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加灿

作品数:23 被引量:111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地震
  • 7篇地震活动
  • 7篇断裂带
  • 7篇裂带
  • 5篇郯庐断裂
  • 5篇郯庐断裂带
  • 4篇地震构造
  • 4篇地震活动性
  • 4篇地震危险
  • 4篇活动习性
  • 3篇粘滑
  • 2篇地壳
  • 2篇地震危险区
  • 2篇地质
  • 2篇断层
  • 2篇新活动
  • 2篇震源
  • 2篇综合评价
  • 2篇危险区
  • 2篇滑坡

机构

  • 22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作者

  • 23篇刘加灿
  • 21篇姚大全
  • 14篇李杰
  • 12篇汤有标
  • 8篇翟洪涛
  • 6篇童远林
  • 5篇刘庆忠
  • 5篇高玉峰
  • 3篇沈小七
  • 2篇叶峰
  • 2篇张鹏
  • 1篇夏瑞良
  • 1篇陈平
  • 1篇吴光华
  • 1篇刘东旺
  • 1篇陈安国
  • 1篇张军
  • 1篇郑海刚
  • 1篇闫素萍
  • 1篇王雪莹

传媒

  • 6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学刊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地震研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安徽地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芜湖长江大桥桥位地壳活动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1998年
在芜湖长江大桥场地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中,通过构造地貌,主要断裂活动性和断错物质微观运动特性标志等方面系统研究,结合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对该大桥及邻区地壳活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一新生代早期,研究区地壳活动强烈,新生代晚期以来活动强度明显减弱,以块体之间差异升降为其主要活动特性,地壳能量是以小震方式断续释放,桥位所在地属相对稳定地段,适宜于构建芜湖长江大桥这一特大型工程,该研究为弱震区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范例。
姚大全汤有标刘加灿李杰鲍斯发陈平
关键词:综合评价芜湖长江大桥
全文增补中
涡阳—凤台地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以涡阳~凤台地区为例,对其进行综合剖析,推演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发生时间等参数.
姚大全刘加灿翟洪涛童远林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地震构造地震预测震源震级
郯庐断裂带(莒县招贤~宿迁晓店段)变形产物中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被引量:13
1995年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莒县招贤~宿迁晓店段断裂变形产物进行定向采集、原态固结,对其进行显微观测,结合宏观和实验岩石学资料分析,归纳出反映该活动断裂段运动特性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姚大全汤有标李杰刘加灿高玉峰鲍斯发
关键词:断裂带微破裂郯庐断裂
地震韵律研究方法初探——以郯庐断裂带龙泉山西麓剖面研究为例被引量:9
2005年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龙泉山西麓剖面的精细观测、样品微观和超微观测试、断层物质活动时代测定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断裂带在第四纪时曾有过多次活动(其中晚更新世以来也曾有过活动),并呈现粘蠕滑交替的变形特征,其最新活动方式以蠕滑活动为主。这些结论修正了前人对郯庐断裂带南段的基本认识,丰富和深化了该断裂段新活动的研究内容。
姚大全刘加灿翟洪涛童远林
关键词:郯庐断裂
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特征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古遗址、墓地发掘过程中自然变形的识别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或史前地震变形资料的重要工作。地震部门与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考古现场进行了专题发掘研究,发现了断层和裂缝,初步研究显示为同期2次层位变动事件的遗迹,发生时代约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该工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东部人类文化层中地震遗迹的识别。
姚大全朔知刘加灿唐杰平王志沈小七陈安国郑海刚
关键词:考古大汶口文化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变形产物中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通过对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上的变形产物进行定向采集、原态固结并进行系统微观观测,结合宏观和实验岩石学资料分析,归纳出能反映该断裂运动特性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姚大全汤有标李杰刘加灿高玉峰鲍斯发
关键词:岩组分析古地震
华北活动地块区南缘阜南-霍邱地区地壳活动习性初探被引量:3
2005年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姚大全刘加灿
关键词:活动块体活动习性
不同围压实验变形物质中的微观滑移方式标志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通过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破裂粘滑或稳滑实验样品的微观对比观测研究,分析了压力对滑移方式标志的可能影响,提出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形物质中赋存的微观粘滑或稳滑的识别标志,为类似围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样品微观滑移方式标志的识别提供了实验判据。
姚大全汤有标刘加灿李杰张鹏刘庆忠
关键词:不同围压
皖南山区滑坡灾害调查及评估方法被引量:5
2001年
对皖南山区三个自然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现场调查 ,分析研究了引起滑坡的机理 ,对滑坡造成的房屋损失和无家可归人员进行了分类、评估 ,给出了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
沈小七刘加灿吴光华王雪莹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建筑物
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被引量:10
2004年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姚大全刘加灿翟洪涛童远林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习性地震地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