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克勤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3篇PICC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静脉炎
  • 2篇护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药物预防
  • 1篇预防化疗
  • 1篇预防化疗性静...
  • 1篇预后
  • 1篇造口
  • 1篇照射
  • 1篇照射治疗

机构

  • 7篇湘潭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刘克勤
  • 4篇邱琼
  • 2篇黄春花
  • 2篇周莲清
  • 2篇郑凤鸣
  • 1篇彭丽彬
  • 1篇王立霞
  • 1篇许佳
  • 1篇王雪辉
  • 1篇张静
  • 1篇李筝

传媒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国际护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肘静脉与颈外静脉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肘静脉与颈外静脉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肘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各40例,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穿刺点渗血情况明显低于肘静脉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肘静脉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置入PICC,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刘克勤邱琼郑凤鸣
关键词:肘静脉颈外静脉PICC乳腺癌
定期康复操比赛对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开展乳腺癌术后康复操比赛对乳腺癌患者术肢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操锻炼,同时观察组以周和月为时间单位,定期开展乳腺癌术后康复操比赛。于术后4周和12周评价两组患者康复计划完成能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康复计划完成能力优良35例,中、差级5例;对照组优良26例,中、差级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5,P<0.01);观察组患肢肩关节活动功能优良率75.0%,对照组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4,P<0.01)。结论定期开展乳腺癌术后康复操比赛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术肢功能锻炼效果。
刘克勤许佳谭夏娟王立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 PICC 管理流程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进PICC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减少流程中潜在的漏洞,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FMEA)模式,成立流程改进小组,确定并绘制流程图,评估流程中可能导致的失效模式及原因,选择其中优先风险数值( 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比较改进前后PICC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由改进前的90.9%上升到97.4%,并发症发生率由改进前的21.47%下降到5.01%,患者满意度由77.3%上升到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3.025,49.634,49.677;P<0.01)。结论应用FMEA对PICC管理流程进行前瞻性系统管理,以发现流程中潜在的漏洞,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有效可行的。
邱琼黄春花刘克勤彭丽彬周莲清
关键词:失效模式PICC
达氢锌糊剂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达氢锌糊剂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20例外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后,应用化疗药物时将达氢锌糊剂外敷在穿刺周围的皮肤上,直至化疗结束。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结果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为18.2%,对照组为4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氢锌糊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价格便宜,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邱琼周莲清刘克勤郑凤鸣张静
关键词:药物预防达氢锌糊化疗性静脉炎
赛肤润联合宽谱照射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赛肤润联合宽谱照射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PICC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接受赛肤润联合宽普照射治疗,对照组接受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总有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赛肤润联合宽谱照射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邱琼刘克勤
关键词:赛肤润机械性静脉炎PICC
肺癌组织中MTA1、VEGF-C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TA1、VEGF-C阳性表达情况,采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MTA1、VEGF-C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结局患者的MTA1、VEGF-C阳性表达率。【结果】肺癌组织MTA1、VEGF-C阳性表达率及两者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直径及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预后情况患者的MTA1、VEGF-C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及VEGF-C阳性表达患者24个月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两者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MTA1、VEGF-C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预后结局均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TA1、VEGF-C在肺癌组织内多呈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肿瘤直径、预后等密切相关。
彭雅亚刘克勤李筝李新宇汪砥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肿瘤分期预后
Orem自理模式在结肠造口恢复期中的应用
2004年
直肠癌发生的部位距肛门7cm以下者占80%左右,低位直肠癌行腹部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时做永久性的腹壁结肠造口。以往我们注重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而忽略了结肠造口的治疗及护理,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64例结肠造口患者实行Orem自理模式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春花王雪辉刘克勤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肠造口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