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伟
- 作品数:26 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改良的贯入器身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标准贯入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的贯入器身装置,包括贯入器身本体,贯入器身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贯入器靴和贯入器头,贯入器身本体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贯入器身外壳,多个贯入器身外壳的内壁均固定连接...
- 吕鑫凯刘小伟
- 一种基于FBG光纤光栅感测技术的公路应力、应变综合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BG光纤光栅感测技术的公路应力、应变综合监测方法,包括1)点位布置,2)应力传感器封装,3)应变传感器封装,4)温度补偿传感器封装,5)传感器铺设和6)数据采集几个步骤。将应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及温...
- 刘小伟吕擎峰伏晓刚张旭栋杨天祥苏子淞刘备郭连星
- 一种基于埋入式光纤路基水稳层温度、应变综合观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埋入式光纤路基水稳层温度、应变综合观测方法,包括光纤预处理、水稳层沟槽制作、光纤铺设、数据测量和数据处理几个步骤。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实现了全分布式测量,可以连续准确测出光纤沿线任一点的温度、应...
- 刘小伟吕擎峰张旭栋伏晓刚苏子淞杨天祥郭连星刘备
-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与数字图像的石质文物裂隙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与数字图像的石质文物裂隙监测方法,包括1)粘贴特征点图标;2)仪器架设;3)照片获取;4)图像处理;5)裂隙宽度获取;6)数据处理几个步骤。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和数字图像结合,实现了无损、快速、...
- 刘小伟杨天祥张旭栋伏晓刚张景科原鹏博和法国邓宏张小波全定可刘永波李张翼
-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被引量:14
- 2001年
- 地处青藏高原的黄河源区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以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为代表。本文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定量的论述 。
- 侯春梅张志强刘小伟李明
- 关键词: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黄土粒度分维在公路自然区划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针对当前黄土地区公路自然区划宏观程度高、实际难应用等问题,研究新的区划方案、寻找理想的区划指标意义重大。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甘肃黄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黄土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其分维值介于2.15-2.705之间;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可定量表征黄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及差异,即黄土的粒度分维值越大,其干密度、比表面积、粘聚力、内摩擦角越大,微、小孔隙含量越高,但其平均孔径、孔隙比、湿陷系数和渗透系数越小,其工程地质性质愈稳定;在空间上,黄土粒度分维值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变化规律,反映了甘肃黄土地区二级公路自然区划的5个二级区的差异。认为黄土粒度分维值可作为公路自然区划的主要指标之一,参与三级区的划分,为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 侯春梅刘小伟梁收运谌文武
- 关键词:黄土分维粒度分布公路自然区划
-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c、Ф值与含水量ω的关系被引量:45
- 2006年
- 该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Ф值随含水量ω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非饱和土的含水量ω的增大,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Ф值都有减小的趋势,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 陈海明班凤其刘小伟
- 关键词: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含水量内摩擦角黏聚力
- 综合性大学岩体力学教学综合改革被引量:3
- 2015年
- 针对岩体力学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兰州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资源丰富、学科齐全、基础扎实的优势,结合教学研究项目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开展岩体力学教学研究,构建"以三大先导学科群为基础、以岩体三大组成要素为总纲、三大研究内容为模块"的岩体力学框架体系,提出"以学校为资源平台、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实践者"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基于工程导向的"多环节并行全程式工程实训"教学方法。基于这些举措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研究成果为其他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并已应用于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 刘高张帆宇刘小伟谌文武赵红亮王娟
- 关键词:岩体力学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 Q2饱和黄土隧洞围岩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Q2饱和黄土含水率高,强度低、变形大。饱和黄土隧洞围岩变形破坏一直是工程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隧洞围岩收敛变形、二次应力场监控量测与数值分析,获取隧洞围岩动态综合信息,研究在一次支护条件下,隧洞围岩的收敛变形和应力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隧洞围岩收敛变形和应力在最初的10~15天呈线性快速增长趋势。后期,收敛变形随时间呈非线性增加,受一次衬砌的限制,其变形在隧洞开挖30~40天后渐趋于稳定,但应力持续增加,反映Q2饱和黄土隧洞围岩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为避免隧洞围岩压力过大,造成隧洞围岩及支护破坏,建议在开挖后30~40天施作二次衬砌。
- 刘小伟原鹏博谌文武赵红亮
- 关键词:饱和黄土围岩变形二次衬砌
- 深埋隧洞饱和原状Q_2黄土三轴剪切特性试验被引量:6
- 2012年
- 为进一步探讨饱和原状Q2黄土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孔隙水压力变化以及强度特性,利用GDS多功能三轴仪,对甘肃引洮输水工程15#隧洞原状黄土进行了常规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在常规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下,原状Q2黄土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表现为脆性破坏;随着围压的增大,曲线的软化性状减弱;在土的峰值强度出现前,变形几乎近似“弹性”.土在剪切过程中产生正孔隙水压力,曲线在低围压下具有峰值压力,变化似软化型;在高围压下孔隙水压力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围压的增大,原状Q2黄土的破坏应力随之提高,有效应力路径曲线形态呈相似的直线形.
- 江耀谌文武孙冠平刘小伟张帆宇
- 关键词:Q2黄土三轴剪切孔隙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