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珍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产
  • 2篇药物流产
  • 2篇妊娠
  • 2篇宫内
  • 1篇旋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药物终止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早期妊娠
  • 1篇生成素
  • 1篇使用效率
  • 1篇蜕膜
  • 1篇蜕膜组织
  • 1篇取环

机构

  • 4篇济南市计划生...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于珍
  • 3篇邹艳
  • 3篇侯晓
  • 1篇董燕
  • 1篇郭君

传媒

  • 4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药物终止早期妊娠1569例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 探讨济南地区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济南市各区县计生服务站收治的1 569例要求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失访率为0.4%,完全流产、不全流产和流产失败分别占93.1%、5.0%、1.9%.年龄>39岁、单身、体力劳动者、低教育程度者、孕囊直径>2.0 cm、瘢痕子宫、多次孕产史,多次宫腔操作史、妇科疾病史是导致患者流产不全及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因素较复杂,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尽量克服或选择人工流产.
侯晓于珍郭君邹艳
关键词:药物流产
旋动式流产术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旋动式流产术用于终止早期意外妊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使用效率的相关因素或影响因素. 方法 因非意愿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孕5 ~10周的健康孕妇85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旋动式流产术(417例,旋动组)和负压吸引式流产术(442例,宫吸组)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疼痛情况、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术后随访、并发症,以及旋动环使用效率的影响或相关因素. 结果 旋动组疼痛感较宫吸组明显减轻,手术时间[(7.2±2.3) min]长于宫吸组[(5.4±2.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流血时间和恢复月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孕期感染史、子宫过度倾曲、术前宫口开张大小、宫腔内阻碍与旋动环使用效率正相关(r=0.397、0.194、0.125、0.120);子宫偏向、手术时间与旋动环使用效率负相关(r=-0.172、-0.284);年龄、既往人流次数、既往顺产次数、术前B超孕囊均径、子宫位置、术中出血量、疼痛级别、术后流血时间和恢复月经时间与旋动环使用效率无关.无相关因素影响的旋动环使用效率较高,有相关因素存在时旋动环使用效率较低,且随叠加因素渐增,呈逐步下降趋势. 结论 旋动式流产术用于人工流产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及负压吸引的诸多不良反应,其使用效率与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时间密切相关.
邹艳于珍侯晓张宗璞夏翊夫
关键词:终止妊娠使用效率
39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及探讨处理对策。方法分析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取出宫内节育器(取环)手术的39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和取环效果。结果取环困难率为45.8%。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7 d 放置 IUD 的取环困难率最低,其次为在产后42 d恶露已净或剖宫产后6个月哺乳期内放置 IUD,在人工流产后或产后胎盘娩出后即时放置 IUD 的取环困难率最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使育龄妇女选择好放环时机,定期查体,明确使用年限,围绝经期妇女应在最佳时间内进行取环术,从根本上减少取环困难的发生。
于珍侯晓邹艳董燕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后取环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Ⅰ和Ⅱ在药物流产宫腔残留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I(Ang—Ⅰ)和Ang-Ⅱ在药物流产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方法2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官腔刮出物行病理学检查,另外选取20例药物流产后无异常出血者的宫腔排出物及20例早孕人工流产者的官腔刮出物做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ng—Ⅰ、Ang-Ⅱ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Ang-Ⅰ、Ang-Ⅱ蛋白在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内膜基质细胞和血管壁中均有表达,以在腺体表达为主;异常出血组VEGF、Ang—Ⅰ和Ang-Ⅱ的表达强度较药物流产无异常出血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早孕手术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后绒毛和蜕膜的残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多的主要原因;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中Ang的表达增强,可能引起血管生成的异常,从而使绒毛和蜕膜不容易脱落或子宫内膜的修复受影响,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于珍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子宫内膜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