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成

作品数:60 被引量:511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流感
  • 9篇病例
  • 8篇猪链球菌
  • 8篇链球菌
  • 8篇流行性
  • 8篇病毒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脑炎
  • 7篇球菌
  • 7篇球菌病
  • 7篇人感染猪链球...
  • 7篇人感染猪链球...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脑炎
  • 7篇菌病
  • 6篇疾控
  • 5篇综合征
  • 5篇疾病预防
  • 5篇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

  • 56篇四川省疾病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四川大学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沈阳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巴中市疾病预...
  • 2篇资阳市疾病预...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南充市疾病预...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隆昌县疾病预...
  • 1篇泸州市疾病预...
  • 1篇眉山市疾病预...
  • 1篇绵阳市疾病预...
  • 1篇广安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6篇刘学成
  • 23篇周兴余
  • 16篇刘伦光
  • 14篇张佳珂
  • 13篇黄婷
  • 12篇祝小平
  • 10篇袁伟
  • 10篇吕强
  • 10篇陈丹林
  • 9篇袁珩
  • 9篇唐雪峰
  • 8篇曹一鸥
  • 7篇刘玲玲
  • 7篇林世华
  • 6篇欧阳兵
  • 5篇李天舒
  • 5篇潘明
  • 5篇郝彩霞
  • 5篇罗隆泽
  • 5篇黄燕

传媒

  • 35篇预防医学情报...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疾病监测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年四川省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曹一鸥钱薇萍刘学成
关键词:病媒生物登革热白纹伊蚊
2010年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10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10年全省累计发病66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080 6/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南充市、凉山州、成都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397只,总鼠密度6.94%,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结论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但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袁伟刘学成张佳珂林世华陈丹林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2021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能力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人员能力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以期进一步改善人员结构,激发队伍活力。方法2021年对四川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开展分层整群方便抽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一般能力及业务能力等。结果26~55岁人员是调查的主体,在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人员中均占86%以上。省级疾控本科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最高,分别占89.08%和39.95%。疾控人员自评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统计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均为省级疾控中心最强;人均参加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数量则是县级>市级>省级;检验能力各项数量指标则是市级>县级>省级。结论四川省疾控机构省、市、县三级人员素质和能力各有差异,其中省级疾控人员多数指标更优,全省疾控机构人员能力提升需在不同层级予以强化。政府要重视疾控队伍建设,明确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各自人才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疾控人员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业务技能。
王黎黎刘学成孙莉刘玲玲
关键词:疾控机构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潜伏期初探被引量:4
2006年
向妮娟钟文君孟玲高永军祖荣强刘学成刘伦光祝小平袁珩欧阳兵吕强黄燕黄婷周兴余冯燎庞启迪王世文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潜伏期疫情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调查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情况及其困难与需求,为疾控机构改革发展和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省、市、县3级疾控机构,对其领导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44家疾控机构共3435人,其中省级753人,市级平均99人,县级平均50人。每万人拥有省级疾控人员0.09人、市级疾控人员0.08~0.75人,县级疾控人员0.43~4人。2004年需要上级协助处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市级平均有2.3起,县级平均有1.87起。经费紧张和人才缺乏是疾控机构面临的主要困难,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突发事件处理和急性传染病控制,主要的需求是培训和学习。结论需大力加强对四川省疾控机构的投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唐雪峰刘玲玲刘学成李德云刘伦光胥敏安向东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
四川省2016-2018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和密度,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5-10月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运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对全省21个市(州)登革热媒介伊蚊进行监测,分析伊蚊的分布和密度。结果21个监测点伊蚊幼蚊的BI在8.69~17.96之间,帐诱指数在0~67.00只(/顶·h)之间。2016年,农村居民区BI(17.96)、容器指数(CI)(11.93%)、房屋指数(HI)(14.28%)均高于城市居民区(BI=9.25;CI=6.51%;HI=7.07%)(均P<0.05);2017年,农村居民区CI(10.74%)、HI(9.82%)均高于城市居民区(CI=5.65%;HI=8.01%)(均P<0.05),BI在农村居民区(12.60)和城市居民区(8.6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8年,城市居民区HI(6.60%)略高于农村居民区(5.73%)(χ2=3.913,P=0.048),而两者BI、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6-2018年,CI最高的容器种类分别是废旧轮胎(16.92%)、人工布放容器(28.01%)和闲置容器(10.93%);全省白纹伊蚊幼蚊密度最高出现在7或8月,50%以上的监测点BI>5。2016-2018年5-10月平均帐诱指数>2只(/顶·h)的监测点数分别为6、4和6个,大多数监测点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居民区、竹林/公园和特殊场所的帐诱指数分别为1.42~2.05、1.30~2.09和1.29~3.38只(/顶·h)。5-10月,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在0.67~4.59只(/顶·h),峰值均出现在7月。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可能造成当地登革热传播。
曹一鸥周兴余刘学成吕强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
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优势基因型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乙脑主要流行区乙脑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间分离到的13株乙脑病毒进行PreM和E基因区扩增,采用MEGA5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基因分型显示13株均属于基因I型。13株病毒之间比较,Pre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7%-100%和98.7%-100%,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7.8%~99.9%和99.6%~100%,其同源性极高。13株病毒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比较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7.7%~99.6%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8.6%-100%之间;Pre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6.2%-99.1%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5%-98.7%之间;与疫苗株P3和SA14—14—2比较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6%~88.3%和97%~97.8%;Pre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1%~85.8%和93.7%-96.2%。13株病毒E基因的8个氨基酸毒力位点均没有发生改变。结论四川省乙脑病毒已呈现基因I型为优势型别的态势,其PreM和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高度保守,关键的氨基酸毒力位点没有变化,提示目前使用的疫苗对流行株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张佳珂林世华周兴余陈丹林付士红刘学成袁伟曹一鸥王环宇李伟胡梅梁国栋
关键词:脑炎病毒基因型种系发生
2008-2009年四川省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2008-2009年登革热媒介伊蚊进行监测,分析蚊虫密度,分离登革热病毒。结果 19个监测点蚊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4.05%,白纹伊蚊总密度为5.69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48.77%;特殊场所蚊幼虫容器指数和成蚊密度均较高,分别为40.74%和15.32只/人工小时;容器指数高峰在7月为30.60%,成蚊密度高峰在8月为7.94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是大多数监测点的优势蚊种,构成比在26.88%~98.37%之间;19个监测点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甘孜州南线未发现伊蚊。内江市隆昌县采集的白纹伊蚊成蚊标本4470只,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盆地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有可能造成疫情扩散。
曹一鸥刘学成祝小平张佳珂钱薇萍栾荣生
关键词:蚊媒登革热
四川省儿童乙脑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近年乙脑高发地区报告乙脑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及乙脑发病影响因素,以指导四川省乙脑的预防控制。方法收集2013年3个乙脑高发地区报告的乙脑实验室诊断病例和当地的健康儿童信息,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到54例病例和160例对照,病例组和对照组疫苗接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全程接种疫苗原因中,病例组认为不需要接种为主要原因(26.3%)。对照组以不到接种年龄和随父母外出务工,未及时注射为主要原因(29.2%)。夏天黄昏后经常户外活动,家中养猪为危险因素。接种疫苗、儿童房间使用蚊帐或空调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止儿童乙脑发病的主要措施,应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加大农村群众宣传教育,在夏季对儿童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对防范儿童乙脑发病也不可忽视。
周兴余张立泉蔡云山唐伟刘伦光刘学成李帆
关键词:儿童乙型脑炎病例对照分析
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04年
张佳珂唐伟陈丹林刘学成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