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颂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澳门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汉语方言中低频的小称变调被引量:8
- 2009年
- 文章考察了将乐城关和樟坪畲话的低变调,认为这种调值为[21]的声调和黎川等地方言中高频的小称变调具有一样的性质。同时指出这些方言存在的小称变调形式具有语言地理类型学的意义,也为探讨赣方言中今读声母为塞音和塞擦音时却又不送气的阳调字的成因提供了线索。
- 余颂辉
- 关键词:汉语方言畲话赣方言低调小称
- 十九世纪后半叶广府粤语的咝音声母
- 2015年
- 学界一般认为粤语在20世纪初期还保留[ts/ts?/s]和[t?/t??/?]两套咝音声母,前者对应中古精组声母,后者对应中古知庄章组声母,除止摄字外区分严格。然而,考察几部清末粤人方言著作,19世纪后半叶,在广州郊县,特别是属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珠江西岸地区,粤语的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已经合流,[ts/ts?/s]和[t?/t??/?]呈现出音位变体的特色,而广州城内则有可能迟至19世纪末还依旧保留这两套声母的区别。
- 余颂辉
- 关键词:粤语历史音变
- 广府粤语覃谈分韵的历史层次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的考证,证明中古覃、谈重韵的区别在粤方言广府片中是确实存在的,这和《切韵》音系相合,而前人相关论断有误。粤语的覃谈相别,主要反映在口语中,在声母条件上与吴语、赣语、徽语一样局限于端系,而不像闽语、客家话那样还表现在见系。覃韵的早期形式为圆唇的[om/op],晚近形式为,与谈韵相区别。
- 余颂辉
- 关键词:粤语语音层次
- 从历史文献看《中原音韵》“王杨不分”的性质
- 2008年
- 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说的"王杨不分",在现代赣方言中有较多体现,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表明,这种现象并非当时赣方言的特征,而是近代汉语南方方言的普遍特点。
- 余颂辉
- 关键词:中原音韵赣方言
- 客家话覃谈有别的存古层次被引量:5
- 2013年
- 根据最新调查与文献考证,中古覃谈重韵的区别在许多客家方言点是确实存在的,前人相关断言有误,有必要作出修正。客家话覃谈相别,反映在口语层次,是覃韵存古而非像闽南话的"谈韵在变化之后与覃韵互相区别"。客家话在口语词汇里不仅明确无误地保留了覃谈之别,而且在声母条件上也见于见系,不像吴语、赣语那样仅局限于端系。
- 严修鸿余颂辉
- 关键词:客家话语音层次
- 瞿秋白、吴玉章与汉语拼音的制定被引量:1
- 2009年
- 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50年来“汉语拼音方案”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从试点教学到逐步推广,从国内到国外,1983年,在汉语拼音化的基础之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ISO7098),这标志着汉语拼音取得了“国际标准”的地位。
- 余颂辉刘丹
-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标准化组织瞿秋白汉语学习者试点教学汉语教学
- 汉字书写系统改进的五点建议被引量:3
- 2005年
- 汉字作为国际通行的汉语书写系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改良,影响越来越大,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建议现行汉字书写系统的改进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进行:扩大专名号的使用范围;译名第一次出现时应加外文原文以示区别;专名出现在两行首尾处时加双斜线“//”以示连接;一些容易读错的字应加拼音以标注读音;在语流停顿处加上小圆点以区别歧义。
- 余颂辉龙小军赵晓伟
- 许宝华的汉语方言研究及学术思想述略
- 2013年
- 许宝华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汉语方言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汉语方言调查以人为本、以口语为核心;方言研究应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方言和音韵史的考据和构建,应充分汇集编纂和利用历代方志资源;方言研究应服务国家的语文政策,与社会语言生活相结合。
- 余颂辉
-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吴方言
- 上高(镇渡)音系
- 本文是一篇关于江西上高(镇渡)方言音系的调查报告,全文以镇渡话的语音系统作为描写、讨论的对象,一方面对镇渡话的声韵调系统、声韵配合表、单字音表、同音字汇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另一方面通过镇渡音系与《广韵》音系的比较...
- 余颂辉
- 关键词:赣方言汉语方言
- 文献传递
- 从方言比较看粤语“埋”的语源被引量:2
- 2016年
- 广州话口语土俗词"埋"mai,有靠近(埋站)、聚拢(埋堆:指物聚拢一堆)、完毕(做埋)等含义,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动词词尾和形容词乃至介词。根据对粤、客家、闽等方言同源词的考察及以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可以认定:广州话中表示"靠近、聚拢、完毕"义的"埋",仅仅是同音替代字,其本字是来自明母戈韵的表"迫近"义的"摩"。这个字分别读[ai][uoi][ua][oi]等韵母是粤、闽、客等方言上古歌部字读音在现代方言中白读层的遗存。以此为基础,还可以考证西南官话中一些韵母为[ai]的土俗词的语源。
- 严修鸿曾俊敏余颂辉
- 关键词: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