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正平

作品数:104 被引量:291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20篇肝癌
  • 17篇手术
  • 15篇外科
  • 13篇胰腺
  • 13篇肝细胞
  • 12篇肿瘤
  • 12篇门静脉
  • 12篇静脉
  • 11篇动脉
  • 11篇术后
  • 9篇胆管
  • 9篇基因
  • 9篇肝移植
  • 8篇切除
  • 8篇外科手术
  • 8篇肝内
  • 7篇鼠肝
  • 7篇结石
  • 6篇胆管结石

机构

  • 84篇温州医学院附...
  • 14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04篇余正平
  • 61篇张启瑜
  • 34篇周蒙滔
  • 32篇施红旗
  • 21篇廖毅
  • 17篇杨文军
  • 16篇陶崇林
  • 15篇徐正铿
  • 12篇蒋飞照
  • 11篇唐银河
  • 11篇宋其同
  • 10篇虞冠锋
  • 10篇杨亦荣
  • 10篇郑少玲
  • 9篇曾其强
  • 8篇朱冠保
  • 8篇朱千东
  • 8篇俞富祥
  • 8篇夏鹏
  • 6篇吴存造

传媒

  • 28篇肝胆胰外科杂...
  • 10篇中华肝胆外科...
  • 10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2004年浙...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2007年浙...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13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phA1基因可控性双稳转内皮祖细胞系EPCs^(Tet-On-EphA1)SiRNA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可调控EphA1基因表达的内皮祖细胞系EPCsTet-On-EphA1SiRNA。方法将pWHE146质粒转染到内皮祖细胞系中,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扩增后瞬时转染pTRE-hyg-luc质粒,强力霉素诱导表达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挑选出高表达、低背景的受强力霉素调控的EPCsTet-On细胞株;再将重组质粒pTRE-EphA1SiRNA转染入EPCsTet-On细胞株,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克隆EPCsTet-On-EphA1SiRNA;通过强力霉素诱导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phA1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受强力霉素调控的高表达低背景的EPCsTet-On-EphA1SiRNA细胞株;强力霉素可诱导EPCsTet-On-EphA1SiRNA细胞株中EphA1mRNA表达下调,较之未调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力霉素调控EphA1蛋白表达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建立强力霉素调控EphA1基因表达的大鼠双稳转内皮祖细胞系EPCsTet-On-EphA1SiRNA,为深入研究EphA1基因在内皮祖细胞参与肝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
陈钢金炜东王怡施红旗余正平周蒙滔杨文军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3例临床诊断分析
1998年
本文报道肝内胆管结石伴发肝内胆管瘤13例。发现长期胆管结石、胆道感染并发肿块、硬化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认为术前术中诊断性穿刺、术中快速切片和胆汁肿瘤标记物测定可提高诊断率。
余正平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胆管细胞癌
核因子-κ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和“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h分批处死。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和IL-6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血浆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上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浆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结论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明显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杨文军陈云志万丽张虎祥孙运鹏陶崇林陈宗静宋其同余正平张启瑜
关键词:炎症介导素类
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对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
受体酪氨酸激酶已经被公认为血管生成的重要信号分子,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1、2)及其受体以及Ephrin和它的受体Eph。目前已发现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着E...
陈钢周蒙滔施红旗余正平朱椰凡俞富祥
核因子-κB在肝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多种肝脏疾病过程中均伴随着肝细胞增殖与凋亡这一矛盾现象,且往往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κB及其所调控的相关基因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阐明NF-κB在肝脏增殖与凋亡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将对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以及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杨文军张启瑜余正平
关键词:核因子-KB肝细胞增殖凋亡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27例误诊误治原因探讨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误诊误治情况及其原因 ,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40例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了解误诊误治情况及易误诊的疾病。结果 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为 6 8% ,所误诊的疾病依次为胆石症伴肝内炎症包块 ,肝脓疡、肝囊肿、肝腺瘤。施行误治的有 :胆管探查取石术、肝脓疡切开引流术或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术 ,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囊肿切除术。结论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误诊率高 ,且常被误诊。避免误诊的方法有 :(1)注意寻找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2 )提倡所有肝内占位术前、术中活体组织学检查是避免误漏诊的重要方法。
余正平周蒙滔张启瑜徐正铿朱冠保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误诊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RAI)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6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的45例采用早期RAI治疗的SAP病人的病情、灌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病死率为4.4%;(2)并发症发生率为35.6%;(3)全组平均住院时间29.4d,其中单纯RAI的33例为23.1d,联合手术的12例为39.0d;(4)全组平均医疗费用6.01万元,其中单纯RAI的33例为4.43万元,联合手术的12例为10.34万元;(5)全组坏死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8.9%。结论早期RAI能降低SAP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治疗SAP的一项增效的非手术方法。
周蒙滔张启瑜王春友朱椰凡孙洪伟余正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脉内灌注
肝内胆管细胞癌不同大体形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的9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肿块的不同大体形态、有无结石及肿块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块型患者罹患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明显低于浸润型及管内生长型患者,且其预后好于浸润型及管内生长型患者(均P<0.05);浸润型与管内生长型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俊予曾其强杨霖璟王泽康余正平唐银河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浸润型肿块型肿块大小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被引量:5
1996年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外科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B超室王邦松,胡无平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而对那些既不能手术切除,又不能进行有效抗癌药局部灌注、肝动脉栓塞或放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再无更有效的...
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王邦松胡无平
关键词:肝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处理要点。方法依据是否存在胆道梗阻和胰腺炎病变严重度将273例胆石性胰腺炎分为四个临床类型,分别对各类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梗阻性重型10例,早期手术8例,全部治愈;传统保守治疗2例,其中1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梗阻性轻型70例,早期手术57例,ERCP+EST 4例,传统保守治疗9例,全组无死亡。(3)非梗阻性重型共47例,13例采用早期手术,4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例死于后期感染并发症,12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病情较重,3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4)非梗阻性轻型146例,早期手术55例,后期手术8例,ERCP+EST 3例,内科保守80例,全组无病死。结论(1)梗阻性重型患者应采用早期手术治疗。(2)梗阻性轻型患者可采用早期手术或EST解除胆道梗阻以防止胰腺炎加重。(3)推荐应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非梗阻性重型患者,适当地联合手术有助于疗效的提高。(4)保守治疗成功者应适时地手术解决胆石症以防止胰腺炎复发。(5)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各临床类型之间的转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周蒙滔张启瑜王春友余正平施红旗朱冠保
关键词:胰腺炎胆石临床分型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