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芹
- 作品数:3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罗库溴铵在20例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小剂量罗库溴铵在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11~18个月、病情平稳、需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儿童40例,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及芬太尼2μg/kg诱导麻醉,罗库溴铵组辅以静脉注射小剂量罗库溴铵0.3 mg/kg,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至麻醉满意,记录入室后(T0)、进镜时(T1)、术毕(T2)、出室(T3)等时间点的SpO2、HR,并记录术毕至出室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镜检满意度。结果在T1、T2、T3时对照组心率明显快于罗库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O2在T1、T2时间点罗库溴铵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库溴铵组T2至T3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检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的罗库溴铵可安全用于小儿气管异物的麻醉,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且恢复迅速,是良好的麻醉选择。
- 赵海涛李素玲刘延芹石磊王亚芳苏金柱
- 关键词:儿童罗库溴铵气管异物
- 氯安合剂用于门诊小儿诊疗术的麻醉
- 2004年
- 刘晓江马星刚刘延芹石磊李浩赵海涛
- 关键词:麻醉
- 肺结核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 陈素丽杨永辉刘延芹张洪彬李幸彬张广宇等
- 该课题采用支气管镜技术对复治、耐多药及部分初治肺结核进行全身用药加局部注入抗结核药物治疗,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增强了杀菌功效,使得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提高;对因气道浸润、增殖和纤维组织形成而造成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结核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
- 体外循环对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ECC)前后各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于ECC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患儿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不同时间CD3+、CD4+、CD4+/CD8+、CD14+、CD19+、CD16+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T2及T3时刻CD3+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CD4+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CD4+/CD8+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4+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CD14+较T0时刻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9+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刻CD16+56+较T0时刻明均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不同时间AgNOR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法洛四联症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 杨永辉刘延芹张隆赵砚丽吕娜纪惠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法洛四联症
- 麻醉面罩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出气管、转盘和多个对位件;其中,面罩本体的前侧具有凸起部,且开设有预留孔;面罩本体上还具有通孔,且其上还连接有用于连接麻醉机的接头。出气管同轴插接于预留孔内,且其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封...
- 张琦石磊李亚南刘延芹
- 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单个核细胞免疫活性的变化
- 目的:体外循环(ECC)期间许多因素可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失调、ECC时血液直接接触非生理性物质表面、手术创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毒素释放、输...
- 刘延芹
- 关键词:体外循环免疫活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 文献传递
- 法乐四联症纠治术37例麻醉体会被引量:2
- 2000年
- 马星钢王委三刘延芹李浩
- 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麻醉外科手术
- 10kg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征根治术的麻醉体会
- 2009年
- 石磊赵海涛李浩刘延芹
- 关键词:法洛四联征婴儿麻醉
- 小儿静吸复合麻醉后急性肺水肿1例
- 2006年
- 刘延芹杨永辉李浩石磊
- 关键词:急性肺水肿静吸复合麻醉后急诊剖腹探查术小儿阵发性哭闹
- 体外循环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究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体外循环(ECC)前后T细胞亚群比例和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体外循环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5个时间点测定3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静脉血标本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百分率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数量。结果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细胞、CD4+细胞在停体外循环即刻时降低(P<0.05),术后第1、3天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术后第3天回升,术后第7天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第1天时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到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8+细胞和单个核细胞AgNOR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单个核细胞AgNORs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下降,应于体外循环前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患儿免疫力,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杨永辉刘延芹张隆魏文志吕娜纪惠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