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桐

作品数:14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沉积物
  • 5篇表层沉积物
  • 4篇通量
  • 3篇营养盐
  • 2篇大亚湾海域
  • 2篇形态分布特征
  • 2篇营养
  • 2篇突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
  • 2篇西江流域
  • 2篇流域
  • 2篇扩散通量
  • 2篇环境质量
  • 2篇间隙水
  • 2篇海域
  • 2篇春季
  • 2篇P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广东省水文局
  • 1篇海南省气象台

作者

  • 14篇何桐
  • 8篇高全洲
  • 8篇谢健
  • 7篇余汉生
  • 6篇方宏达
  • 5篇张永领
  • 2篇王振刚
  • 2篇姚冠荣
  • 1篇吴胜安
  • 1篇钟红伟
  • 1篇丁健
  • 1篇刘昆
  • 1篇徐映雪
  • 1篇焦树林
  • 1篇黄夏坤
  • 1篇丁裕国
  • 1篇杨文丰

传媒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季大亚湾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被引量:11
2010年
2007年4月应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大亚湾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v)和交换通量(F),并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DIN变化范围为304.21~441.92μmol/m^2·d,平均为368.05μmol/m^2·d,vPO4-P变化范围为27,08~110.21μmol/m^2·d,平均为48.64μmol/m^2·d,vSiO3-Si变化范围为1878.10~6024.40μmol/m^2·d,平均为3653.84μmol/m^2·d。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数量级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在浅水海湾中应用时没有考虑到沉积物底栖生物活动以及风浪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大亚湾海域春季FDIN/SE为2.03×10^7mol,FPO4-Pi/SE为2.68×10^6mol,FSiO3-Si/SE为2.02×10^8mol,为维持大亚湾春季的初级生产力,沉积物交换过程可提供约10%的DIN、21%的PO4-P和98%的SiO3-Si。
何桐谢健余汉生方宏达高全洲
关键词: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通量
大亚湾海域春季营养现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9
2008年
根据2007年4月对大亚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春季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DIN为湾西部和中部含量较高,PO4-P为湾中部海域含量较高,SiO3-Si为澳头附近海域中部和核电站附近海域东南部含量较高;底层DIN、PO4-P和SiO3-Si水平分布均表现为澳头附近海域中部含量较高于其他海域;上覆水中DIN和PO4-P为整个湾内水域分布相对较均匀,而SiO3-Si为霞涌西南部近岸海域和核电站附近海域东南部含量较高。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和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N限制条件。根据修正后的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春季大亚湾海域营养水平属于贫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表层、底层属0级,而上覆水属1级,表明大亚湾海水水质良好。
何桐谢健方宏达余汉生高全洲
关键词:营养现状水环境质量
海口市气温非对称变化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DTR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张永领何桐
关键词:气温变化最高最低气温突变
西江下游溶解无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输出通量被引量:19
2008年
选取西江下游干支流6个样点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度的观测分析,利用基本水文水化学参数来揭示河水溶解无机碳(DIC)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估算流域DIC输出通量。结果表明,西江下游干支流DIC含量受控于流域地质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于0.74~2.40mmol/L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干支流DIC含量季节变化模式基本一致,呈现汛期(不包括受洪水影响极强的时段)较高、非汛期较低而洪水期最低的变化特征,流域水热条件的季节变化是其根本原因;河水DIC含量的空间变异基本与流域碳酸盐岩空间分布格局一致,干流DIC含量明显高于支流,且向下游呈减小趋势。西江流域DIC输出通量约4.57×1012g/a,汛期和6月洪水贡献分别达84%和40%。全流域DIC侵蚀通量约12.95g/(m2·a),在世界各流域中居中上水平。
姚冠荣高全洲王振刚何桐张永领刘昆焦树林
关键词:通量
SVD迭代模型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6年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VD迭代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通过选择适当的影响因子,建立与预测对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气象场序列的预测。分别对华北16个测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测站1991—2000年近10a夏季(6—8月)降水做预测试验,平均均方误差分别为0.352和0.312,平均符号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和0.623。此研究表明,基于SVD迭代的气候预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短期气候预测途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张永领吴胜安丁裕国何桐高全洲
关键词:降水预测
西江溶解有机碳的输送对典型洪水过程的响应被引量:10
2007年
对2005年6月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期问及其前后的溶解有机碳(DOC)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DOC浓度对流量变化的响应不敏感(n=43,R^2=0.23,p〉0.0.5),尽管流量有6—7倍的变化,但DOC浓度的变化不到30%.洪水前夕、洪水期间及洪水过后DOC平均浓度逐渐降低,且洪水过后西江下游各个采样点的DOC浓度明显低于洪水前夕.DOC的输出量主要受地表径流深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DOC荷载通量与流量密切相关,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DOC的输出量,洪水期间DOC的输出量为4.5×10^10g.
张永领高全洲黄夏坤王振刚姚冠荣何桐丁健钟红伟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洪水过程西江流域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被引量:28
2008年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何桐谢健余汉生方宏达高全洲
关键词:间隙水上覆水营养盐扩散通量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首次采用逐级分离浸取的方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较高,平均值高达1692.52 mg.kg-1;有机氮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77.32%,平均含量为1341.11 mg.kg-1;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351.41mg.kg-1。表层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的平均含量为229.45 mg.kg-1;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是可转化态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96.88%;离子交换态氮是释放能力最强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2.10%;弱酸可浸取态氮和强碱可浸取态氮仅占总可转化态氮的一小部分,分别为0.57%和0.44%。在空间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差异与污染物的陆源输入、海水养殖污染及沉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
何桐谢健余汉生方宏达高全洲
关键词:氮形态表层沉积物
大亚湾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赋存、循环及其交换特征
大亚湾是广东省重要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区,其生物资源丰富、生境多样,具有“低营养,高生产力”的显著特点。近年来,随着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行大亚湾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
何桐
关键词:营养盐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表层沉积物
文献传递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减少2 241.54 hm2和1 136.07 hm2,而水库坑塘和虾田分别增加225.99 hm2和1 425.15 hm2。此外,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了2 806.38 hm2。受城市扩张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芦苇和水田被大量开发成了建设用地和虾田。预测结果显示,湿地类型中的浅海、河流、芦苇、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而滩涂、虾田、水库坑塘面积逐年增加;非湿地中除了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外,其它类型的面积都在逐年减少。到2050年浅海将达到2.49%,滩涂15.06%,河流1.39%,芦苇1.21%,水库坑塘1.15%,虾田11.68%,水田36.44%,林地2.57%,建设用地15.59%,其它非湿地12.42%。这预示着人为干扰是鸭绿江口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
何桐谢健徐映雪王卫东
关键词:马尔科夫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