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彬 作品数:19 被引量:13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24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病例,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27-68岁,平均47.3岁.累及椎体共计31个节段,颈椎1个... 沈彬 吴德升 赵卫东 于彬 黄宇峰 亓东铎经皮椎体成形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1年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骨质疏松症危害着全球大约1/350岁以上的女性和1/550岁以上的男性,而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于彬 祝建光 李立钧 谭军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社会 基金会 基因芯片表达谱在椎间盘退变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7年 椎间盘退变是指椎间盘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它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可引起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骨赘形成,导致腰腿痛、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柱疾患可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金标准”,但会改变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甚至有再次手术的风险。因此,明确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病因,但至今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出现许多细胞事件的异常,如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各种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表达量增多等。这一系列变化提示椎间盘内特定分子基因表达失调,进而导致各层次调节因素发生变化。 于彬 李新华 陈兆雄 巴兆玉 刘忠汉 袁静 祝建光 吴德升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基因芯片 脊柱退行性疾病 表达谱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椎间盘突出 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 2013年 目的评价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5例手术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行选择性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dom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86.5±27.1)min,术中出血量为(95.7±42.9)mL。术前JOA评分为(8.4±2.6)分,末次随访时为(13.1±1.7)分,改善率平均为58.7%,Odom优良率为82.4%。末次随访时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准确评估,正确选择减压节段,前路选择性间隙减压融合术是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黄宇峰 沈彬 赵卫东 张振 于彬 吴德升 赵定麟关键词:颈椎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48例。26例行ACDF术,22例行ACCF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获随访16-58个月。两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及Cobb角丢失比较,ACCF组多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DF和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ACDF较ACC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更好地恢复和维持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度的优点。 孟阳 张琰 沈彬 吴德升 赵卫东 黄宇峰 张振 于彬关键词: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次全切除术 88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CWI)的疗效。方法对88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64例(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44例,后路减压术20例),非手术组24例。颈椎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le分级和ASI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24个月,结果显示,两组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神经功能恢复好。结论手术治疗急性颈椎过伸性损伤疗效较好;而前路减压是过伸性颈椎损伤首选的治疗方法。 赵卫东 林研 李立均 于彬 吴德升 赵定麟关键词:颈椎 L_4椎体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 被引量:1 2013年 骨纤维结构不良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肋骨,股骨,胫骨和颌面骨等,发生于脊柱者极为少见。我院收治L4椎体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现报道如下: 于彬 韩扬 赵卫东 祝建光 林研 吴德升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 椎体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颌面骨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一2015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慢性腰痛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标准,共58例DLBP患者入选,均接受TESSYS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估,评估末次随访时疗效用改良MacNab标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8±2.3)分,术后即刻为(3.5±1.4)分,末次随访为(1.2±0.9)分,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术前OD1为(33.7±3.6)%,术后即刻为(18.6±2.9)%,末次随访为(9.3±1.8)%,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52例患者术中可见散在炎性病灶,其中22例仅有纤维环破口处炎性灶,另30例尚有硬膜囊腹侧、后纵韧带表面散在炎症灶,且对炎性病灶刺激后可以复制疼痛。此5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8.8%,显著高于余6例患者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结论TESSYS是治疗DLBP的有效手段,术中对纤维环破口处、椎管内后纵韧带和硬膜囊等椎间盘外组织上的炎性病灶的热凝处理,可以提高疗效。 祝建光 潘福敏 巴兆玉 刘忠汉 于彬 吴德升关键词:椎间盘炎 腰痛 内窥镜检查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013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58例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的病史及随访资料,以是否并发脑脊液漏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有无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手术史、病程、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最低手术节段及术中有无调整螺钉位置。将上述可能与并发脑脊液漏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关系。结果:758例患者中99例并发脑脊液漏,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3.1%(99/758),首次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0.3%(66/638),翻修手术为27.5%(33/120)。99例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中,45例术中即发现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54例(54.5%)为迟发性脑脊液漏,术中未发现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迟发性脑脊液漏出现时间为术后1~9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年龄、吸烟、病程、翻修手术、手术节段数、最低手术节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53,95%CI=1.045-4.433)、吸烟(OR=1.615,95%CI=1.015-2.572)、翻修手术(OR=3.386,95%CI=2.047-5.603)、手术的节段数(OR=2.503,95%CI=1.580-3.966)及最低手术节段(OR=2.391,95%CI=1.085-5.269)是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吸烟、翻修手术、手术的节段数及最低手术节段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有重要影响。 孟阳 沈彬 张琰 吴德升 赵卫东 黄宇峰 张振 于彬关键词:腰椎 脊柱融合术 脑脊液漏 LOGISTIC回归 正常成人下腰椎神经根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成像的特点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principle of selective excitation technique,PROSET)成像观察正常成人下腰椎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在体影像学特点。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选取50例(男24例,女26例)志愿者,年龄30~75岁,平均52.5岁。均采用3.0T超导型磁共振PROSET行腰椎冠状位扫描,用Mimics 14.0软件系统测量下腰椎神经根的直径(RD),神经根与硬膜囊之夹角(根囊角,RA),神经根与相邻上下位椎弓根之间的距离(神经根上缘与上位椎弓根下缘的距离,PSRD;神经根下缘与下位椎弓根上缘的距离,PIRD),神经根出硬膜囊的位置到椎弓根下缘的距离(PD)。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同一节段RD、RA、PSRD、PIRD及PD的左右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将各指标的左右侧数据合并统计。L3至L5的RD为3.90±0.46mm(1.7~6.4mm)~5.70±0.61mm(3.2~9.0mm),由上至下逐渐增粗;RA为26.70°±3.78°(19.7°~35.1°)~28.50°±3.54°(23.0°~38.5°),由上至下逐渐增大;PSRD为6.50±3.35mm(2.0~10.0mm)~4.60±2.31mm(1.2~9.7mm),PIRD为12.60±3.34mm(8.2~22.4mm)~12.90±3.87mm(5.8~26.1mm),即L5神经根较L3和L4更贴近椎弓根下缘走行,远离椎弓根的上缘;PD为8.40±2.34mm(8.2~27.6mm)~25.90±4.78mm(12.1~54.5mm),从上至下神经根出硬膜囊的位置与椎弓根的距离逐渐变远。结论:磁共振PROSET成像能无创、快速、全面提供下腰椎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学特点,有助于临床对腰椎疾患的诊疗。 巴兆玉 黄宇峰 沈彬 张琰 刘炬 于彬 席秉勇 赵卫东 赵江民 吴德升关键词:腰神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