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扬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结膜
  • 2篇结膜上皮
  • 2篇角膜
  • 2篇苯扎氯铵
  • 1篇蛋白类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调查
  • 1篇眼表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存活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愈合
  • 1篇植片
  • 1篇溶酶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刘祖国
  • 5篇刘扬
  • 3篇李朝阳
  • 3篇陈小平
  • 2篇许传超
  • 1篇高国全
  • 1篇凌士奇
  • 1篇徐建刚
  • 1篇虞东芳
  • 1篇王华
  • 1篇彭娟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眼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是细胞生长分化的重要调节因素。目前已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可持续表达于泪液中,其受体可表达于眼表上皮,对维持眼表的完整和促进角膜组织的创伤愈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在眼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刘扬刘祖国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伤口愈合角膜
干眼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调查
目的:评价干眼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并分析影响干眼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门诊确诊干眼患者50 例,详细询问个人基本资料及病史;进行眼表客观检查: BUT、FL、SIT;用 OSDI 问卷评估患者自觉干眼严重程
刘祖国邱璇梁凌毅刘扬
文献传递
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mK5)滴眼液预防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以F344大鼠3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另取15只Lewis大鼠行自体原位角膜移植,即A组为15只F344大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0只Lewis大鼠(60只右眼)分为B、C、D及E组。术后术眼4次:/d滴眼液,每次1滴,A组和B组滴生理盐水,C组和D组滴mK5滴眼液,浓度分别为5mg/L和10mg/L,E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用药14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并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计算其面积。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做组织学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以上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D、E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21.1±7.3)、(23.5±10.8)及(28.2±19.1)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4,13.47;P〈0.05);E组植片存活情况较C、D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4,1.49;P〉0.05)。术后A、B、c、D及E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1±0.8)、(2.6±O.5)、(6.4±0.5)、(7.8±0.7)及(5.3±1.0)d;C、D、E组与A组比较(q=31.58,51.21,19.98;P〈0.05);C、D、E组也较B组明显延长(q=43.87,67.14,24.53;P〈0.05);C、D及E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41,20.37,9.67;P〈0.05)。术后C、D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明显较B组少(q=30.76,62.14;P〈0.05),且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0,25.6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角膜植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
徐建刚刘祖国高国全王华李朝阳凌士奇陈小平刘扬彭娟
关键词: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纤维蛋白溶酶原肽碎片移植物存活
苯扎氯铵对人结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防腐剂苯扎氯铵(BAC)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1表达的影响及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的3~5代人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0.0100%、0.0050%、0.0010%、0.0005%、0.0001%)的BAC单次作用于结膜上皮细胞15min,分别于处理细胞后0、6、12、24、48、72h提取RNA及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MUC1表达水平。结果0.0100%和0.0050%BAC作用后12—72h可观察到结膜上皮细胞MUC1基因表达下调,0.0010%和0.0005%BAC作用后,24~48h出现MUC1基因表达的下调,72h恢复。0.0100%BAC作用后6—72h检测到MUC1蛋白表达下降,而0.0050%13AC作用后12~72hMUC1蛋白表达下降,0.0010%BAC作用后72hMUC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BAC具有下调人结膜上皮细胞MUCI表达的作用,其下调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
刘扬刘祖国许传超李朝阳陈小平虞东芳
关键词:结膜上皮细胞黏蛋白类
苯扎氯铵对人结膜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BAC)对无血清培养法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的3-5代人结膜上皮细胞,将不同浓度的BAC(0.01%,0.005%,0.001%,0.0005%,0.0001%)单次作用于结膜上皮细胞15min,分别于处理细胞后6,12,24,48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于处理细胞后48h固定,扫描电镜观察拍照。结果自BAC处理后6h起,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BAC均使细胞活力下降(P〈0.01)。经过48小时的恢复期,细胞活力未见恢复。随BAC浓度增高,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收缩至脱落至大部分溶解坏死。结论BAC对于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其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刘扬刘祖国许传超陈小平李朝阳
关键词:苯扎氯铵结膜上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