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岩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气体
  • 3篇氧化亚氮
  • 3篇气体交换
  • 3篇温室气体
  • 3篇箱盖
  • 2篇冻土
  • 2篇多路
  • 2篇多路开关
  • 2篇多年冻土
  • 2篇信息单元
  • 2篇氧化氮
  • 2篇渗透层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农田
  • 2篇气体分析
  • 2篇气体浓度
  • 2篇气体样品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参数
  • 2篇气压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6篇刘春岩
  • 12篇郑循华
  • 4篇王睿
  • 4篇姚志生
  • 3篇刘广仁
  • 3篇张伟
  • 2篇梁旺国
  • 2篇王跃思
  • 2篇王迎红
  • 1篇江长胜
  • 1篇胡荣桂
  • 1篇李明
  • 1篇倪长健
  • 1篇周再兴
  • 1篇董海波
  • 1篇李勇
  • 1篇韩圣慧
  • 1篇蒙世协
  • 1篇童华君
  • 1篇岳进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闭式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闭式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箱,包括:基座;箱体,其上部和下部均开口,所述下部放置于基座上;箱盖;以及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电动推杆与箱盖上的箱盖横臂连接,通过电动推杆控制箱盖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刘春岩刘广仁郑循华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种植饲草农田一氧化氮周年排放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解农田土壤一氧化氮(NO)周年排放特征,对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东缘种植饲草(燕麦)农田NO排放通量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连续定量研究,施肥(F)和不施肥处理(UF)周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80±0.06 kg N·hm^(-2)?a-1和0.18±0.04 kg N·hm^(-2)?a-1,翻耕施肥期和冻融期NO排放显著贡献了全年累积排放量(F和UF分别为85%和65%)。土壤温度、湿度、无机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显著影响N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采用土壤湿度、铵态氮、硝态氮和水浸提有机碳含量作为指前因子的指数方程拟合这些土壤变量对NO通量的影响,决定系数高达92%,能够很好地表征碳氮底物有效性、微生物活性和氧气有效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对NO排放的协同效应,由此得到NO排放通量对表层(5 cm)土壤温度的敏感性指数(Q10)值为2.4(F)和2.5(UF),这意味着全球增温对NO排放的促进效应将远低于施肥量增加对NO排放的促进作用。该燕麦农田NO直接排放因子为0.93%±0.10%,有别于其他区域、全国和全球的平均状况,因此不宜采用缺省排放因子计算高原气候区粗放管理方式下农田NO排放清单。考虑到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存在巨大的年际变幅,未来应加强典型农田NO排放的多年际连续观测研究。
林菲刘春岩胡晓霞付永锋张伟王睿姚志生郑循华
关键词:一氧化氮燕麦
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CNMM-DNDC三维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2024年
CNMM-DNDC模型是本文作者团队研发的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维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建模背景和理念、核心过程和模型特点、模拟功能和观测验证、多尺度区域或流域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自2018年刊发首个版本以来,该模型经过了多方面科学过程改进和模拟功能扩展,在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相变和机械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层面,完成了对陆地表层系统碳氮磷水循环全耦合的精细刻画。迄今开展的观测验证表明,CNMM-DNDC模型基本普适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从热带到寒区多年冻土地带)的流域或区域长时间序列“三高”(时间、空间和过程高分辨率)综合模拟,实现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磷、水三维运移、水土流失、水力驱动溶解态和颗粒态碳氮磷横向迁移、碳氮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蒸散发和水分能量平衡等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表征变量的预测。该模型广泛推广应用于多尺度区域或流域的复杂过程虚拟科学试验研究和服务于面向生态环境建设与减污降碳的优化调控决策,可望为协同落实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支撑。
郑循华李思琪张伟张伟刘春岩姚志生韩圣慧王睿王凯李勇
箱式法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式法物质通量自动观测的系统,包括:主管路、N个测量通路、主控单元、分析单元以及信息单元。在N个测量通路中,对于每一测量通路,包括:观测箱,放置在待测区域,其中,N≥1,通过管路连接至测量主管路中;主控单...
刘春岩郑循华
文献传递
草地退化与开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的影响
高寒草甸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以嵩草属为优势种的草甸又是高寒草甸的主体,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高寒嵩草草甸不仅支撑高原畜牧业发展,维系农、牧民生活,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缓气候变化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春岩付永锋张伟胡晓霞林菲
关键词:放牧开垦高原鼢鼠温室气体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蒙世协刘春岩郑循华梁旺国胡荣桂
关键词:秸秆裸地温室气体
基于熵值法的四川省综合气候舒适度订正
2023年
基于近50 a四川省33个国家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熵值法、距离法和百分位法,针对不同台站的海拔差异,对四川省气候舒适度进行了有效订正,并建立了气候舒适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从未订正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看,除川西高原部分地区外,春、秋季四川省均为较舒适或舒适;除盆地东部部分地区外,夏季四川省由于天气凉爽,气候舒适度较好;冬季四川省气候普遍偏冷,大部分地区较不舒适;春、秋和冬季舒适地区多集中在四川盆地。(2)海拔高度对气候舒适度影响较大,海拔订正后的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总体呈由高原山地向盆地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即人体感觉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得逐渐舒适,达州万源市为四川省春、夏、秋季人体体感最舒适地区。(3)不同季节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对应选取适宜的物理因子构建预报模型。
孙文慧韩琳刘春岩
关键词:气候舒适度熵值法地理信息系统
一种微量气体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微量气体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包括中心控制计算机、工业控制模块组、采样部和气体采集分析部,其中:中心控制计算机通过工控组态软件编写程序,生成并发送箱盖、气路和气体分析的指令;接收并存储工业控制模块组发来含有环境...
刘广仁王迎红王跃思刘春岩郑循华
文献传递
放牧草地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20年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长寿命、高辐射效率的温室气体,草地是其重要的自然排放源,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剧烈影响草地排放特征与强度,排放通量测量误差、研究对象的局限、关键过程影响不清等因素限制了对草地排放总量和氮气候反馈效应的准确评估。本文讨论了差异化的观测方案包括N2O浓度分析方法和采样频率可能给草地排放量估算造成的影响;指出研究放牧草地N2O排放,应综合考虑放牧相关排放源的贡献,定量整个放牧系统的排放量;提出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取决于气候因子是否能够缓解放牧草地土壤“贫氮”对N2O生产的限制。未来应加强观测方法的误差评估和非生长季通量观测的频率,明确土壤冻融过程触发和主导N2O排放的机制以及冻融期脉冲排放对国家尺度排放的贡献,了解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N2O排放水平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探明大气氮干沉降增加及干沉降组分变化对草地排放的影响。
黄俊翔刘春岩姚志生郑循华倪长健
关键词:多年冻土
中国茶园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茶叶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天然饮料在中国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高氮肥投入的茶园种植系统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和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迄今为止,尽管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已开展了一些田间观测研究,但对于中国茶园N2O排放总量及其影响因素仍缺乏全面的评估和量化。本研究基于田间观测研究的文献数据(共收集70个数据,其中包括45个常规施肥处理和25个不施肥处理)荟萃(Meta)分析,定量分析了基于环境因子(气候和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影响条件下中国茶园N2O年排放和直接排放系数(EF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茶园平均N2O年排放量为9.55 kg N·hm^-2·a-1(95%置信区间为7.54~11.9 kg N·hm^-2·a^-1),高于我国粮食作物农田的排放;茶园的平均EFd为1.92%(95%置信区间为1.49%~2.39%),约是IPCC建议的全球农田N2O排放系数默认值1%的两倍。综合分析茶园N2O排放的影响因子表明,氮肥施用量是土壤N2O年排放量的关键驱动因素,且二者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而EFd则主要受土壤C/N和黏粒含量的协同影响,且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中国茶园种植总面积(仅占<2%的中国农田总面积)和主要茶区的年平均氮肥施用量以及本研究的EFd,估算出2018年我国茶园N2O排放总量为28 Gg N·a^-1,约占中国农田总排放量的15%。可见,茶园在中国农田种植系统中是大气N2O的强排放源。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表明,茶园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或新型肥料(如缓控释肥或添加生物炭),可有效地提高茶树的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土壤N2O排放。
姚志生王燕王睿刘春岩郑循华
关键词:茶园温室气体氧化亚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