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晓光

作品数:53 被引量:169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胰腺
  • 12篇手术
  • 8篇胰腺炎
  • 8篇切除
  • 8篇细胞
  • 8篇腺炎
  • 7篇切除术
  • 6篇十二指肠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术后
  • 6篇并发
  • 5篇胆管
  • 5篇凋亡
  • 5篇胰十二指肠
  • 5篇胰十二指肠切...
  • 5篇胰十二指肠切...
  • 5篇胰十二指肠切...
  • 5篇切除术后
  • 5篇肿瘤

机构

  • 28篇锦州医学院附...
  • 23篇辽宁医学院附...
  • 6篇辽宁医学院
  • 4篇锦州医学院
  • 4篇锦州市中心医...
  • 3篇天津市南开医...
  • 3篇锦州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天津中西医结...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52篇付晓光
  • 20篇毕旭东
  • 13篇王海龙
  • 9篇陆航
  • 9篇郑晓库
  • 8篇赵晶
  • 7篇白光
  • 6篇毕旭东
  • 5篇陆航
  • 5篇孙宏治
  • 4篇张志斌
  • 3篇秦明放
  • 3篇毛东
  • 3篇张红
  • 3篇高丽君
  • 2篇王庆
  • 2篇刘永锋
  • 2篇宫喜明
  • 2篇李航宇
  • 2篇赵国华

传媒

  • 7篇锦州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辽宁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当代医师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1篇199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性结肠破裂32例临床分析及诊疗策略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总结自发性结肠破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好发部位、诊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慢性便秘史21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2例,有肠内压增高诱因16例,术前均摄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19例;行泛影葡胺灌肠造影12例,10例示左半结肠穿孔;腹穿阳性者14例。术前仅3例确诊。行一期修补6例,穿孔段结肠外置造瘘8例,穿孔修补加近段结肠造瘘8例,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段结肠造瘘10例。结果手术证实穿孔部位:乙状结肠10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1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4例,盲肠1例。治愈19例(59.4%),死亡13例(40.6%)。结论自发性结肠破裂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不易确诊;本病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及术前泛影葡胺灌肠造影有利于术前诊断;依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陆航付晓光
关键词:结肠疾病穿孔
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胰腺炎复发(复发组)和59例初发胰腺炎(初发组)病人的基本病因、B超检查的变化规律。结果:复发组病人胆道疾病发生率为5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1%;对照组...
毕旭东付晓光王海龙陆航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复发
文献传递
药物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许多药物可以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药物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药物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有一系列机制 ,随着对其机制的进一步阐明 ,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 ,并将更好地指导胰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与实践。
张志斌付晓光
关键词:药物疗法胰腺肿瘤脱噬作用
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急性胰腺炎复发 (复发组 )和 5 5例初发胰腺炎 (对照组 )病人的基本病因、B超检查的变化规律。结果 复发组病人胆道疾病发生率为 5 9 1% ,对照组为 2 9 1% (P <0 0 5 ) ;对照组发病原因不明者达 4 5 4 % ,复发组为 18 2 %。B超检查发现 ,复发组主要表现为胰腺回声粗强。结论 胆囊炎、胆囊结石。
毕旭东付晓光唐树相王海龙陆航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复发
Mirizzi综合征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 Mirizzi 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采用微创方法(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 Mirizzi 综合征患者38例的情况。结果 Mirizzi 综合征患者均经 B 超、ERCP 等影像学检查,其 ERCP 典型表现为肝总管可见边缘完整的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以上的肝总管及肝内胆管轻至重度扩张,合并胆囊萎缩及胆囊结石。术前放置 ENBD 导管,38例中35例通过三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手术获得成功,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ERCP 检查是一种可靠、直接的检查手段可以显著提高 Mirizzi 综合征患者的术前诊断率,微创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毕旭东李涌王庆秦明放邹富胜付晓光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现状被引量:3
2008年
钱治宇付晓光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自发性腹膜炎门静脉系统脾功能亢进血流受阻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示踪剂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检获情况。结果 84例胃癌患者全部由同组手术者施行D2式胃癌根治术,其中对照组共检获淋巴结734枚,平均每例检获(17.98±2.90)枚,示踪剂组共检获淋巴结1 091枚,平均每例检获(26.78±4.31)枚,后者检获数量明显高于前者(P<0.05)。示踪剂组平均每例患者清扫的N1组淋巴结数(16.24±3.80)枚和N2(11.80±3.66)枚均高于对照组(9.72±2.42)枚和(9.03±2.56)枚(P<0.05)。示踪剂组黑染淋巴结为547枚,黑染度为50.14%。N1淋巴结黑染度(51.42%)较N2(48.36%)高,黑染淋巴结中发生癌细胞转移的阳性率(18.28%)高于未黑染淋巴结(6.43%),同时高于对照组(9.26%)。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清扫中,明显提高了淋巴结(包括转移阳性)的检获数量。
宫喜明毛东付晓光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
胆道再次手术原因及治疗对策被引量:1
2003年
毕旭东张红付晓光
关键词:胆道疾病外科手术再手术
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余年间治疗的3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5例中33例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上腹部压痛25例。35例均行B型超声检查,诊断阳性率为88.57%(31/35);23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8.26%(18/23);19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0%(19/19);1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4.73%(18/19)。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16例,采用的术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11例)或胰管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2例),均将结石取出;内镜治疗胰管结石19例,结石均在3枚或3枚以下、局限在胰头或胰体部、直径小于1cm,取石网篮和气囊取出结石11例,放置胰管支架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3周内症状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缓解,随诊28例,随诊率为80%,随诊时间为1~43个月。结论胰管结石一旦诊断,均应给予积极的治疗。首选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证;不适合内镜治疗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毕旭东李忠廉付晓光崔乃强秦明放
关键词:结石治疗碎石术胰管
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C组)、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D组)和乌司他丁联合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30分钟,检测再灌注5小时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C、D和E组血清中ALT、AST、LDH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C、D和E组明显低于B组(P<0.01);C组和D组明显高于E组(P<0.05);C组和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害B组最重,C、D组次之,E组最轻。结论乌司他丁、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张营付晓光王迅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17Β雌二醇药物预处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