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细胞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增多
  • 2篇血小板增多症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血小板...
  • 2篇增多症
  • 2篇紫癜
  • 2篇淋巴
  • 2篇慢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穿琥宁
  • 1篇低剂量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8篇宜昌市第一人...
  • 2篇三峡大学人民...

作者

  • 8篇冯春
  • 8篇刘旭
  • 6篇高开波
  • 5篇黄志
  • 4篇童勇
  • 4篇沈蓉
  • 2篇韩莉
  • 2篇张红胜
  • 1篇宋书林

传媒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穿琥宁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穿琥宁注射液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采集1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骨髓及血小板计数正常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分离出CD34+细胞,接种于IMEM悬浮培养体系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加入TPO、IL-1β、IL-3、IL-6、Fit-3L和不同浓度剂量的穿琥宁注射液,分别在3、7、10、14d收集培养扩增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表型及数量,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数。结果:试验组巨核细胞扩增倍数及CFU-MK的形成能力随着穿琥宁剂量的递增逐渐减弱,呈明显量效关系,并明显弱于未加穿琥宁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未呈现量效关系。巨核细胞在7~10d扩增速度最快,14d时减慢。巨核祖细胞(CD34+CD41+细胞)在7d时最多,在10~14d时下降。结论:穿琥宁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高开波张红胜冯春韩莉黄志刘旭
关键词:穿琥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以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分子,流式细胞组合微球细胞因子捕获法(CBA)联合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AA患者外周血T(CD3+)淋巴细胞增多,但CD3+HLA-DR+细胞无明显异常。Th(CD3+/CD4+)细胞减少,而Ts(CD3+/CD8+)细胞增多,Th/Ts降低(P<0.01);NKT(CD3+/CD16+56+)细胞减少(P<0.05)。AA患者血浆中IFN-γ、TNFI、L-2和IL-4含量升高(P均<0.05)。结论AA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有一定联系,AA患者Th格局明显向Th1偏移。
高开波童勇冯春黄志刘旭沈蓉
关键词:细胞因子再生障碍性贫血流式细胞术
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3例复发DLBCL患者及2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VEGF测定。结果复发的DLBCL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GCB组VEGF水平高于N-GCB组(P<0.01)。ESHAP+利妥昔单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组经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VEGF可作为复发DLBCL的一种监测指标,反映复发DLBCL的疾病状态,对判断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高开波冯春刘旭沈蓉童勇
关键词:复发
穿琥宁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高开波张红胜冯春韩莉黄志刘旭沈蓉宋书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增高,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缺乏特效治疗药物。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穿琥宁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巨核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该课题为原...
关键词:
关键词:穿琥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3
2011年
1病例资料男,35岁。因黑便伴腹痛15d入院。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近期无特殊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可,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无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因便隐血(++),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冯春刘旭童勇
关键词:紫癜血栓性出血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分析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老年AML患者予以HAG预激方案治疗HHT1mg.m-2.d-1,静脉滴注,第1~14天,Ara—C10mg.m^-2.12h^-1皮下注射,第1~14天;G—CSF200ug.m-2.d-1,皮下注射,所有患者在第1疗程后间歇14d左右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HAG预激治疗2疗程完全缓解率为65.3%,总有效率达到80.6%;血液系统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主要为I-Ⅲ级骨髓抑制,非血液系统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主要为肌肉酸病及胃肠道反应。讨论: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低增生性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患者具有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的优点,适于不能耐受常规治疗的、骨髓呈低增生的老年AML。
冯春刘旭黄志
关键词: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低剂量沙利度胺、阿糖胞苷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阿糖胞苷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CML患者67例,其中慢性期45例(67.2%),加速期22例(32.8%)。沙利度胺100mg/d,分2次口服;阿糖胞苷30mg/d,皮下注射,第1~14d,每月1疗程;α-干扰素300万U/d,皮下注射,1次/d。结果:45例慢性期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有39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年后5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3例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12例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22例加速期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12例获得CHR,1年后2例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4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4例主要分子学缓解。不良反应均可耐受,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7.5%、血红蛋白下降9%、血小板减少4.5%,恶心、头晕、乏力17.9%,嗜睡6%,口干3%。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阿糖胞苷联合α-干扰素治疗CML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高开波冯春黄志刘旭沈蓉童勇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慢性沙利度胺阿糖胞苷干扰素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ITP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RITP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40mg·d-1,口服,第1~4天,每月1次,疗程6个月;治疗组加用吗替麦考酚酯1.0g,bid,口服,第1~20天,每月1次,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观察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2%,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显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68.7%,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正常,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ITP优于单用地塞米松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高开波刘旭冯春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紫癜血小板减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