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浩
作品数:
3
被引量:3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家萍
北京医科大学
张昌颖
北京医科大学
何海鹰
北京医科大学
孙旭光
北京医科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糖尿
3篇
糖尿病
3篇
糖尿病性
3篇
内障
3篇
小檗
3篇
小檗胺
3篇
白内障
2篇
糖尿病性白内...
1篇
滴眼
1篇
滴眼剂
1篇
滴眼液
1篇
眼液
1篇
酶活性
1篇
SOD
1篇
CAT
1篇
DNA损伤
1篇
DNA损伤修...
1篇
GSH-PX
1篇
病理
1篇
病理学
机构
3篇
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3篇
张昌颖
3篇
张家萍
3篇
何浩
1篇
孙旭光
1篇
何海鹰
传媒
2篇
中国生物化学...
1篇
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2篇
1998
1篇
1997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小檗胺滴眼剂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研究
被引量:11
1997年
目的:研究小檗胶滴眼剂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以小檗胺滴眼剂进行防治实验。动物分为预防和治疗两个实验组。结果:(1)预防实验组,小檗胺滴眼剂的预防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1%剂量组效果最好,第12周裂隙灯镜检未见核混浊;(2)治疗实验组大鼠晶体混浊度在Ⅳ、Ⅴ期占60%,而糖尿病对照组占90%,结论:小檗胺滴眼剂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大鼠白内障具有显著效果。
何浩
孙旭光
张家萍
张昌颖
关键词:
白内障
小檗胺
滴眼液
糖尿病
小檗胺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中DNA损伤修复及致障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998年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性实验性白内障模型,观察小檗胺对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修复及致障过程的影响.发现STZ对照组在腹腔注射STZ后3~4d开始出现有显著意义的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breaks,SSB),并持续存在于发病全程直至晶状体完全混浊.而在注射STZ后12h再腹腔注射3.48mg/kg体重,1.74mg/kg体重小檗胺后,一周后才出现有显著意义的SSB.3.48mg/kg体重组在5周后白内障形成率明显低于STZ组的同时,SSB也恢复到对照水平,而1.74mg/kg体重组第7周才恢复到对照水平.提示抗氧化药物小檗胺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白内障发生过程中的DNA损伤.
何浩
何海鹰
张家萍
张昌颖
关键词:
DNA损伤
小檗胺
糖尿病
白内障
病理学
小檗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预防及SOD、CAT和GSH-Px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1998年
用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小檗胺(中药提纯单体化合物)对STZ诱发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腹腔注射的预防实验结果显示:1)在白内障出现早期小檗胺给药组晶状体空泡出现时间比未给药的糖尿病组推迟2周.2)小檗胺有对抗诱发动物模型晚期晶状体混浊出现的功能,以3.48mg/kg体重剂量的效果最好.3)SOD,CAT,GSH-Px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未给药的糖尿病组第2周即开始出现,两个剂量小檗胺给药组均比糖尿病组延迟2周出现.这与裂隙灯观察结果相吻合,但形态学变化晚于酶活性变化.这证明早期使用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小檗胺对动物实验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何浩
张家萍
张昌颖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小檗胺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