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宇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海南黎族苗族民间音乐在高校课堂上的运用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对黎族苗族民间音乐进课堂的相关问题加以探究。
- 刘厚宇
- 关键词:海南黎族苗族民间音乐
- 戏曲程式化的轨迹——河南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
- 河南太康道情戏是全国众多地方戏的一种,是由说唱道情蜕变为民间小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形制健全的“大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在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田野考察,取得了大量珍贵...
- 刘厚宇
- 关键词:戏曲文化地方戏
- 文献传递
- 黎族民歌分类探微被引量:5
- 2010年
- 黎族民歌有着悠久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我国少数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并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海南黎族传统音乐的挖掘、保护工作,自1950年代持续到新世纪。然而,在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下,
- 刘厚宇
- 关键词:海南黎族民歌民族特点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优化教学效果,应当转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理论课程的定位,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与《视唱练耳》《声乐》《音乐作品分析》《中学音乐教学法》等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这一做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加快学习进度,使学生具备演唱、分析及运用中国作品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从事音乐教育及其他音乐工作打下基础。
- 刘厚宇
- 关键词:课程衔接教学法
- 河南太康道情戏程式化浅议
- 2012年
- 河南太康道情戏由说唱道情蜕变为民间小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形制健全的"大戏"。在其演变过程中,从形制到音乐旋律、板式类型、曲牌形制、伴奏乐器各方面均广泛吸收融合其它戏曲的综合程式,由简而繁,由俗而雅,由散而整,体现了中国戏曲程式化的一般艺术规律。对《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关于太康道情戏记载提出两处存疑。
- 刘厚宇
- 关键词:戏曲程式化
-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音乐现状考察研究
- 2012年
- 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的简化,导致了婚俗用乐环节减少,创作民歌、流行音乐替代传统民歌的现状。婚俗音乐的功能虽在,但各地用乐情况却不一样。衰微的婚俗音乐既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黎族文化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现代文明冲击下黎族传统音乐传承体系、机制缺失造成的。
- 刘厚宇
- 关键词:黎族
- 河南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5
- 2012年
- 河南太康道情戏由说唱演变而来,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多个阶段。通过田野调查,对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更正了对抗战期间太康道情戏记载的遗漏。
- 刘厚宇
- 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的现状考察与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黎族民间音乐传承处于衰微状态,乡村城市化使黎族民间音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功能丧失导致传承断裂。增强黎族人文化自信心,发挥代表性传承人作用,强调对未纳入非遗名录的黎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挥非代表性传承人作用是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关键。
- 刘厚宇
- 关键词: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现状
- 黎族哈方言区三师村丧俗音声系统的田野考察被引量:2
- 2012年
- 海南乐东县三师村黎族哈方言区的丧葬民俗,丧礼各环节的民俗事项中均有音声贯穿始终。一是粉枪声、鞭炮声、哭声;二是主祭"帕柔"唱诵,在祭奠期间有专人唱祖先歌、丧歌的场面;三是在祭奠、出殡、下葬过程中用唢呐、锣镲演奏烘托氛围,表现出特殊的地域与民族性征。三类丧俗仪式音声具有哀悼、生死划界、避邪、分化痛苦等多种功能。
- 刘厚宇
- 关键词:黎族丧俗
- 海南黎族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
- 引言黎族是海南岛已知最早的居民。千百年来,黎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间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黎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民歌舞蹈及器乐等多种形式,与许多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一样,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特征。黎族民歌嘹亮,舞蹈...
- 刘厚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