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平

作品数:34 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景观
  • 9篇生态
  • 7篇园林
  • 7篇风景园林
  • 6篇乡村景观
  • 4篇整治
  • 4篇生态修复
  • 4篇管护
  • 3篇生态风险
  • 3篇生态恢复
  • 3篇生态网络
  • 3篇土地整治
  • 3篇农业
  • 3篇乡村
  • 3篇缓冲带
  • 3篇城市
  • 2篇制图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景观
  • 2篇生态系统

机构

  • 2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农业技...
  • 1篇重庆市地理信...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4篇刘文平
  • 11篇宇振荣
  • 7篇肖禾
  • 5篇张茜
  • 4篇李良涛
  • 3篇王静
  • 2篇郧文聚
  • 1篇潘影
  • 1篇张晓彤
  • 1篇梁梦茵
  • 1篇朱春阳
  • 1篇章莉
  • 1篇桑玲玲
  • 1篇汤怀志
  • 1篇王忠义
  • 1篇刘云慧
  • 1篇肖玉
  • 1篇夏欣
  • 1篇陈倩
  • 1篇张炜

传媒

  • 4篇风景园林
  • 3篇中国园林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中国土地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农业综合...
  • 1篇国土资源导刊
  • 1篇中国风景园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耕地固碳增汇潜力与建议被引量:4
2022年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研究我国耕地固碳增汇潜力与路径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目前,我国耕地土壤有机碳库占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比例较低,耕地有机碳密度相比自然土壤有机碳密度水平也较低,耕地土壤碳汇潜力巨大。本文提出,增强我国耕地固碳增汇能力应结合各大农区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推行少耕免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农田管理措施,结合面源污染、土壤重金属、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治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耕地固碳增汇能力。应加强耕地碳汇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完善中国耕地土壤碳汇监测台站体系与标准化碳汇数据产出,研制中国耕地碳汇核算标准体系和绿色农田建设标准,逐步构建耕地土壤碳交易政策与运行机制,完善耕地固碳增汇政策机制保障,以期对中国耕地固碳增汇工作提供参考。
刘文平潘影肖玉郧文聚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农田管理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系统识别与修复——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涂婧林侯东瑞陈弋冉丁茗童安文雨刘文平朱春阳
关键词:生态修复
基于生态学意义可视指标的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获得情景的关键就是辨识和归纳未来变化的方式、途径和关键要素,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模拟。目前,一些研究开始通过增减某些关键景观要素来进行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模拟,但还较少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运用到模拟的条件之中。本研究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应用到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评价的情景设计之中。通过复杂性、自然性、开阔性、一致性和记忆表象5个可视景观指标的专家预期和基于GIS环境的客观分析,确定出不同情景的设计标准,并根据此标准生成原始现状景观、生态保护景观、集约生产景观和旅游休闲景观4个设计情景。通过当地居民、周边利益相关者以及在校学生对4个情景中的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探讨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景观情景偏好的选择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者对集约生产景观情景普遍不感兴趣;越靠近当地的利益相关者对旅游休闲景观情景的偏好越强、对生态保护景观情景的偏好越弱;人们通过情景得到的感性认识和他们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往往有差异,对景观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的个人生活背景。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而构建的情景可视化对反映乡村景观变化、增强相关者决策与设计参与具有重要作用。
张晓彤刘文平肖禾张茜宇振荣
关键词:乡村景观生态学意义
多项景观服务权衡与协同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如何协同多项景观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合理优化绿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福祉的需求,仍然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关注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分析了食物供给、PM2.5 滞尘、生境服务和休闲美景服务之间的...
刘文平
21世纪以来风景园林国际研究热点与未来挑战被引量:15
2020年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人口增长与文化多元化等挑战日益严峻。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风景园林学科在应对和缓解这些挑战方面,不仅已被证明可为人类提供多种福祉服务,也积极促进了多专业合作,拓展了学科内涵。为了全面确定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主题拓展的国际现状及未来挑战,对2000—2020年间已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未来挑战与风景园林学研究启示。研究结果揭示近20年来以英文为发表语言的风景园林研究在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绿色基础设施与建成环境、风景园林文化与社会福祉、景观绩效评估与规划管理、大数据与工具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解决食物与生态危机、塑造更加包容的人居环境、促进跨学科合作、增强务实教育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挑战。未来风景园林学应在多尺度关联与系统性研究、多学科交叉合作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刘文平陈倩黄子秋
关键词:风景园林研究主题
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是加强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联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如何从景观角度定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协调多项景观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合理优化绿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福祉的需求,仍...
刘文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整治
文献传递
农业景观中植物篱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9
2012年
农田边界上的植物篱是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弹性和提高农业景观质量的重要工具。简述了植物篱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植物篱研究与实践的差异,系统地总结了植物篱在农业景观中的模式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态、文化和景观特征形成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并对其营建和管理经验进行了集成总结,强调植物篱及其网络建设是农业景观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最后,对我国如何开展植物篱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李良涛刘文平肖禾刘云慧宇振荣
关键词:植物篱农业景观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方法——以长沙市乔口镇为例被引量:33
2015年
在参考英国景观特征评价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具有典型南方水田地区特点的长沙市乔口镇为例,通过室内分类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特征评价研究,提炼和比较了不同景观特征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并提出了景观特征提升和管护建议.结果表明:乔口镇可以分为2类景观特征类型和7类景观特征区域,各景观特征区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田、植被格局和美学特征方面.景观特征评价是一种识别乡村地区景观特点的有力工具,对保护、恢复和管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针对性的乡村景观发展;在今后的乡村景观研究中,除应加强景观特征评价研究外,还应深入探讨景观建设措施对于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张茜刘文平宇振荣
关键词:景观特征视觉特征
城市绿地游憩服务网络特征及不同出行模式的响应差异
2024年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游憩需求显著增长。在城市尺度提升绿地的蓝色和绿色游憩服务效率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法】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提取居民游憩出行的最短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分别构建步行、骑行和驾车3种出行模式下的5 min、10 min和15 min城市绿地的游憩服务网络,并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节点功能和节点类型,进而探究这些特征在不同出行模式下的响应差异。【结果】当出行时长为5 min时,骑行和驾车模式能够组织超过85%的城市绿地节点协同联系形成游憩服务网络,而步行模式下游憩服务则呈零星局部组团分布。随着出行时长的增加,3种出行模式下游憩服务网络的核心集聚功能节点占比呈上升趋势,且节点类型主要以绿色游憩服务为主。骑行和驾车模式下的边缘汇聚功能节点占比则随出行时长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其蓝色游憩服务型核心集聚节点的占比则逐渐上升。【结论】城市绿地游憩服务网络效率的整体提升须系统考虑不同出行模式下居民的游憩需求,并协同整合蓝色和绿色游憩空间。这些发现可以为城市绿地游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游憩资源的系统整合提供直接支持。
宋子亮刘宇航黄子秋刘文平
关键词:风景园林社会网络分析城市绿地
一种全方位采集和智能计算的景观视觉特征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位采集和智能计算的景观视觉特征识别方法,属于景观资源调查与特征诊断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照片的全方位自动采集;S2、景观要素语义分割环境框架的搭建;S3、景观要素的分类标注;S4、景观要...
刘文平袁雄钢胡徐宇汤怀志孙思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