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发瑶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果蝇
  • 9篇银额果蝇
  • 7篇染色体
  • 6篇B染色体
  • 4篇自然群体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研究
  • 2篇MTDNA
  • 1篇多态性
  • 1篇性基因
  • 1篇遗传学
  • 1篇蝇科
  • 1篇有丝分裂染色...
  • 1篇散漫
  • 1篇生活力
  • 1篇适应性
  • 1篇双翅目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基因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东京都立大学

作者

  • 11篇凌发瑶
  • 7篇王文
  • 4篇施立明
  • 2篇何利萍
  • 1篇况荣平
  • 1篇张玲
  • 1篇杨大荣
  • 1篇杨跃雄
  • 1篇龙勇诚
  • 1篇沈发荣
  • 1篇凌建华
  • 1篇张文霞
  • 1篇郑向忠
  • 1篇姚开泰
  • 1篇甘运兴
  • 1篇林苏

传媒

  • 4篇Zoolog...
  • 3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遗传
  • 1篇Entomo...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额果绳(Drosophila albomicans)B染色体对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00年
利用遗传背景一致的3类含有不同B染色体数目的银额果蝇(Drosophila albomicans)品系,对繁殖的2个参数,即净繁殖量和性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染色体对净繁殖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依赖于B染色体数目的不同而不同;低数目增加其携带者的净繁殖量,而在高含量时有使其携带者净繁殖量下降的趋势。B染色体对繁殖的影响还具有一定的时间分布特征,即3类品系净繁殖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雌蝇繁殖的早期。因为雌蝇繁殖的后期产生的后代数占总后代数的比例很低且对种群发展贡献较小,B染色体的这种时间效应使得其携带者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这些结果支持关于B染色体的杂合优势模型,但不支持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寄生模型。
何利萍凌发瑶郑向忠王文况荣平
关键词:B染色体繁殖银额果蝇
昆明果蝇属一新种(双翅目:果蝇科)被引量:1
1989年
长鬃果蝇Drosophila(Drosophila)Iongisetae sp.nov.新种(图A—F) 体长:4.5mm,翅长4.0mm. 头部:复眼红色,具稀疏的微毛。触角第2节黄色,具2小刚毛,第3节棕黄色,触角芒上侧具3个分枝毛,下侧具1个分枝毛,末端分叉大、下颚须黄色,具2根鬃。
张文霞凌发瑶甘运兴
关键词:果蝇属果蝇科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Ⅱ.银额果蝇的起源和分化被引量:27
1994年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银额果蝇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现生银额果蝇种群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群体。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我们推测,银额果蝇可能起源于马来半岛南部和加里曼丹岛一带。起初分成东西两支向北扩散。东支发展成现在的东部群体;西支则在中南半岛北部又分成两个支系;从而形成了现生银额果蝇群体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理分布模式。
王文凌发瑶施立明
关键词:银额果蝇线粒体多态性
银额果蝇及其B染色体研究
凌发瑶王文施立明
该项目在国家基金(39270389,39570385)、中科院院长基金、日本文部省际研究基金的支持下,从群体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着手,对银额果蝇及其B染色体的起源、进化以及生物学效应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发现我国银额果...
关键词:
关键词:银额果蝇B染色体
银额果蝇B染色体特异性基因的初步研究
1999年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研究了银额果蝇两个单雌系AKM46(含B染色体)和AGZ2(不含B染色体)两基因组间的差异。用AKM46作检测(tester)扩增子,AGZ2作驱赶(driver)扩增子,通过三轮消减杂交后,获得了6个差异片段(100bp~300bp)。亚克隆后,对11个片段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获得了9个新的序列。选择clone22及clone42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这两个片段仅在检测扩增子及第一、第二、第三轮差异片段中检测到杂交信号,而在驱赶扩增子检测不到杂交信号。证实了这两个片段来自含有B染色体的单雌系AKM46,而且可能是B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片段。
凌建华张玲姚开泰王文凌发瑶
关键词:银额果蝇RDA基因克隆
虫草蝙蝠蛾的有丝分裂染色体特性被引量:1
1988年
本文首次报道虫草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应用醋酸分离和热干燥技术,研究了云南的两种虫草蝠蛾Hepialus zhayuensis Chu et Wang和Hepialus sp.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在有丝分裂的早中期染色体上清晰地呈现出散漫着丝粒。然而,分裂中期和较晚的中期阶段,每条染色体都具显著的初级着丝粒(即主缢痕)。它们的雄性中期核型中都有一对典型的异形性染色体,X染色体着色稍淡,且都具中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染色很深。 在雄性的分裂间期细胞中,观察到异固缩性染色质体,此异固缩体是Y染色体。
凌发瑶沈发荣杨大荣龙勇诚杨跃雄
关键词:有丝分裂染色体
银额果蝇的B染色体研究——1.昆明群体的B_s数目和频率被引量:12
1991年
本研究发现银额果蝇昆明群体有丝分裂中期核型中存在B染色体,出现频率为69.1%。目前,在已研究过的来自各个地区的银额果蝇中,昆明群体的B染色体频率最高。B染色体数目为1—6条。该群体内单雌系间的B染色体数目不同,个体间和细胞间的B染色体数目也不同。在核型中,B染色体最小,形态稳定,点状,C-带和G-带呈阳性。
凌发瑶北川修
关键词:银额果蝇B染色体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Ⅰ.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存在丰富的mtDNA多态性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运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银额果蝇自然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存在极为丰富的mtDNA多态性,从82个单雌系中,共检测到34种限制性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效应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银额果蝇拥有保持mtDNA多态性的机制,其群体内高度的mtDNA多态性能够掩盖群体间的差异程度。此外,通过对每一个酶切位点所作的酶谱定位,发现在其进化历程中,银额果蝇的mtDNA分子在碱基组成和功能区域两方面都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
王文凌发瑶施立明
关键词: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内切酶果蝇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分化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被引量:4
1997年
对我国大陆银额果蝇的分布及其细胞遗传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新核型。该核型结构兼有早已认可的长、短两大类基本核型的特征,即核型中的两条同源4号染色体为1长1短型。含新核型的群体分布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的上海、福州、厦门和深圳。而且,这些自然群体内还出现“1长1短型”、“长型”和“短型”重叠并存的多态现象。跟踪研究表明,新核型具有不稳定的遗传性,能世代传递,它的频率随世代增长而降低,并不是突然消失。但是,在上海、福州群体内出现的“长型”至第十五代之后却全部消失。这种新核型大概是银额果蝇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核型。
凌发瑶王文
关键词:银额果蝇自然群体分化细胞遗传学
中国银额果蝇自然群体B染色体的分布被引量:1
1999年
经对我国银额果蝇(Drosophilaalbomicans)自然群体B染色体(Bs)的分布进行多年广泛地调查,共作过24个群体,572个单雌系,6738只个体的观察。从细胞和群体水平研究Bs的地理分布。结果发现,中国(除台湾省外)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普遍存在Bs。结合前人报道得出,Bs频率的地理分布出现了由东向西和由南向北的规律性的依次升高趋势。这种跨越不同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梯度变异与其宿主向大陆内地扩散的推论相符。Bs频率最高(877%)的是海南岛的孤立隔离群体。大部分群体含Bs的数目多,最多达14条,为标准染色体数目(2n=6)的23倍。同时依据该果蝇Bs频率的地理分布特点,将我国现生的银额果蝇划归为5个生态型群体,即沿海丘陵群体、高原型群体、岛屿型群体、山地型群体和峡谷群体等。
凌发瑶王文何利萍林苏
关键词:银额果蝇自然群体适应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