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燕君
- 作品数:23 被引量:36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细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25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超细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接受超细腹腔镜检查病例中的2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例因腹腔严重粘连造致气腹失败终止检查,余24例经超细腹腔镜检查均可见腹腔内弥漫粟粒样结节,结合临床镜下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96.0%);其中21例行活检后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84.0%)。25例中,渗出型14例(56.0%),粘连型8例(32.0%),干酪型3例(12.0%)。术后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例(4.0%),皮下气肿1例(4.0%),总并发症发生率8.0%,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方面,腹腔镜检查优于其它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如PPD试验、腹水LDH、血和腹水CA125、腹水ADA),统计学检验示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细腹腔镜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以及高诊断准确率,在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王剑陈世耀倪燕君
- 关键词:腹腔镜结核性腹膜炎
- 小口径腹腔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21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背景: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误诊、漏诊率较高。目的:探讨小口径腹腔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小口径腹腔镜检查,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2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腹腔镜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例患者因腹腔严重黏连而终止检查;20例(95.2%)腹腔镜直视可见腹腔内弥漫粟粒样结节,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其中17例(81.0%)取得活检组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1例患者中,渗出型11例(52.4%),黏连型7例(33.3%),干酪型3例(1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和皮下气肿各1例。小口径腹腔镜直视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腹水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和腹水肿瘤相关糖链抗原125(CA125)、腹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等(P<0.05)。结论:小口径腹腔镜检查用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
- 王剑陈世耀倪燕君马丽黎
- 关键词:腹膜炎结核性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评价
-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早期发现和实时干预是肝纤维化防治的关键。肝穿刺活检是明确肝病病因,评价肝脏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创伤性、取样误差、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偏差等。...
- 倪燕君
-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无创诊断肝星状细胞整合素ΑΝΒ3
- 文献传递
- 肝脂酶、脂蛋白脂肪酶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像学的诊断价值
- 倪燕君
- 关键词: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脂酶脂蛋白脂肪酶
- 职业性血源危害的危险性评估和处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被引量:1
- 2004年
- 倪燕君刘厚钰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58
- 1997年
- 脂肪肝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理至今不明,极少数可发展成肝硬化。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本文着重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对脂肪肝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B超、CT、MRI、核素显像、血管造影和肝组织活检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优劣,并讨论了有关治疗措施。
- 倪燕君
- 关键词:脂肪肝脂肪代谢发病机理
- 计算机断层摄影对人肝脏脂肪的定量检测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校正计算机断层摄影 (CT)测试管技术定量检测肝脏脂肪的可行性。方法 11例健康志愿者、5 3例脂肪肝、1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 10例肝硬化患者用校正CT测试管方法定量检测肝脏脂肪含量。将与脂肪密度相似的Terbutyl乙醇加入模仿肝脏密度的 18.5 %葡萄糖溶液 ,按体积比配成 10 %、2 0 %、30 %、4 0 %溶液 ,代表肝脏中不同脂肪含量 ,用于定量检测各组肝脏的脂肪含量。结果 校正测试管的CT值与浓度递增的Terbutyl乙醇溶液呈负线性关系 (r =- 0 .982 ,P <0 .0 0 1)。在 10例行肝组织活检的脂肪肝患者中 ,肝组织病理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和校正CT方法测定的脂肪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94 ,P <0 .0 0 1)。肝脏脂肪含量和肝 /脾比值呈负线性关系 (r =- 0 .88,P <0 .0 0 1)。脂肪肝组肝脏CT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肝脏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脂肪肝组肝 /脾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 (P <0 .0 1)。结论 校正CT测试管能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精确定量诊断脂肪肝的方法 ,并为脂肪肝的自然病程和各种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提供比较可靠的观察方法。
- 倪燕君刘厚钰唐红敏刘军周康张建高鑫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 CT对人肝脏脂肪的定量检测
- 2002年
- 倪燕君刘厚钰等
- 关键词:CT
-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处理方法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手术与内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组、胸/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安全性。结果共有98例患者符合入选与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57例,胸/腹腔镜治疗24例,传统开胸手术治疗1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内镜治疗组1例(1.6%)发生食管破裂;腔镜治疗组2例(8.3%)发生食管瘘;传统手术治疗组1例(5.9%)发生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感染性休克。其余患者在治疗后吞咽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个月通过症状评价及x线或内镜检查均证实治疗成功。内镜组5例复发,复发率8.9%,复发时间5~3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8个月),再次扩张或支架治疗有效。胸/腹腔镜组1例复发,复发率4.2%,复发时间6个月,扩张治疗有效。手术组无复发病例。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及胸/腹腔镜微创手术相比,内镜下球囊扩张简便易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尽管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但仍可通过再扩张或内镜下可回收支架等措施补救处理。
- 曾晓清陈世耀王剑马丽黎倪燕君王群姚礼庆
-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内镜检查外科手术
-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治进展被引量:22
- 2004年
- 倪燕君刘厚钰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组织学良性疾病终末期肝病NASH肝细胞脂肪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