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远学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误诊
  • 4篇耐药
  • 4篇肝炎
  • 3篇药物
  • 3篇误诊分析
  • 3篇耐药性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3篇类鼻疽
  • 3篇败血症
  • 2篇单胞菌
  • 2篇毒性肝炎
  • 2篇医院管理
  • 2篇伤风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破伤风

机构

  • 26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何远学
  • 14篇贾杰
  • 5篇苏林光
  • 4篇莫成锦
  • 3篇陈所贤
  • 3篇邱平
  • 3篇符健
  • 2篇肖芙蓉
  • 2篇曾洪兰
  • 2篇王福利
  • 2篇邓立群
  • 2篇王平
  • 2篇林锋
  • 2篇韩丽珍
  • 2篇沈群
  • 1篇符慧群
  • 1篇陈家诚
  • 1篇吕云福
  • 1篇苗博
  • 1篇吴多荣

传媒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医院与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日疟54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间日疟是常见的热带病,临床表现典型的间日疟诊断不难,但非典型病例误诊仍时有发生.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992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经血片确诊的间日疟109例,其中误诊54例,现分析其误诊原因. 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20天~63岁,平均34岁.误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33例;伤寒8例;急性菌痢4例;登革热3例;溶血性贫血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54例中院外误诊45例,院内误诊9例. 2 误诊分析 2.1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例1]男,19岁.因畏寒、发热、头痛5天,于1993年10月12日人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无寒战,不规则发热,间有干咳,当地医院一直拟"上呼吸道炎症"予青霉素、头孢唑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发热不退.入院时体查:体温39.4℃,咽微红,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心肺(一).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5cm.详问病史患者来自高疟区.门诊查血常规示:WBC 10.6×109/L,RBC4.34×1212/L,Hb106g/L,N 0.75,L O.25.经3次血涂片最后找到间日疟滋养体,予抗疟治愈出院.
何远学贾杰
关键词:间日疟误诊热带病
海口地区2000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监测海口地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药敏。结果  2 0 0 0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 1399株 ,革兰阳性球菌 42 6株 (30 .5 % ) ,革兰阴性杆菌 973株 (69.5 % ) ,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 ,所监测的细菌总体耐药率比国内其他地区偏高 ,且出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 海口地区的细菌耐药严重 。
苏林光何远学贾杰莫成锦冯清贵吴多荣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微生物检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转归。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多合并有糖尿病,误诊率高,病情凶险,且可选用的有效抗生素较少,疗程长。结论加强认识,早期诊断,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何远学贾杰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
类鼻疽病20例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何远学贾杰
关键词:类鼻疽肺炎误诊
脑囊虫病38例临床误诊分析被引量:5
2000年
何远学贾杰
关键词:脑囊虫病囊尾蚴病误诊
膦甲酸钠治疗重症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收治的43例重症肝炎,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在综合疗法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A组疗法上加用膦甲酸钠治疗。结果A组22例患者中治愈1例,好转11例,无效10例。B组21例患者中治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B组乙肝病毒指标HBeAg阴转率68.7%,HBVDNA阴转率77.7%,而A组均为零。结论 瞬甲酸钠对乙肝病毒有确切抑制作用,治疗重症肝炎疗效显著。
邱平贾杰陈所贤何远学许小珍沈伟
关键词:膦甲酸钠药物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促肝细胞生长素抗病毒药
HBx上调TGF-β/TβR-Ⅱ通路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HBx上调TGF-β/TβR-Ⅱ通路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转染HBX蛋白的HepG2-HBx细胞与转染pcDNA3.1质粒的HepG2-3.1细胞,采用索拉菲尼进行药物处理,运用MTT法来检测索拉菲尼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接着流式实验对细胞凋亡率加以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GF-β/TβR-Ⅱ通路中TβR-Ⅱ的蛋白水平。结果 HepG2-HBx细胞的HB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普通的HepG2-3.1细胞(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索拉菲尼对HepG2-HBx细胞的IC_(50)值为HepG2-3.1细胞的4.65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索拉菲尼作用24 h后,HepG2-HBx细胞的凋亡率要明显低于HepG2-3.1细胞的凋亡率(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较HepG2-3.1细胞的多药耐药蛋白TGF-β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 HBx可通过上调TGF-β/TβR-Ⅱ通路的表达,从而提高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的耐药性,降低细胞凋亡率,HBx是引起肝癌细胞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邢健鹦何远学曾洪兰陈家诚周钰沈群周文珂陈晓玲叶文玉武金才
关键词:HBX索拉菲尼肝癌细胞
尤尼隆与远策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比研究
2004年
目的 评价尤尼隆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随机双盲将慢性乙肝病人分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5 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一般的保肝治疗 ,治疗组加用尤尼隆 3 0 0万单位 ,肌注 ,每隔日一次 ,疗程 3个月 ;对照组加用远策素 ,剂量、用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结果 治疗 3个月结束时治疗组ALT及AST复常率为 68 65 %与 61 19% ,HBeAg阴转率为 2 0 89% ,HBV -DNA阴转率为 40 0 0 % ,HBV -DNA滴度下降率为 16 67% ,完全应答率为 8 5 7% ,部分应答率为 5 1 42 % ,有效率为 60 0 0 % ;对照组ALT及AST的复常率为 64 71%与 5 8 82 % ,HBeAg阴转率为 2 1 5 6% ,HBV -DNA阴转率为 2 8 5 7% ,HBV -DNA滴度下降率为 2 8 5 7% ,完全应答率为 8 62 % ,部分应答率为 46 5 5 % ,总有效率为 5 5 81% ,经卡方值检验 ,两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尤尼隆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肝功能 ,并且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疗效与远策素相似。
陈所贤贾杰嘉伟肖芙蓉邱平何远学
关键词:治疗组阴转率HBV-DNA慢性乙型肝炎滴度
药物性肝炎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 通过分析78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调查7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全身各系统用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是抗结核药(26.9%),其次是抗感染药(15.4%),中草药(14.1%),抗肿瘤药(11.5%)。治疗甲亢药物(7.7%)等。其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及胆汁郁积为主,大多数药物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3个月,初诊误诊22例(28.2%)。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剂量、联合用药、患者特点、基础疾病等,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何远学林锋
关键词:肝炎慢性药物性
破伤风137例的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2001年
目的:探讨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破伤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破伤风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占64%);发病原因仍以外伤和感染占首位,而自行注射毒品引发破伤风者近来不断出现。绝大多数破伤风病人受伤后未及时做正确处理。结论:在广大农村加强破伤风防治和切断其感染途径是降低破伤风发病率的关键,一些新的感染途径如注射吸毒和医源性因素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何远学贾杰
关键词:破伤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