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体层摄影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动脉
  • 3篇性病
  • 3篇乳腺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成像
  • 2篇多层CT
  • 2篇血供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乳腺良恶性病...
  • 2篇系膜
  • 2篇良恶性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刘晓杰
  • 11篇刘鹏程
  • 8篇王成林
  • 8篇袁知东
  • 6篇刘远健
  • 6篇江锦赵
  • 5篇言伟强
  • 5篇冯飞
  • 4篇邹立秋
  • 3篇黄嵘
  • 3篇方玲
  • 2篇王海丽
  • 1篇张辉
  • 1篇汪春荣
  • 1篇范卫君
  • 1篇陈在中
  • 1篇韦伟
  • 1篇赵洋
  • 1篇阮继银
  • 1篇刘汉桥

传媒

  • 5篇罕少疾病杂志
  • 3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第五届全国乳...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血供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中同侧血供增加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21例乳腺摄影、超声或临床体检有乳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在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上,记录患侧乳腺血管的数目、直径、长度和可见性。根据Sardanelli血供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即0~3分,分别代表乳腺乏血供或低血供(0分)、低血供(1分)、中等血供(2分)及高血供(3分);2~3分均被认为乳腺血供增加,与同侧乳腺癌相关。以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供差异。结果 21例患者MRI发现22个病灶,病理提示8个良性病变,14个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管平均数目±标准差分别为2.5±1.6、4.1±1.8(P<0.05);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供评分±标准差分别为2.0±0.8、2.5±0.5(P>0.05)。结论良、恶性病变侧乳腺的血管平均数目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血供评分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Sardanelli血供评分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王海丽刘鹏程韦伟冯飞刘汉桥方玲邹立秋黄嵘刘晓杰
关键词:乳腺磁共振成像
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25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三维血管成像,常规采用VR技术,并以MIP和MPR为辅助成像方法。结果25例共发现28个颅内动脉瘤,22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2个)。3D-MSCTA所见病灶与手术结果或DSA所见相吻合。结论3D-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周围解剖关系,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等特点,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言伟强刘晓杰江锦赵刘远健方玲王成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CT的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行支架置入术前CT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及CT影像资料,分析术前CT对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作用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行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可较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裂口、周围脏器血供等情况。根据术前CT诊断信息设计手术,8例手术成功,1例术中发现病情发展而中止手术。结论:CT可较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并为支架置入术提供重要信息。
阮继银刘鹏程刘晓杰江锦赵余宏建杜端明陈在中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门诊发现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临床上未触及肿块乳癌(隐性乳癌)。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常规采用轴位(CC位),侧斜位(MLO位),必要时作局部病灶加压放大拍片。术前均行金属丝定位。结果X线呈现单纯钙化18例,其中癌前病变3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微结节或致密影伴钙化9例,其中癌前病变1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呈现不对称性致密影7例,2例为小叶原位癌,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微结节伴浅分叶或毛刺6例,其中2例为导管原位癌,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构紊乱3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未触及肿块的隐性乳癌的敏感性较高,开展保乳手术、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等具有重大价值。
刘晓杰邹立秋赵艳陈胜中吴新冰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
慢性病毒性肝病的CT和MRI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慢性病毒性肝病的CT及MRI的直接征象和伴随影像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共41次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2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9例,其中CT增强13例,MRI增强6例。3例行MRI弥散成像。分析肝脏的形态、密度或信号变化及胆囊、脾脏改变,和动态增强扫描时肝脏的强化峰值时间。另外测量20例正常肝脏的动态增强扫描强化峰值时间。结果肝右叶体积缩小28例,肝脏边缘欠光整15例。肝脏密度或信号轻度不均匀18例,明显不均匀见弥漫砂砾状低密度或低信号者8例,以增强扫描实质期时显著。8例可见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合并胆囊炎26例,胆囊结石8例。脾脏体积增大23例,其中6例复查患者脾脏较前稍增大。另有6例合并腹水(其中1例中量,5例少量),2例少量胸腔积液,12例胸膜增厚。3例可见肝门区淋巴结肿大。13例于动态增强扫描(其中CT9例,MRI4例)时肝脏的强化峰值时间为9~28s(平均14.8±8.2),20例正常肝脏的动态增强扫描强化峰值时间为5~18s(平均6.8±4.1)。2例MRI弥散成像可见肝内弥漫斑点状高信号影。结论CT和MRI对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病的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弥漫沙砾状低密度或低信号、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及肝脏强化峰值时间延迟等特征可协助明确诊断。
郭学军王成林刘鹏程刘晓杰冯飞袁知东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病CTMRI
噪声关联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CT胸部扫描辐射剂量的作用被引量:31
2008年
目的评价噪声关联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CT胸部扫描的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信噪比水平)的效果。方法连续200名CT定位像未显示明显胸部异常的受检者,按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组,根据检查顺序的单双数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单数者为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双数者为对照组),每组10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10.0HU,扫描设备根据定位像扫描时获取的胸部密度信息自动设置扫描时的动态管电流值;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00mA,其他扫描参数与试验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2组的最大管电流、CT剂量容积(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女性乳房最大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肺尖、主动脉弓、左心房和肺底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技师采用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的最大管电流、CTDIvol、DLP和乳房最大层面管电流的平均值分别为(178.5±125.6)mA、(10.5±3.8)mGy、(231.6±24.3)mGy/cm和(116.0±22.5)mA;对照组的分别为200.0mA、12.8mGy、(274.7±18.4)mGy/cm和200.0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8%、19.9%、15.7%和4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肺尖和肺底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10.5和10.4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和15.6HU;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噪声关联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实现了受检者个性化适应性曝光,在胸部扫描时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整体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
袁知东刘鹏程王成林邹立秋陈星刘远健刘晓杰冯飞
关键词:噪声
多层螺旋CT伪影的机理分析
目的:回顾多层螺旋CT(Toshiba16层)伪影图像,分析伪影产生的机理,探讨抑制和消除伪影的方法,提高和改善诊断图像的质量。
袁知东王成林刘鹏程刘远健刘晓杰冯飞江国银
文献传递
成人冠状动脉解剖的三维CT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探讨成人冠状动脉的形态、结构、变异及其与临床冠心病(CA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Toshiba Aquilion1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工作站Vitrea2软件三维重建,观察、测量成人冠状动脉的分支、位置、形态及其变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成功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57例,其中以右优势型为主,共793例;左优势型126例;其他(包括均衡型和变异)138例。MSCT能够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的多种变异,但对冠状动脉瘘的特征未能准确表现。左优势型的冠心病发病数似相对较少;但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角度较大,主干较短,冠状动脉开口于冠状动脉窦之外的变异与冠心病发生有正相关性。结论MSCT能够大体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三维形态结构,但尚不能完全取代基础解剖学;冠状动脉的某些形态、结构变异可能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促进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
范卫君刘远健袁知东江锦赵刘晓杰王成林刘鹏程
关键词:冠状动脉断层影像MSCT
同侧血供增加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在乳腺病变诊断和治疗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以下方面:检测钼靶难以发现的致密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病变;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对肿瘤进行术前分期;预测并检测乳腺癌...
王海丽刘晓杰刘鹏程韦伟冯飞刘汉桥邹立秋黄嵘方玲郭学军
关键词:乳腺病变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冠状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冠状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方法:85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重建,并结合三维重组图像观察冠状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其中15例同时进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5例中发现冠状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共113处,主要分布于冠状动脉近中段,其形态主要为"-"字形,共105处(92.9%);病变处均未发现超过50%狭窄;病变所在部位均可见斑块(100%),其中非钙化斑块112处(99.1%)。15例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均未发现冠状动脉腔内充盈缺损,CT所示腔内充盈缺损部位均未发现超过50%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筛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发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腔内充盈缺损。
江锦赵刘鹏程刘晓杰邹立秋黄嵘言伟强袁知东张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易损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