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凯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性革命
  • 1篇性格
  • 1篇性格结构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哲学
  • 1篇启蒙
  • 1篇乌托邦
  • 1篇乌托邦主义
  • 1篇希望哲学
  • 1篇理学
  • 1篇恩斯特·布洛...
  • 1篇布洛赫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2篇刘凯
  • 2篇李永虎

传媒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2012年
内恩斯特·布洛赫从其希望哲学出发,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扩展到了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之中。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将意识形态主要理解为与科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对立的"虚假的观念体系"。而在布洛赫看来,意识形态是有着两张面孔的"雅努斯":一方面,它包含着因人为的操控和支配而被赋予的神秘性和失真的内容,但另一方面它又有着能被用于社会批判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乌托邦剩余",所以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不仅仅意味着解蔽与祛魅,它同时也意味着显露与发现,因而恢复并发掘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内涵,就成为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李永虎刘凯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乌托邦希望哲学
论“心理学乌托邦主义”的四个基本理论特征——兼以威尔海姆·赖希思想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二十世纪乌托邦精神当代复兴的一个典型形式是"心理学乌托邦主义"的出现,它在承认人是有多种需要的有机体前提下,要求在消除外在强制性的压抑,满足人的本能欲求过后,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从而最终实现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类心灵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能否真正拥有幸福的未来。在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心理学乌托邦主义"有四个基本理论特征:其一,强调"内在转变"的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其二,强调人格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贯通性与相互依赖;其三,强调个体身上所出现的各种精神疾病是社会病态现实的反映;其四,强调人的非理性和人的潜意识因素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并且,以上诸种特征在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者赖希的思想中的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李永虎刘凯
关键词:性格结构性革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