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媛

作品数:7 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纽约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浮游植物
  • 3篇叶绿素A
  • 2篇植物生物
  • 2篇植物生物量
  • 2篇生物量
  • 2篇厦门海域
  • 2篇粒级结构
  • 2篇海区
  • 2篇海域
  • 2篇浮游植物生物...
  • 1篇叶绿素A含量
  • 1篇营养盐
  • 1篇日变
  • 1篇摄食压力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周日变化
  • 1篇微食物环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7篇黄邦钦
  • 7篇刘媛
  • 5篇洪华生
  • 5篇曹振锐
  • 3篇陈纪新
  • 2篇王大志
  • 2篇林以安
  • 1篇吕瑞华
  • 1篇林学举
  • 1篇黄凌风
  • 1篇魏皓
  • 1篇谢廷贵
  • 1篇林丽贞

传媒

  • 3篇台湾海峡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厦门海域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2
2005年
据2002年12月至2004年2月间厦门海域6个航次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调 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 表明:厦门海域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为5.36mg/m3,各调查月份中,8月份的含量最 高(13.6mg/m3),5月的次之(5.33mg/m3),12、2月的含量较低.叶绿素a含量的水 平分布在冬季时较为均匀;春、夏季在宝珠屿海域出现最高值(33.28mg/m3),九龙江 口外出现次高值(13.84mg/m3).厦门海域全年以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小型浮游植 物在夏季高生物量时占比较高(41.O%),微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年平均值 为9.7%).冬季低温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营养 盐的缺乏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曹振锐黄邦钦刘媛洪华生谢廷贵
关键词:海洋生物叶绿素A浮游植物厦门海域
东海、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及时空分布被引量:52
2006年
黄邦钦刘媛陈纪新王大志洪华生吕瑞华黄凌风林以安魏皓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粒级结构叶绿素A
厦门海域春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初探被引量:19
2005年
应用稀释法对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k)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5月,西海域18测站k、g分别为2.41、0.78d 1;南部海域27测站分别为2.43、1.32d 1。8月18测站k、g分别为3.00、2.90d 1;27测站分别为1.94、0.91d 1。说明厦门海域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港湾,具有高的k、g值。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8月,18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微型浮游植物(Micro)具摄食偏好;而27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Micro和Nano级的摄食率相近。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18测站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k、g,结果表明:春季,生长率和摄食率分别为2.00、1.02d 1;夏季分别为1.52、0.96d 1。
刘媛黄邦钦曹振锐洪华生
关键词:摄食压力稀释法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厦门海域
东、黄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9
2004年
2002年9月,通过现场营养盐添加实验研究了长江口外海(E4测站)、东海陆架中部海区(E6测站)以及黄海冷水团(E2测站)分粒级叶绿素a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E6测站加磷与加氮磷组均在120h出现了叶绿素峰值响应,表明9月该站同时受氮磷限制.E4测站加磷组在第1天培养结束时就出现了叶绿素响应,证实了磷限制的存在.E2测站由于培养时间所限,加氮与加磷组均未观测到叶绿素明显的峰值响应.不同海区浮游植物对响应时间不尽相同.营养盐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
刘媛曹振锐黄邦钦林以安
关键词:浮游植物营养盐
东、黄海典型海区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周日波动及影响因子被引量:19
2007年
本文分析了东、黄海典型海区3个测站在2000~2003年间4个航次的叶绿素a周日变动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季节差异,各海区叶绿素a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动特点.在东海陆架区,日变化上表层各粒级主要以半日周期为主,受黑潮入侵程度不同而略有变化;长江口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各粒级的日变化同潮汐的涨落相对应,主要为半日周期;黄海中部海区叶绿素a尤其是NANO级浮游植物在周日变化上以全日周期为主,受黄海冷水团强弱不同而不同.本文进一步应用渐近回归初步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周日变化的影响.
林丽贞陈纪新刘媛曹振锐黄邦钦
关键词:海洋生态周日变化叶绿素A
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62
2006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东海与南海北部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东海断面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大于南海北部断面。受海水层化结构影响,东海PN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上层和下层两种类型,上层以蓝藻为主要优势类群;下层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南海北部S断面浮游植物群落形成近岸与离岸两种类型,近岸以硅藻、隐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离岸以定鞭金藻、蓝藻、原绿球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初步分析了研究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陈纪新黄邦钦刘媛曹振锐洪华生
关键词:光合色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及碳流途径被引量:19
2002年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PICO)占优势 ,贡献率分别达 3 4 %~ 48%、3 4 %~ 40 %,小型浮游植物 (简称MI CRO)仅占 1 2 %~ 2 7%.粒级组成和各粒级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如1 997年夏季三种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年份 ,PICO和MICRO组份呈 1 998年夏季高于 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而NANO组份则呈 1 998年夏季低于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PIC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达 45%~ 50 %,而NANO和MICR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相近 ,为 1 9%~ 3 2 %;PICO组份的同化系数明显高于NANO和MICRO组份 .初步分析了初级生产的碳流途径 ,表明台湾海峡初级生产的碳将有 2 5%经异养细菌的“二次”生产而进入微食物环 ,3 6%通过原生动物 (主要是异养鞭毛虫 )摄食“打包”作用后进入微食物环 ,即近 60 %的初级生产的碳经微食物环的两个起点分别进入微食物环 ,表明微型生物食物网在该海域生源有机碳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黄邦钦洪华生王大志林学举张钒刘媛
关键词:浮游植物微食物环粒级结构台湾海峡初级生产力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