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假性囊肿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PPC 10例,其中单纯穿刺抽液1例,置管引流9例。结果1例因囊腔与主胰管相通,改行开腹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余9例囊肿消失或明显减小。引流时间5-80天,平均26天,无并发症发生。1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是治疗PPC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实施、多部位同时进行、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 刘峰吕晓丽张炳英赵斌
- 关键词:超声胰腺假性囊肿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加超声心动图 (DSE)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38例AMI患者于发病后 3 - 4周行DSE检查 ,对比观察用药前后梗死区域室壁运动得分指数 (WMSI)和室壁增厚率 (△T % ) ,识别存活心肌。结果 38例患者静息状态下 10 4段心肌运动减弱或消失 ,DSE后有 72段心肌恢复运动。结论 DSE是检测存活心肌准确、可靠、安全、简便的方法 。
- 贾武梅阿秀萍刘峰宋梅薛朝阳马玉芳
-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急性心肌梗死AMI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被引量:5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 112例 ,异常检出率为 86.15 % ;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 19例 ,异常检出率为 2 6.0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 ,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 ,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张炳英王红任莉葛磊刘峰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
- 急性心肌梗死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对梗死区存活心肌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 (LDDSE) ,对梗死区存活心肌的识别价值和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Q波急性心梗患者 (其中 1 8例尿激酶溶栓治疗 )于发病后 4周行LDDSE。多巴酚丁胺按 5 μg/ (kg·min) ,持续 5分钟静脉给药 ,观察给药前后梗死区心肌室壁运动 ,计算室壁运动得分指数 (WMSI)。 1 4例 4月后随访观察室壁运动恢复情况。结果 31例急性心梗患者 496个节段 ,基础状态下发现室壁运动异常 87个节段。LDDSE发现 49个节段 (5 6 .3% )室壁运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LDDSE后WMSI低于基础状态 (1 .1 2± 0 .1 6和 1 .2 6± 0 .1 5 ,P <0 .0 1 )。溶栓组LDDSE后WMSI明显低于基础状态 (1 .0 8± 0 .1 2和 1 .2 7± 0 .1 6 ,P <0 .0 1 ) ,溶栓组LDDSE后室壁运动明显增强者明显高于非溶栓组 (6 4.8%和 36 .4% ,P <0 .0 1 )。 4月后随访 1 4例 38个节段异常中室壁运动恢复 1 9节段 (5 0 % )。结论 提示 87个节段运动异常的心肌中有 49个节段 (5 6 .3% )具有存活性。基础状态时减弱节段的存活心肌比无运动节段更常见 (73.6 %和 35 .5 % ,P <0 .0 1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梗死区的存活心肌。LDDSE对梗死区存活心肌的识别敏感、安全、可靠、易重复 ,具有重要的临床?
- 宋梅薛朝阳马玉芳崔学玲贾武梅刘峰阿秀萍曹袁宁
- 关键词:心肌梗死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 急性肺心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 1999年
- 急性肺心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死率高,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导致急性肺心病的最常见原因。及时、仔细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客观地显示心肌的病变、右心栓子、右心结构的变化。结合双下肢彩超的应用,可明确推断急性肺心病的根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55岁。既往无慢性肺心病病史。10例临床上均有发病突然、呈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气短、发绀、双肺哕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的症状与体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X线、双肺CT确诊。其中用导管法血管造影证实2例。 1.2仪器选择 美国HP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用于心脏扫查。德国西门子SONOLINE Vers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用于双下肢及下腔静脉扫查。
- 刘峰何静媛阿秀萍
- 关键词:肺心病急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彩超诊断输尿管中段结石的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选择充盈的膀胱和搏动的髂动脉作为标志物协助定位 ,并分析彩色多普勒声图像表现。结果 ,6 8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 ,除有 6例因过于肥胖或肠气过多而未能显示结石外 ,其余 6 2例均显示 ,显示率达 91%。结果提示彩超对输尿管中段结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刘峰马晓萍何静媛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输尿管中段结石
- 门、急诊管理在防治SARS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加强门诊部、急救中心管理在防治SARS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通过安排专职医护人员在门诊部、急救中心大厅门口进行分诊、导诊 ;建立发热病人“关隘式”筛查的哨口 ;由专门的导医将筛查出的发热患者转送至发热门诊 ;门诊部、急救中心按乙类区域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采取普通防护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教活动 ,普及防治SARS的知识。结果 初步筛查出发热病人 36 6 2例 ,及时转送至发热门诊 ,未出现发热病人的漏诊、误诊情况。门诊部、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没有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结论 门诊部、急救中心应认真配合对发热病人的“关隘式”筛查制度和工作流程 ,保证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才能及时发现发热病人 。
- 刘峰薛朝阳张晨光李俊爱姚成立
-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彩超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前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彩超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时手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确诊,采用PTFE人工血管补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治疗的36例42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进行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42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处反流血流持续时间均>0.5秒。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反流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尤其反流持续时间大于0.5秒,可以作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自体静脉片环缩股静脉瓣膜手术治疗前的一项较为可靠的指标。
- 马小萍刘峰闫波张炳英
- 关键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结果左下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常累及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等;大多数超声分期与发病时间相对应;彩超可对DVT进行分型、判断静脉堵塞情况以及复发性下肢DVT做出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客观评价疗效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刘峰马晓平张炳英石岩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
- 超声检查各项诊断指标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各项诊断指标在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261例患者287个甲状腺结节的各项超声诊断指标(包括数量、边界、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血流、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并与穿刺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超声指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作用。结果 287个结节中良性结节213个,占74.2%(213/287);恶性结节74个,占25.8%(74/287)。结节的单发、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纵横比≥1、低回声、微钙化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时的效能较高,与良性结节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发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63.5%,特异性为90.1%,准确性为83.3%;边界不清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71.6%,特异性为87.8%,准确性为83.6%;边缘不规则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68.9%,特异性为79.8%,准确性为77.0%;纵横比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1.1%,准确性为87.1%;低回声及极低回声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60.0%,准确性为65.5%;微钙化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90.1%,准确性为86.7%。结论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杨学文王乐郭秋花文丽莉马小萍刘峰张炳英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