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课题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生化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酵母相生化及药敏特性。方法:14株野生菌株和16株人感染株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分别进行生化和抗真菌药药敏检测,分析其生化反应特点。结果:全部菌株均能同化葡萄糖、海藻糖、赤藓醇、麦芽糖和纤维二糖,均不能利用硝酸盐且尿素酶试验均阴性,野生株和人感染株生化反应总体无差异(P>0.05)。抗真菌药的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人感染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低于野生株(t=191.5,P<0.05)。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生化表型基本相同;在临床治疗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时,应根据抗真菌药敏测试调整用药。
- 刘栋华谭升顺梁伶刘晓军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生化
- 广西南宁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的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解广西南宁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菌种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对近两年我院门诊真菌镜检和培养均阳性的858例甲真菌病患者病原菌菌种进行鉴定及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严煜林刘晓军梁伶刘栋华姚翠莉李菊裳
- 关键词:甲真菌病病致病菌真菌镜检病原菌菌种
- 广西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的分析
- 引起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等,为了解广西甲真菌病病原菌菌种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更好地指导临床防治,本研究对近两年门诊真菌镜检和培养均阳性的858例甲真菌病患者病原菌菌种进行鉴定及回顾性分析。
- 严煜林刘晓军粱伶刘栋华姚翠莉李菊裳
- 关键词:甲真菌病致病菌真菌镜检
- 文献传递
- SELDI技术对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的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WCX2芯片上共捕获75个蛋白峰,其中10个蛋白质在酵母相高表达,3个蛋白质在霉菌相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和3151蛋白质仅在酵母相表达,13151和13285蛋白质仅在霉菌相表达。结论SELDI技术可以检测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霉菌相和酵母相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质差异。
- 刘栋华刘晓军谭升顺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蛋白质组
- 广西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微卫星多态性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野生银星竹鼠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PM)基因多态性。方法用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对40株从广西不同地区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40只野生银星竹鼠自然携带PM阳性率100%。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以高区分度(0.992)把40株PM分为22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型。微卫星引物Ⅰ,Ⅱ,Ⅲ分别检测到13,9和6个等位基因。广西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基因型共分为5类;最常见的是3类,共15株(37.5%)。桂中地区以1类为主,10株中占7株(70%);桂北地区以2类为主,9株中占7株(77.8%);桂南地区以3类为主,5株中占4株(80%);而桂西地区9株全部属于3类;4类和5类仅出现在桂东地区,7株中分别为6株和1株(分别占85.7%和14.3%)。结论广西银星竹鼠自然携带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 罗宏梁伶刘栋华刘晓军曹存巍吴易韦高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微卫星竹鼠
- 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两种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菌株的致病过程和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别将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的PM孢子菌悬液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健康小鼠,然后按时间分批处死,观察脏器感染情况,取其内脏及颈动脉血进行真菌培养并比较阳性率。结果发现小鼠感染PM的发病率为100%;不同时期小鼠内脏病变程度有差异,且内脏病变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小鼠部分脏器真菌培养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的PM菌株经腹腔注射途径均可使小鼠致病;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感染PM后可以逐渐恢复;本实验可以作为研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及PM野生株和临床分离株致病力相关性等的一个手段。
- 梁伶成先桂刘栋华黄绍标曹存巍刘晓军罗虹吴易韦高刘燕芬严煜林李菊裳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临床分离株致病力
- 经皮肤损伤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力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经皮肤损伤途径感染小鼠致病力情况。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孢子悬液分别注入鼠尾皮内,观察接种后发病情况,于第15,50 d分批处死、解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导致小鼠皮肤感染发病率为100%,而85%小鼠皮损可自行消退痊愈,15%小鼠出现皮肤播散性感染;组织病理示:皮损处细胞性炎症反应在皮损中显著。从发病时间和早期病变严重程度比较,野生株致病力显著强于人感染株(P<0.05);但是从后期病变严重程度和自行痊愈率比较,野生株和人感染株致病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可以经皮肤损伤引起小鼠致病,其引起机体剧烈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是致病力重要因素之一;野生株和人感染株感染早期致病力有差异,预后无差异。
- 刘栋华谭升顺梁伶刘晓军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力
- 广西地区非淋菌性宫颈炎解脲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非淋菌性宫颈炎(NSGI)感染解脲支原体(UU)的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6800例NSGI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6800例NSGI患者中发现UU感染者2592例,UU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交沙霉素(97.1%)、强力霉素(95.7%)、左氧氟沙星(95.6%)和罗红霉素(93.8%)。结论:广西地区妇女由UU引起的NSGI治疗考虑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
- 覃爱萍郑文军潘尚领刘栋华梁铭刘晓军
- 关键词: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 广西地区妇女宫颈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非淋球菌性宫颈(阴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非淋球菌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检测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6800例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5.4%(2592/16800)、2.64%(444/16800)及4.82%(811/16800)。UU、MH及UU、MH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美满霉素、洛美沙星、四环素。结论:提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分别可作为治疗广西地区妇女UU、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
- 覃爱萍郑文军潘尚领梁铭刘晓军
- 关键词:宫颈炎支原体药物敏感测定
- 广西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部分病原学检测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情况及念珠菌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6 800例在本院门诊就诊者行宫颈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菌种鉴定。结果:16 800例就诊者宫颈分泌物查到酵母菌2 059例,滴虫358例,加特纳菌1026例,淋球菌177例;对分离培养的1 407株酵母菌进行菌种鉴定,其中白色念珠菌1 177株,光滑念珠菌101株,近平滑念珠菌92株,克柔念珠菌13株,热带念珠菌11株、星形念珠菌8株、高里念珠菌5株。结论:广西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病原菌以酵母菌为主,带菌率高达12.3%(2 059/16 800),其优势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7.2%(1 177/2 059)。
- 覃爱萍郑文军韦高刘晓军
- 关键词:宫颈分泌物病原体白色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