013年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通过对陕西地区1368-2013a间冰雹灾害事件的搜集整理,利用Arc GIS及Matlab等软件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68-2013a间,陕西地区共发生了991次冰雹灾害事件,平均每年发生1.54次,其中初等雹灾、中等雹灾和特等雹灾分别占冰雹灾害的25.43%、61.96%和12.61%。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175a、250a和500a等3个振荡周期。在时间分布上,冰雹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趋势,18世纪以后,冰雹灾害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且夏秋连雹的现象最多。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内雹灾存在明显空间的差异,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关中平原西部及以北地区,存在以榆林、延安及陇县为中心的高频区域。
-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刘东玥
- 关键词:历史时期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 基于核密度的宝鸡地名文化特征与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析宝鸡市乡镇地名表现的地理环境特征、宝鸡市地名命名规律和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分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方法借助Arc-GIS10.2核密度分析工具,以宝鸡市152个乡镇名作为离散点,绘制宝鸡市各类地名核密度分布图。结果与结论地名中凝结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姓氏和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在整个宝鸡市分布形成不同的核密度分布中心。而其他类别的地名的形成和分布也呈现各自的规律性,水文植被类地名受气候与河流的影响,历史文化传说类地名分布与人文现象紧密相关,方位数字类地名分布与地理位置空间密切相关,人们选择以吉祥类动物为地方名称的代表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吉祥,联系生活。
- 赵亚伟万红莲石岩王宝琪
- 关键词:地理文化GIS
- 宝鸡固川盆地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2013年
- 通过考察,在渭河上游固川盆地发现了含有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根据地层学对比和光释光(OSL)测年,确定渭河上游流域在3200~3000aB.P.发生了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测定该剖面中的元素含量,获得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参数指标,结果显示:地层剖面中古洪水滞流沉积层与其下部的古土壤层和黄土层具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古洪水沉积层与黄土层的物质来源不同;黄土是沙尘暴的直接沉积物,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则是地表土壤和风化层被流水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二次分选,且其未经过明显的风化成壤改造,因而它又与古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显示,在万年尺度内的特大洪水一般发生在气候突变转折时期.由于气候波动变化,降水变率增大,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比较频繁.
- 万红莲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
- 关键词:全新世地球化学
- 基于微博用户情感分析的城市幸福感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研究
- 2023年
- 以微博“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话题为切入点,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微博用户评论数据;利用文本主题生成模型(LDA)和ArcGIS分析了微博用户视角下幸福感城市的情感响应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为榜单城市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全国各地对榜单的响应呈东高西低的趋势,响应热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榜单城市所在省份及其周边,并以榜单城市为中心呈距离衰减现象,旅游与美食发展较好的城市容易引起更多地区的响应;②地域独特性,微博用户对长沙大多呈正面响应,对郑州大多呈负面响应,青岛、西安、杭州的情感响应省外地区高于省内,微博用户对榜单城市的印象是主要影响因素;③旅游和美食对城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面影响,而房价和工资则具有显著负面影响。
- 殷鹏何若楠倪敬峰徐晨曦魏倩枝万红莲
- 关键词:空间分异LDAARCGIS
- 基于县域尺度的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演变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榆林市1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尔斐法、均方差赋权法、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和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可视化探究。结果表明: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发展的3个阶段中,各系统脆弱性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其中第一阶段受3个子系统影响,绥德、子洲是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最高的2个县域,属高脆弱性,米脂、佳县、吴堡和清涧属较高脆弱性;西北6个县中除神木和靖边为低脆弱性阶段外,其他4个县域均属中等脆弱性。第二阶段佳县和清涧在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下,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绥德则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个等级,变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市西北6个县中的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在本阶段均未发生变化。第三阶段绥德和清涧在第2个阶段基础上,脆弱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了1个等级,绥德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而清涧由高脆弱性下降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在原有基础上,也由中等脆弱性阶段下降为低脆弱性;其他县域脆弱性等级均未发生变化,但整体上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整体上东南6个县快于西北6个县,且两极化方向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 万红莲毛楠宋海龙宋海龙王子梦石雯洁朱婵婵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县域单元脆弱性
- 陕西省定边县乡村人群气候感知偏差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乡村气候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本文研究了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情况,从而为定边县农户和政府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地调研和入户访谈的方式了解当地农户对近10年定边县的气候变化感知情况,与当地2005~2014年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近10年来人们感知与科学观测的偏差以及不同年龄人群对气候变化感知强度与平均强度的偏差。结果表明: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大体上与科学监测的数据相符,但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只有某个年龄段人群的感知强度与平均感知强度接近,其余均存在较大偏差。
- 杨荣荣兰垚万红莲张帆
- 内江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
- 2021年
- 【目的】探明内江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为内江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农业利用率、人均建设用地、地均农业产值等指标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模型,研究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制约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与同期成都市进行比较。【结果】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为同期成都市的49%~68%,以2017年最高,为同期成都市的68%,2012年最低,为同期成都市的49%;2011-2016年处于基本集约利用阶段,2017-2018年处于较为集约利用阶段;人口密度、交通用地和GDP是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最大制约因素。【结论】2011-2018年内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人口密度、交通用地和GDP是其最大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王玲桑晓靖董丽娟万红莲
-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集约利用
-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2017年
- 通过对江苏地区1368-1911年旱涝灾害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利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分析了明清时期该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368-1911年江苏地区共发生旱涝灾害362次,其中旱灾发生108次,涝灾发生254次,在旱涝灾害中以涝灾为主;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旱涝灾害在年内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时间尺度上大致存在7a、11a、17a和22a 4个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着密切关系;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出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的变化特点;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区域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 万红莲朱婵婵宋海龙张咪
- 关键词:旱涝灾害气候变化小波分析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