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建筑
  • 6篇城市
  • 4篇逻辑
  • 3篇思维
  • 2篇园林
  • 2篇职业建筑师
  • 2篇农村
  • 2篇小城
  • 2篇小城镇
  • 2篇景观
  • 2篇建筑设计
  • 2篇建筑师
  • 2篇标志性建筑
  • 2篇城镇化
  • 2篇城镇化进程
  • 1篇当代建筑
  • 1篇都市主义
  • 1篇度假酒店
  • 1篇新址
  • 1篇心理批评

机构

  • 18篇苏州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8篇刘晓平
  • 1篇孔亚男
  • 1篇刘少瑜
  • 1篇潘瑞雪
  • 1篇孙姗姗

传媒

  • 7篇中外建筑
  • 5篇华中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新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养视觉修养与表达思维的课程策略--建筑及环艺设计专业的“视觉设计与表达”,课程之重构被引量:3
2016年
该文从建筑师职业对视觉设计与表达能力的专业要求与一般建筑师视觉美感和表达力不足的问题入手,梳理了当前建筑及环艺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在视觉设计与表达领域课程的误区与不足,提出应该专门开设"视觉设计与表达"类课程作为对策。接着借鉴国外几所著名新锐建筑学院独立设置"视觉设计与表达"类课程的经验,从课程内容、设置周期和目标原则(3E)等方面,提出重构我国建筑设计专业"视觉设计与表达"类系列课程的具体构想:通过《视觉设计和分析》课,提高学生视觉审美水平;通过专业写作和评图汇报的训练,强化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建筑分析与策划》课训练学生的专业表达思维逻辑。希望通过从课程设置策略来改善当前我国建筑及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设计和表达能力较差的顽症。
刘晓平刘少瑜
关键词:视觉设计
语义·形构·场所——文博建筑的设计逻辑与实践笔记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首先从文博建筑设计与九大建筑设计逻辑思维类型的关联分析,得出文博建筑的重要设计逻辑为文化/语义逻辑,形构逻辑,场所逻辑;接着基于三个逻辑思维角度,介绍了自己设计的萧山博物馆和宝山国际民间艺术中心的设计。指出这三个逻辑正是文博建筑创作的构思原点和评价因素,但语义/文化表达通常是建筑师与业主的共同选择,建筑形象通常是建筑师与业主妥协的结果;建筑空间的品质和建构质量是建筑师的责任,使建筑具有着艺术和人文的双重力量;场所的营造则需要因地制宜。个性产生于基于语义、形构和场所逻辑的创意策略。
刘晓平
关键词:语义逻辑
浅析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机制创新实践——以江苏小城镇实践案例为主被引量:2
2011年
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
刘晓平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农村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透视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建筑实践
2011年
该文从当代的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考察了针对全球化影响的建筑主体意识和针对商业主义的建筑主体意识在各种建筑流派和建筑现象中的表现,分析了它们在实践中的不足,由此提出新现实主义实践思想。接着探讨了与新现实主义实践相对应的当代建筑学的新内涵,建构了理解当代建筑现象的理性视角。
刘晓平
关键词:市场化
生态城市主义目标下的城乡一体化与园林化——基于苏州地区的实践
2013年
本文源于苏州市社科联课题"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的子课题,文章首先回顾当代生态城市的理论及空间模式,然后介绍苏州基于古典园林和山水域市理念,确立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接着从苏州地区城乡一体化与园林化,苏州市区园林化和生态景观特色村镇建设三个层面,描述了苏州市通过立法、规划和建设来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路径和业绩,本文总结的苏州实践对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城市和地区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亚男刘晓平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苏州园林城乡一体化
水乡新韵——水体景观规划引导的景观城镇开发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从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回顾出发,提出了景观生态城镇的目标,分别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和苏南地区的景观城镇开发案例和作者的景观小城镇规划实践,这些案例都运用了水体景观规划引导新镇区开发的模式,总结了景观城镇开发的若干重要问题。从水景引导开发角度解读的上海和苏南实践案例,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刘晓平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都市主义小城镇开发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方法体系的研究背景述略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首先提出了当代建筑设计领域的种种现实挑战,引出研究提高设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比较了逻辑、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相关概念,从而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建筑设计逻辑"的定义和范畴。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与建筑设计思维和方法相关的主要文献,分析比较了各家论点,介绍了本课题的同行研究背景,从而界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目标。文章最后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框架。本研究背景的介绍充分表明《当代建筑设计逻辑方法体系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独创性。
潘瑞雪刘晓平
关键词: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建筑设计的城市设计逻辑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的城市设计逻辑,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最后结合作者的实践案例介绍了现代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案例表明以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处理现实中的建筑设计问题,可使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既协调又富有创意,也使城市建筑生成和评价更加理性,更加科学。
刘晓平
滨水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场所思维逻辑
2013年
该文考察分析了近年落成的两个北欧滨水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从中总结了滨水标志建筑的场所设计思维:建筑结合基地,结合城市地段因素来营造场所感;建筑与水呼应和互动;新建筑不模仿历史建筑,而是强调创新,塑造城市独特的新地标;建筑尽可能对公众开放、提供滨水的观景休憩场所。文章介绍了笔者近年完成的三个滨水标志性建筑实践案例,案例涉及高层和多层建筑,类型涵盖游轮管理服务大楼、渡轮客运楼和海滨旅馆。尽管三个项目基地各不相同,但都从基地环境特质出发,通过建筑对基地的营造,对环境特性的呈现和强化,较好地实现了滨水标志性建筑的场所个性。场所个性的塑造贯彻在总体布局,空间环境营造,标志性形象构思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塑造了滨水建筑的场所感。
刘晓平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标志性建筑
刘晓平:山水教堂——常州市横山镇天主教堂新址方案创作札记
2011年
建筑师与家乡常常会有些故事,我从大学和研究生时期就常常会被乡亲邀请做些乡间的设计,后来在上海最大的设计院做职业建筑师,涉及项目都是高楼大厦和楼堂馆所,有时乡情难却,还是会回乡帮忙一些乡镇小筑,我经常戏称"文化下乡"。项目业主、设计师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我常常说,对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来说,最好的业主有两类:一种是他自己不懂,完全信任设计师;
刘晓平
关键词:天主教堂职业建筑师山水项目业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