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枭 作品数:65 被引量:254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7 2020年 背景与目的:微创外科以切口小、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迅速在外科各专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使微创外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且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理念。本研究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实用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1月-2019年5月间61例行微创PD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PD术(RPD组),37例行传统腹腔镜下的PD术(LPD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LPD组比较,RPD组中转开腹率降低(4.2%vs.8.1%,χ^2=4.565,P=0.033)、术中出血量减少(255.0 mL vs.380.0 mL,Z=-5.813,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增加(17.0枚vs.11.0枚,Z=-6.133,P<0.001),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466.5 min vs.375.0 min,Z=-6.568,P<0.001)。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术后病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拔尿管时间及术后拔伤口引流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PD组的住院花费明显多于LPD组(114154.84元vs.86749.59元,Z=-5.863,P<0.001),但RPD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LPD组(14.0 d vs.18.0 d,Z=-5.930,P<0.001);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PD组21例与RPD组33例术后随访22个月,两组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20.8%vs.24.3%,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能够显著提高PD手术质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安全可行,符合ERAS理念,但治疗费用较高,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家庭经济情况。 涂广平 孙吉春 聂晚频 胡桂 余枭关键词: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 机器人与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剜除术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24年 背景与目的:微创外科时代,胰腺肿瘤剜除术(PTE)在胰腺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有着视野放大倍数更高、器械操作更灵活等优势,可为PTE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然而,机器人胰腺肿瘤剜除术(RPTE)是否优于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LPTE)目前尚未定论,因此,本研究就此方面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20年4月—2024年5月手术治疗的38例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RPTE (RPTE组),20例行LPTE (LPT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一步对两组中胰头部肿瘤和胰颈体尾部肿瘤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亚组比较。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7.89 mL,无C级胰瘘发生,B级胰瘘、术后出血和再入院发生率分别为39.5%、21.1%和18.4%,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1.44 d。整体上,RPTE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LPTE组(均P<0.05)。两组间B级胰瘘、术中出血及再入院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胰头部肿瘤患者中,RPT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少于LPTE组(均P<0.05),而两组间B级胰瘘发生率、再入院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胰颈体尾部肿瘤患者中,RPT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LPTE组(均P<0.05),但两组间B级胰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再入院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下PTE治疗胰腺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是安全的,与LPTE相比,RPTE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对于胰头部肿瘤患者。然而,本研究的结论尚需更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李志强 孙吉春 涂广平 谢双溪 刘云飞 汪东文 贺舜民 余枭关键词:胰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和血液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及血液IL-2、IL-6、IL-10、TNF-α及ICAM-1含量的变化,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和血液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NP(+)NAC治疗组和ANP(-)空白对照组。采用EMSA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抑制活性及ELISA法检测血液IL-2、IL-6、IL-10、TNF-α及ICAM-1含量。【结果】治疗组在1h、3h、5h及7h均可显著抑制(P<0.01)呈点状出血坏死病理学改变的ANP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22.47±5.39)vs(31.36±5.72)、(27.92±4.75)vs(39.44±6.31)、(23.77±3.95)vs(33.80±5.96)及(19.78±3.48)vs(25.69±4.91)];显著增强(P<0.01)ANP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8.55±1.26)vs(6.37±1.19)、(7.31±1.76)vs(5.91±1.65)、(9.53±1.73)vs(6.85±1.37)及(9.19±1.48)vs(6.97±0.86)];显著抑制(P<0.05)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α及ICAM-1活性。【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抑制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增加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抑制活性的能力,减少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活性,从而抑制ANP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余枭 李永国 徐明 陈道瑾 丁波泥 黄生福 文军关键词:急性坏死性 乙酰半胱氨酸 NF-ΚB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附2例报告 2024年 背景与目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MFC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相似,容易导致诊断混淆,其治疗决策也十分棘手,致使患者延误准确、有效治疗。鉴于此,本文对该病临床特点和治疗决策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此类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典型胰头MFCP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长期反复腹痛、腹胀后加重入院,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胰头肿块。经多学科团队会诊后,2例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胰腺良性病变。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期间未再出现腹痛发作,均可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CT和MRI等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在MFCP与PDAC鉴别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外科治疗在MFCP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病理学未明确排除PDAC之前,高度怀疑恶性肿块情况下,手术治疗既能治疗早期肿瘤,又能防止胰腺功能进一步退化。因此,对于胰头MFCP,应综合患者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减少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品质的关键。 贺舜民 严安 汪东文 樊巍巍 罗东 李志强 涂广平 余枭关键词:胰腺炎 慢性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切除 2013年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贺舜民 余枭 余灿 汪东文 宋军关键词: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由同一组主刀医师完成63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观察组)与直线型闭合器(对照组)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2 mm弯形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比较两组的优缺点。结果术中采用弧形切割闭合器的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无切割和闭合不全者,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17.3±37.5)min vs.(149.3±42.4)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4%vs.19.4%,P<0.05),保肛成功率亦高于对照组[100%(32/32)vs.90.3%(28/31),P<0.05]。结论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手术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转Miles术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贺舜民 余枭 汪东文 宋军 杨永超 唐华勇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超低位前切除术 保肛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活性与血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与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NP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电泳迁移率移动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及ELISA法检测血液IL-2、IL-6、 IL-10、TNF-α及ICAM-1含量。结果 ANP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在1h、3h、5h及 7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31.4±5.7)μmol/L比(8.3±2.4)μmol/L、(39.4±6.4)μmol/L比 (10.7±2.6)μmol/L、(33.8±6.0)μmol/L比(11.5±2.7)μmol/L、(25.7±4.9)μmol/L比(9.4± 2.6)μmol/L](P<0.01);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在1 h、3 h、5 h及7 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6.4±1.2)μmol/L比(11.4±1.8)μmol/L、(5.9±1.6)μmoL/L比(12.5±2.2)μmol/L、 (6.8±1.4)μmol/L比(11.7±1.9)μmol/L、(7.0±0.9)μmol/L比(10.8±1.7)μmol/L](P< 0.01);血液中IL-2、IL-6、IL-10、TNF-α及ICAM-1在1 h、3 h、5 h及7 h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且NF-κB活性变化与血液中IL-2、IL-6、IL-10、TNF-α及ICAM-1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显著升高,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启动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 余枭 李永国 黄生福 杨竹林 陈道瑾 李小荣 张翼 徐明关键词:趋化因子类 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因短发卡RNA的构建及干扰效果检测 2015年 目的 构建有效靶向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载体.方法 针对小鼠HMGB1序列设计4条HMGB1干扰序列的shRNA载体:pYr-1.1-musHMGB1-sh1~4以及与哺乳动物基因组无同源性序列的shRNA作为对照(NC)组,Xho Ⅰ酶切鉴定其序列.然后利用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干扰效率.结果 经酶切凝胶电泳证实shRNA构建正确;质粒筛选结果表明,转染48h后,pYr-1.1-musHMGB1-sh1~4及NC组的荧光表达率为85%、78%、75%、70%、60%;FQ-PCR显示pYr-1.1-musHMGB1-sh1~4组及NC组转染Hepal-6细胞48h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5、0.59±0.08、0.61±0.08、0.57±0.21、1.02±0.21.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靶向HMGB1的4条shRNA重组质粒载体,其中pYr-1.1-musHMGB1-sh1质粒对HMGB1基因的抑制作用最强,为研究HMGB1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朱红伟 李志强 黄利华 余枭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RNA干扰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胰腺癌组织趋化因子CCL2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2022年 通过TCGA数据库中CCL2基因表达谱,对其差异表达基因(DEGs)做相关性分析,然后与临床生存信息结合,经过建模验证后获得预后相关DEGs,进而探讨DEGs部分基因的作用及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CCL2相关性基因在胰腺癌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低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成正相关。 周锐 余运霖 焦鑫 余枭 高文哲 张先林关键词:胰腺癌 生物信息学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诊治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F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31例的诊治经验,对收治的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根据腹腔内压力、腹腔室隔综合征分型,以及早期(发病后3d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13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1例),中、重度8例(死亡4例);3d内早期手术治疗18例,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2例),中、重度13例(死亡4例)。当腹腔内压力〉21mmHg时,早期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早期非手术治疗组(P〈0.05)。根据ACS分型,Ⅰ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Ⅱ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Ⅲ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9例(死亡2例),Ⅱ型4例(死亡2例),Ⅲ型5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Ⅱ、Ⅲ型两组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腹腔内压力〉21mmHg,且CT提示为Ⅰ型ACS的FAP患者,宜尽早行有效的腹腔减压引流;而对于腹腔内压力〉21mmHg,CT提示为Ⅱ、Ⅲ型ACS的FAP患者,早期手术减压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余枭 陈晓建 陈道瑾 李小荣 李永国 黄生福 王群伟 李青龙关键词:胰腺炎 综合征 腹腔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