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宾 作品数:65 被引量:15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髓劳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457例再障患者,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体征和一般情况进行中医证候的收集分析。结果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网织红细胞(Re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中的发热、盗汗、夜寐、肌肤和肢体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象对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11个中医证候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目眩、发热、自汗、盗汗及夜寐等中医证候在急慢性再障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统计学分析得出,Hb、WBC、Plt、Ret升高是中医证候的保护因素;而CRP、NE升高是中医证候的危险因素。 付倩倩 吕梦甜 刘文宾 吴迪炯 胡慧瑾 赵越超 沈英英 叶宝东 叶宝东 沈一平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证候 外周血象 回顾性分析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减量维持治疗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ITP患者接受连续2周的rhTPO治疗(300 U·kg^-1·d^-1),PLT ≥ 50×10^9/L者进入维持治疗。入组者初始给予隔日用药方案,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rhTPO给药间隔,维持PLT (30-100)×10^9/L,维持治疗共12周。结果在91例rhTPO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4例退出研究(12例依从性欠佳,2例经研究者决定换用其他治疗方案)。7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38例在12周维持治疗中始终维持治疗有效(PLT≥30×10^9/L)。在维持治疗第4、8、12周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6%(63/68)、82.7%(43/52)、85.0%(34/40)。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波动于(70-124)×10^9/L。rhT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均为轻度。结论延长给药间隔的减低剂量rhTPO维持治疗可使绝大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维持于安全水平,但给药间隔差异较大,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蔡华聪 王书杰 富玲 王晓敏 侯明 秦平 陈方平 张晓辉 黄河 何静松 吴润晖 马静瑶 杨仁池 刘晓帆 田颖 刘爱军 吴竞生 朱微波 周郁鸿 刘文宾 胡豫 何文娟 李艳 潘登 赵永强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药物毒性 超声评估下肢血友病A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刘文宾 吴夫明 高雁婷 胡慧锦 吴迪炯 林天宝 叶宝东 周郁鸿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滤泡型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提高对滤泡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滤泡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进行讨论。结果滤泡型淋巴瘤达疾病稳定(PR);DAT:阴性;IgM降至11.37g/L。结论提高临床医生对滤泡型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病因新的认识,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滤泡型淋巴瘤。 刘文宾 陈均法 郑智茵关键词:淋巴瘤 免疫性溶血 雷利度胺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套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雷利度胺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行AHSCT后2次复发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先后应用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以及雷利度胺联合CO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经以雷利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后,疾病再次获得完全缓解,截至2015年11月初已经随访6个月,疾病未见复发。结论雷利度胺对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AHSCT后复发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 梁哲彬 吴婷婷 陈鑫丽 刘文宾 吴迪炯 胡慧瑾 俞庆宏 沈一平 周郁鸿 叶宝东关键词:雷利度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套细胞淋巴瘤 补肾活血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铁负荷过载小鼠铁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合并铁负荷过载(简称"铁过载")小鼠铁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再障合并铁过载的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去铁胺(DFO)组、中药治疗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8只,完成DBA/2小鼠胸腺细胞输注后,进行相应药物治疗。检测治疗后第7、14、35天血常规水平变化;第35天,处死各组小鼠,收集血清、股骨及肝脏组织。采用酶标法检测各组血清铁水平、ELISA法检测铁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骨髓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铁负荷(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铁代谢调控(Hepcidin、BMP-6、SMAD4、TfR2)的相关蛋白、mRNA表达差异。结果:中药及去铁胺治疗后,各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尤以第35天最为显著。中药治疗能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TUNEL),与其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9表达相关,同时DFO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DFO及中药治疗35天后,两组骨髓铁沉积减少,以DFO组尤为明显。中药治疗能显著下调模型小鼠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在第14、35天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并能上调肝脏Hepcidin及SMAD4表达,下调TfR2水平。结论:中药补肾活血方能有效调控再障的铁代谢过程,减少铁过载对骨髓细胞促凋亡作用,继而改善外周血象。 吴迪炯 温晓文 刘文宾 胡慧瑾 沈一平 李秋爽 周郁鸿 叶宝东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肾活血 中医 全反式维甲酸对于难治性ITP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CD 4^+CD 25^(high)T)细胞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RITP患者ATRA治疗前后及17例正常人外周血CD 4^+ CD 25^(high)T细胞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IL)-10、IL-4、IL-2、干扰素γ(IFN-γ)。结果ATRA对RITP的总有效率为53.6%,有效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109.1±30.1×10~9/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有效组经ATRA治疗后CD 4^+ CD 25^(high)T细胞阳性率及血清TGF-β1与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IL-4则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2和IL-10治疗前后未见异常。结论ATRA对半数以上RITP患者有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促进了RITP患者免疫紊乱向生理性平衡恢复。 刘文宾 王兆钺 曹丽娟 赵小娟 朱明清 白霞 阮长耿关键词: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全反式维甲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4 干扰素Γ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过载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血瘀证候,探讨血瘀证与铁过载和由铁过载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3例,根据是否符合铁过载诊断标准分为铁过载组(37例)和非铁过载组(26例)。入组患者进行中医血瘀证候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铁调素(Hepcidin)、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与血瘀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铁过载组中血瘀证30例(81.08%),且血瘀证评分显著高于非铁过载组(P<0.05);血清铁蛋白(SF)与血瘀证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1),Hepcidin与血瘀证评分呈负相关(r=-0.905,P<0.01);铁过载组中ROS、MDA表达明显较非铁过载组高(P<0.05);SOD、GSH-Px表达则较非铁过载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ROS和MDA与血瘀证评分呈正相关(r=0.403、0.471,P<0.01);SOD、GSHPx与血瘀证评分呈负相关(r=-0.645、-0.562,P<0.01)。结论铁过载与血瘀证呈显著正相关性;其诱导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与血瘀证相关。 刘文宾 吴迪炯 叶宝东 高雁婷 胡慧瑾 俞庆宏 沈一平 周郁鸿关键词:铁过载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瘀证 氧化应激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性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及出现时间,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3(9~56)岁,其中53例患者发生EBV再激活,总发生率67.9%,发生EBV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3(13,416)d。EBV再激活患者中,单纯EBV血症49例(62.8%),可能的EBV疾病2例(2.6%),已经证实的EBV疾病(PTLD)2例(2.6%)。单因素提示,移植时患者年龄<40岁、脐血辅助回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干细胞回输前使用利妥昔单抗干预是EBV再激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8.2%,EBV病病死率为50.0%,PTLD病死率为100%。EBV再激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5.3%,EBV未激活患者2年生存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低于未使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EBV再激活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张新荷 冯佳 谭正伟 赵越超 胡慧瑾 陈均法 武利强 俞庆宏 吴迪炯 叶宝东 刘文宾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人羊膜上皮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膜性肾病一例 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仍是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移植技术和支持治疗的进步,allo-HSCT受者预后明显改善,但肾损伤仍是影响其死亡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 曾胡广 孙菊 刘文宾 吴迪炯 胡慧瑾 俞庆宏 沈一平 周郁鸿 叶宝东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膜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