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胃癌
  • 4篇晚期
  • 4篇化疗
  • 3篇晚期胃癌
  • 3篇细胞
  • 3篇灌注
  • 3篇腹腔
  • 2篇单抗
  • 2篇蛋白
  • 2篇一线治疗
  • 2篇原始神经外胚...
  • 2篇原始神经外胚...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神经外胚层
  • 2篇神经外胚层瘤
  • 2篇胚层
  • 2篇外胚层
  • 2篇外周
  • 2篇外周性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冯艺
  • 8篇刘天舒
  • 7篇周宇红
  • 6篇金文
  • 6篇庄荣源
  • 5篇李倩
  • 4篇陈勇
  • 4篇郭曦
  • 3篇王志明
  • 3篇王妍
  • 3篇梁立
  • 3篇崔越宏
  • 2篇于珊
  • 2篇余一祎
  • 2篇宋燕
  • 1篇孙益红
  • 1篇侯君
  • 1篇余一袆
  • 1篇范越
  • 1篇沈振斌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抗体偶联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机制及管理策略
2023年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也作为重要的治疗靶点而被各大临床指南推荐。近年来,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特定的连接子将靶向HER2的特异性抗体和高杀伤性的细胞毒药物偶联起来,通过靶向化疗的方式将细胞毒性药物释放至肿瘤细胞并将其杀死,该独特作用机制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展示出优异的临床疗效。其中,德曲妥珠单抗和维迪西妥单抗已获得批准,并应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认识和应用ADC药物,本文对当前胃癌领域ADC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谱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发生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旨在惠及更多胃癌患者。
徐晓晶徐晓晶刘青余一祎冯艺刘青
关键词:晚期胃癌管理策略
骨桥蛋白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粘附侵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粘附侵袭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将骨桥蛋白ASODN转染卵巢癌细胞SKOV3。实验分3组:对照组,随机序列寡核苷酸(random oligonucleotide,rODN)组和ASODN组。通过荧光定量RT-PCR、流式细胞仪检测法、黏附细胞计数法和Boyden小室法分别测定骨桥蛋白mRNA和细胞表面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及癌细胞黏附力、侵袭力的变化。Annexin V染色法、DNA ladder法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凋亡。结果转染后ASODN组骨桥蛋白mRNA的相对定量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95±0.81 vs 5.26±0.66,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骨桥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转染后平均荧光指数明显降低,细胞表面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转染后ASODN组黏附力和侵袭力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黏附细胞百分数值为16.97±1.60 vs 36.14±1.16,穿透聚碳酸酯膜细胞数为44.67±2.08 vs 83.67±4.51,P值均<0.01);经骨桥蛋白ASODN作用后SKOV3细胞发生凋亡。而rODN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与黏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其黏附侵袭能力,并能够诱导凋亡。
崔越宏刘天舒周宇红金文冯艺
关键词:骨桥蛋白肿瘤侵润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虽然化疗是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但是关于二线化疗的低位、意义以及方案均不肯定.该研究旨在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IP方案)二线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胃癌(metastatic or ...
冯艺金文郭曦梁立李倩王妍庄荣源刘天舒
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转移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与CA19-9、CEA检测诊断结直肠癌转移的意义。方法:测定76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51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5例为术后无转移者)血清中的VEGF、OPN和CA19-9及CEA水平,分析这些指标诊断结直肠癌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转移性结直肠癌组(51例)和术后无转移病灶组(25例)VEGF平均水平分别为698.3±221.5pg·mL-1和547.5±183.6pg·mL-1(P<0.01);OPN水平分别为191.7±78.3ng·mL-1和91.3±34.0ng·mL-1(P<0.01);血清中CEA平均水平分别为97.8±239.6ng·mL-1和4.8±6.2ng·mL-1(P<0.01),CA19-9平均水平分别为230.8±704.0μg·mL-1和11.6±14.8μg·mL-1(P=0.03)。OPN和CEA在诊断结直肠癌转移方面准确度较高(分别为77.63%和61.84%),该两项标记物平行试验,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84.31%)和诊断的特异度(96%)。结论:血清OPN与CEA联合检测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为结直肠癌转移的诊断提供参考性指标。
陈勇王志明金文周宇红庄荣源宋燕冯艺李倩刘天舒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清标记物
按需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胃癌腹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按需腹腔给药治疗胃癌腹水的疗效,并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5例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过程中的晚期胃癌患者,患者病灶稳定,但出现腹水,引流腹腔内积液后,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mg。根据患者腹胀程度,按需引流腹水并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评价疗效、生活质量、腹水蛋白丢失量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全组患者腹水生成量减少,生活质量改善,腹水蛋白丢失量减少,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胃癌实体病灶增殖控制的患者中,按需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很好地控制恶性腹水、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王志明刘天舒李倩冯艺庄荣源宋燕陈勇周宇红金文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胃癌腹水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感染病例观察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期间发生感染的病例,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了解间质性肺炎发生的比例。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6月—2009年9月病理确诊CD20阳性的24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治接受R-CHOP方案治疗,5(2~6)疗程。结果: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3例(54.2%);部分缓解(PR)6例(25%);总反应率(OR)为79.2%。2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伴发感染12例,其中细菌性肺炎6例,间质性肺炎4例;皮肤带状疱疹2例。12例感染病例中,感染时与R-CHOP方案治疗前相比,血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例(41.6%),β2微球蛋白升高7例(58.3%);感染与未感染病例相比,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分别有6例(60%)和4例(33.3%);CD4计数下降分别是4例(33.3%)和1例(8.3%);CD19计数下降比例与CD4/CD8下降比例相似。结论:R-CHOP方案治疗B细胞NHL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警惕间质性肺炎的发生,密切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对感染的发生有所预测。
冯艺周宇红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间质性肺炎
小剂量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与目的:晚期胃癌不能根治,替吉奥(S-1)及多西他赛均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药物,但标准剂量DC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方案的耐受性欠佳,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小剂量多西他赛联合标准剂量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40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复发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胃腺癌患者。多西他赛4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联合S-1 80 mg/m2第1~14天口服,每21 d重复,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评估该方案的客观疗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观察化疗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及不良反应。结果:1例残胃复发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膜转移患者因肠梗阻未完成第1个周期化疗,3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累计完成211个周期化疗,中位治疗周期数为6(3~14)。CR 1例(2.7%),PR 15例(40.5%),SD 17例(46.0%),PD 4例(10.8%),总有效率43.2%,疾病控制率可达89.2%。最佳CBR有效者19例(51.4%),17例稳定(45.9%),1例无效(2.7%)。中位PFS为6.0个月,MST为11.5个月。本方案主要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分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50%)和疲乏(50%),多为Ⅰ、Ⅱ级。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白细胞/中性细胞粒下降7例(17.5%),恶心4例(10.0%),食欲减低3例(7.5%),疲乏2例(5%),血小板降低、出血各1例(2.5%)。3例因Ⅲ、Ⅳ级不良反应S-1减量20%。结论:小剂量多西他赛联合标准剂量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多为轻度,给药方便,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有效胃癌姑息化疗方案。
李倩刘天舒崔越宏余一祎冯艺王妍郭曦庄荣源周宇红金文
关键词:晚期胃癌姑息化疗多西他赛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7例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具体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25 mg/m^2静滴,d_1、d_8;吉西他滨1000 mg/m^2静滴,d_1、d_8,每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评价客观疗效,采用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3.0评价化疗毒性反应,同时随访其生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无CR病例,PR2例,SD 19例,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4%和77.8%。全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5.0个月(95%CI:4.0~6.7个月)和8.0个月(95%CI:7.5~13.8个月)。亚组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与患者的PFS和OS有关。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48.1%)、疲劳(55.5%)、发热(7.4%)、皮疹(3.7%)及周围神经异常(11.1%);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3~4级血液学毒性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国人晚期胰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宋超冯艺范越陈虹王单松周宇红楼文晖
关键词:胰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滨化学治疗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5月的15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3岁(11~55岁)。原发部位:骨6例,软组织4例,胸壁1例(Askin瘤),纵隔1例,后腹膜1例,肾脏1例,头皮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或放疗以及全身化疗。化疗方案有3药联合[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顺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氮烯米胺、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或2药联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甙、异环磷酰胺+阿霉素)。结果:5例辅助化疗的患者均无复发(随访期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10例姑息化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3例(其中2例病死),总有效率(CR+PR+SD)达70%;3例PD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是2.4、7、8个月。所有病例中位生存期尚未达到。结论:p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和异质性的肿瘤,预后差,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VAC/IE交替方案治疗pPNET是有前景且安全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冯艺周宇红
关键词: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化疗联合腹腔灌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腹水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腹腔灌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胃癌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伴有明显腹水的42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单纯化疗组(22例,希罗达加奥沙利铂的XELOX方案)和联合治疗组(20例,XELOX方案化疗联合腹腔灌注CIK)。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明显更高(78.0±9.8比70.0±8.9,P=0.009),两个周期内的腹水引流量明显减少[(4500±1218)ml比(5527±1460)ml,P=0.0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4.0个月比2.5个月,P=0.006),中位总生存时间延长(11.0个月比6.0个月,P=0.001),CD4^+/CD8^+比值升高(1.34±0.36比0.96±0.26,P=0.001),但疾病反应率(35.0%比22.7%,P=0.499)和疾病控制率(75.0%比54.5%。P=0.209)均未见明显增高。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对胃癌腹水患者疗效更好,不仅可延长生存期,提高免疫功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王志明庄荣源陈勇冯艺李倩刘天舒
关键词:恶性腹水化学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