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权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对肌张力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开始康复训练对恢复过程中肌张力平衡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001~2002年在我科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经康复训练后第4周及第8周的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以及Barthel指数状况与同期在其它科住院未经正规康复训练第8周后才转入我科开始康复训练的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康复组于起病早期经过康复训练肌张力平衡改善状况随治疗时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这种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50)。康复组Fugl-Myer评分随时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这种差异则无极显著性意义(P>0.01)。康复组Barthel指数随时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这种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10)。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防止偏瘫痪者肢体肌张力过高而出现继发肢体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其疗效远好于后期康复干预。
- 吴婉霞陈坚刘文权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肌张力关节活动度BARTHEL指数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步态与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减重步行训练(P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其中A、B、C组则分别另加FES结合PBWSTT、FES、PBWSTT,比较4组患者FMA评分和步态参数的变化。结果:4组患者的FMA评分、MWS、SL均较治疗前增加,sLD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A组优于B、C、D组(P〈0.05),B、C组优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S结合PBWSTT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与步行能力。
- 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梁宇健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态功能性电刺激减重步行训练
- 强化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2003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训练组50例及一般康复组46例,经不同形式训练后将其Fugl Meyer、Barthel及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治疗前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而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后强化训练组评分明显高于一般康复组。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吴婉霞刘文权钟思林张鸣生
- 关键词:偏瘫患者FUGL-MEYER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组训练后FIM
- 关节松动术加肩袖肌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的影响研究
- 2006年
-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松动术加肩袖肌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并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关节松动术的基础上加用SSP治疗仪治疗肩袖肌;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痛觉目测类比法(VAS)和肩关节活动情况来评估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肩袖肌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 刘文权吴婉霞陈坚
- 关键词:关节松动术肩关节周围炎
- 腰牵加SSP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评价腰牵加SSP治疗仪(点刺激的镇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腰牵治疗相比较。方法将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腰牵加SSP治疗组和单纯牵引组,治疗前、后分别利用腰腿痛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牵加SSP治疗仪优于单纯腰牵。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牵加SSP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 许伟成刘文权
- 关键词:治疗仪治疗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问盘突出症评价量表
- 强化桥式运动对脑梗死病人躯干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对脑梗死病人躯干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强化桥式运动康复组(A组)和一般康复训练组(B组);A组予桥式运动每天3次.每次造动15下~20下;B组予一般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运动15下~20下,于训练2个半月后进行Fugl—Meyer、Bery平衡量表及Brunnston评分。结果A组经训练后.BBS—B评分分刺为(46.7±1.2)分、(10.3±1.8)分均明显高于B组的(20.5±1.0)分、(6.8±1.3)分。结论强化桥式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病人躯干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
- 吴婉霞钟思琳刘文权叶正茂
- 关键词:肢体运动功能脑梗死
- 传统康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完全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传统康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治疗脊髓损伤(SCI)后不完全截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后不完全截瘫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减重步行训练1~2次,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步行能力(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功能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传统康复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完全截瘫患者能更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 钟思琳吴婉霞曾德良刘文权梁宇健
- 关键词:脊髓损伤不完全截瘫减重步行训练
- 早期计算机辅助认知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再学习能力的影响
-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计算机辅助认知干预训练与脑梗塞患者运动再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运动再学习疗法组(对照组)及增加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干预组(治疗组),每天治疗30分钟,20天一...
- 吴婉霞刘文权徐武华沈雁周慧怡
- 关键词:脑梗塞患者认知干预
- 文献传递
- 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 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曾德良梁宇健
- 关键词:卒中膝关节控制训练
- 经皮药物透入综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经皮丹参药物透入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把168名患者分为A、B、C组,A组采用中药制剂丹参药液经皮透入治疗,B组采用中药制剂丹参药液经皮透入并滴注一般扩张血管药物治疗,C组单纯使用一般扩张血管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头颅多谱勒检测以及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自觉症状评价。结果B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评定量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C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丹参药液透入综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
- 吴婉霞张鸣生陈坚刘文权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