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旭英

作品数:86 被引量:56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4篇动脉瘤
  • 41篇血管
  • 40篇栓塞
  • 39篇颅内
  • 27篇动脉
  • 25篇颅内动脉
  • 25篇颅内动脉瘤
  • 20篇栓塞治疗
  • 17篇静脉
  • 16篇动静脉
  • 16篇血管内栓塞
  • 16篇出血
  • 13篇介入
  • 11篇动静脉畸形
  • 11篇静脉畸形
  • 11篇畸形
  • 10篇弹簧圈
  • 10篇血管内栓塞治...
  • 9篇介入治疗
  • 8篇血管内治疗

机构

  • 81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解放军广州疗...

作者

  • 85篇何旭英
  • 77篇段传志
  • 52篇李西锋
  • 42篇张炘
  • 24篇李铁林
  • 21篇汪求精
  • 17篇李辉
  • 12篇徐如祥
  • 10篇赖凌峰
  • 10篇刘彦超
  • 10篇李维
  • 8篇顾大群
  • 7篇朱国辉
  • 7篇王泽群
  • 7篇刘文超
  • 6篇尹方明
  • 6篇苏世星
  • 6篇陈光忠
  • 6篇龙霄翱
  • 5篇罗斌

传媒

  • 37篇中华神经医学...
  • 8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第二届中国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68例,其中行双支架或三重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27例,行单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4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器械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部分栓塞31例,完全栓塞37例;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8例;复发8例,未复发60例.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采用单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部分栓塞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术后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是影响椎基底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P=0.022). 结论 多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以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术后部分栓塞的椎基底夹层动脉瘤较易复发.
李辉段传志李西锋何旭英张炘朱国辉方钦锐王泽群
关键词:再出血复发
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微导管塑形的方法.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功栓塞治疗923例颅内动脉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塑形的应用. 结果 栓塞前均根据动脉瘤的情况进行了微导管塑形,923例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应用直形58例,单弯塑形167例,双弯塑形362例,S形131例,Z形或反S形8例,螺旋形或猪尾巴形148例,其他类型49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54例动脉瘤达致密栓塞,269例达基本致密栓塞,栓塞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良好的微导管塑形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是安全及有效的.
何旭英段传志李西锋张炘李铁林李辉方钦锐李维
关键词:栓塞
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施行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1328例1370个。其中,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的85例90个动脉瘤中,有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电熔可脱性弹簧圈(GDC、EDC)栓塞的1243例12...
何旭英段传志李铁林汪求精徐如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急救处理
Jasper 弹簧圈相对于不同品牌微导管末端塑形前后最佳解脱位置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Jasper弹簧圈是国内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的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并日具有与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与Jasper弹簧圈相配套的临床上常用的微导管主要有Prowler 14、Enehelon 10及SL 10等。研究表明如果弹簧圈显影点的近端与微导管近端趾影点的远端成倒-T解脱,
刘彦超段传志李西锋张炘何旭英李辉朱国辉
关键词:弹簧圈微导管脱位塑形有效性
脑膜瘤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治疗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及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膜瘤58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对颈外动脉主要参与供血者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脑膜瘤中,血管造影显示肿瘤由单纯颈外动脉或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者43例.经颈外动脉分支用250~350μm颗粒栓塞剂实施栓塞,肿瘤染色完全消失31例,大部消失12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于血管造影、栓塞后1~7 d手术,肿瘤全切53例,大部切除5例.栓塞后肿瘤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600ml.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脑膜瘤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尹方明陈光忠何旭英徐如祥
关键词: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
颅内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病变及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颅内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症状、体征、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结果,并结合既往文献资料,总结出颅内囊性病变及囊实性病变的特点。结果除蛛网膜囊肿和脑脓肿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转移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和室管膜瘤等肿瘤都有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囊实性改变,且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论颅内囊性病变及囊实性病变病理性质较复杂,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诊断。
刘文鹏郑冬杨志林何旭英张新伟崔绍杰
关键词:颅脑囊性病变囊实性病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及推广应用
段传志李铁林张炘何旭英李西锋顾大群柯以铨詹也男陈建华
颅内动脉瘤是居脑血管疾病病因中的第3位,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该项目创新性强、推广应用广范、临床疗效突出、经济效益明显,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成功总结出...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动脉瘤,11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2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各有1个小动脉瘤未行栓塞。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5年,平均10.5个月。随访方法为DSA,将随访时的DSA资料与栓塞术后即刻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始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为100%的58个(51.79%),≥95%的37个(33.04%),<95%的17个(15.17%)。栓塞治疗后弹簧圈稳定的动脉瘤87个(77.68%),残腔体积缩小6个(5.36%),再通19个(16.96%)。采用GDC或EDC栓塞的90个动脉瘤中,14个再通(15.56%)。闭塞100%、≥95%和<95%的动脉瘤,再通率分别为4.08%、26.67%和36.36%,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术后再通的动脉瘤,9个及时补充GDC栓塞后均未发生再出血,而继续观察的5个动脉瘤中,有1个不全闭塞者发生迟发性再出血。随访结果,经MDS栓塞治疗的18个动脉瘤中,5个再通。采用Ma- trix微弹簧圈或Neuroform支架+Matrix微弹簧圈治疗的4个动脉瘤,无论是近乎完全闭塞还是不完全闭塞,DSA均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与初始治疗的闭塞程度、栓塞材料等因素有关。对闭塞不完全的动脉瘤,应通过DSA进行随访,若明显再通,需及时补充栓塞。
汪求精李铁林段传志陈光忠李学东郭元星方兵何旭英尹方明赵庆平徐如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随访研究微弹簧圈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395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术后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及其他无法分类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对术前动脉瘤状态进行Hunt-Hess分级及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28%(9/395)和1.01%(4/395),术后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54%(14/395)和1.27%(5/395),另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术后缺血性事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动脉瘤破裂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466,95%CI:1.267~4.797,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75,95%CI:1.260~14.508,P=0.020)和术前动脉瘤破裂(OR=2.442,95%CI:1.182~5.043,P=0.016)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趋势性检验显示,与低Hunt-Hess分级相比,较高的Hunt-Hess分级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OR=1.514,95%CI:1.144~2.004,P=0.004)。结论糖尿病或术前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Hunt-Hess分级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李淦诚张炘范海燕李西锋何旭英段传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围手术期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反复复发1例
本文介绍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反复复发1例,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虽然是大脑后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治疗的首选,但如何判断闭塞的范围,减少动脉瘤复发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
李辉何旭英段传志
关键词:肿瘤复发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