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滨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碳储量分布状态分析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森林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储量分布状态分析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碳汇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标准样地,采用样方法和乔木定位方法,对乔木及小乔木植物个体进行种类识别、挂牌、定位,测出树高、胸径、枝下高...
- 刘滨凡王文帆崔崧肖锐冯磊廖春光李丹张东来刘延滨李东玖刘广菊孙庆芳
- 文献传递
- 基于碳储量分析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类型及群落学特征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森林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储量分析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类型及群落学特征的方法,选取顶级状态的原始林,采伐林、过伐林类的混交林和天然更新演替形成的次生林作为分析对象,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标准样地,采用样方法...
- 刘滨凡崔崧王文帆李东玖肖锐孙庆芳刘广菊冯磊廖春光李丹张东来刘延滨
- 文献传递
- 植物养分捕获的菌根塑性——外生菌根的塑性被引量:8
- 2010年
- 植物根资源捕获塑性是地下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有长足的进步。菌根塑性是根资源捕获塑性的重要方面,但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仅有概念上的探讨。缺乏菌根塑性的根塑性研究至少是不全面的。菌根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介入,使对菌根塑性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可能。该文对外生菌根塑性进行讨论,在简要介绍了外生菌根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后,着重讨论了外生菌根形态塑性和生理塑性的定义与内涵。通过文献综述,分析讨论了外生菌根塑性的研究现状:很少有研究聚焦在菌根塑性本身,现有的材料多为其他研究的隐示或研究结果的引申,并多在形态塑性方面。外生菌根的生理塑性未见有直接的实验数据。该文还对外生菌根研究中发展的、可用于菌根塑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综述。由于外生菌根塑性的复杂性,对菌根塑性的研究会较植物根本身塑性的研究复杂得多,问题也会相对复杂,比如植物和外生菌根菌之间的营养需求关系、植物外生菌根塑性的生态意义、实验方法的缺陷等等。对今后外生菌根塑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 刘延滨牟溥
- 退化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落叶松人工纯林生产力和地力下降是目前林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第2代人工林,通过近自然化改造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养分,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第2代落叶松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2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变化以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林隙大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较强的相关性,小林隙(25m2)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比大林隙(100m2)高;改造后第1年,小林隙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大林隙和对照(未间伐);第2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年的3个指数比较发现,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是第1年明显高于第2年,而均匀度指数变化相反,说明第1年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分布不均匀。在种类遗传相似性方面,小林隙与对照更为接近,大林隙可能由于小气候变化较大致使土壤微生物变化较剧烈。改造后第1年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有效P,大林隙增幅达80%,小林隙达52%,有效N的含量也有所增加,有效K含量增加不明显。第2年土壤养分含量有所下降,但大、小林隙下降的格局不同,大林隙有效P含量下降极显著,小林隙养分下降不显著。本研究为近自然化改造的可行性及其科学实施提供了依据。
- 刘延滨王庆成王承义崔崧蒙宽宏
- 关键词:落叶松RAPD土壤养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