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暌

作品数:68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颅脑
  • 18篇脑损伤
  • 15篇细胞
  • 15篇颅脑损伤
  • 15篇创伤
  • 10篇颅脑创伤
  • 10篇脑创伤
  • 10篇抗脑抗体
  • 10篇抗体
  • 8篇颅内
  • 8篇干细胞
  • 7篇神经干
  • 7篇神经干细胞
  • 7篇肿瘤
  • 7篇免疫
  • 6篇血管
  • 6篇脊髓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瘤
  • 5篇内分泌

机构

  • 54篇天津市环湖医...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1篇天津市人民医...
  • 7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河北省保定市...
  • 2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北京军区天津...

作者

  • 68篇刘暌
  • 30篇只达石
  • 23篇闫华
  • 10篇武俏丽
  • 8篇薛静
  • 7篇段世博
  • 6篇焦德让
  • 6篇王红云
  • 6篇徐鹏
  • 6篇李志涛
  • 6篇王忠诚
  • 5篇张亚卓
  • 5篇李冰
  • 5篇张国斌
  • 5篇王宏
  • 4篇季庆
  • 4篇郝继山
  • 3篇佟小光
  • 3篇于鹏涛
  • 3篇侯永新

传媒

  • 18篇中国现代神经...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山东医药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院管理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现代神经疾病...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开卷有益(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506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促进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传导通路修复的作用。方法显微镜下动脉瘤夹压迫sD大鼠L脊髓,建立压迫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7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等渗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FK506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同时按1mg·kg^-1·d^-1连续7d腹腔注射FK506。连续观察I,2,4,8周,通过BBB评分、BDA顺行示踪、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比较观察大鼠脊髓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最明显,8周时BBB最高评分可达6分;BDA顺行示踪,FK506组和细胞移植组在1周后有部分神经纤维通过,8周时各组均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损伤部位,特别是FK506组可延续至距损伤中心1.7cm。诱发电位结果显示,FK506组在2周时SEP的潜伏期即明显缩短(P〈0.05)。4周后,FK506组MEP潜伏期与各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表明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进NSCs对损伤脊髓的恢复,缩短SEP和MEP的潜伏期,早期对SEP改善明显,后期对MEP改善明显。结论脊髓损伤大鼠移植NSCs后,系统应用FK506后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武俏丽李庆国梁建伟黄慧玲曹一波张雪青刘暌
关键词:FK506干细胞移植诱发电位
累及颅中窝及颞下窝的三叉神经鞘瘤——2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王宏刘暌张延明郝华超孟伟焦德让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体格检查颅内肿瘤
海绵窦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不同的病变吗?被引量:1
2007年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显著特征的病变,尽管其与海绵窦血管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征相似,但是表现各异(表1)。由于两种病变的自然病程和治疗手段不同,所以命名应该适当规范。本文对以往文献进行简要回顾。
L. Femando GonzalezGregory P. LekovicJennifer Eschbacher刘暌只达石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畸形血管瘤海绵窦病变自然病程组织学
老年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
2007年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患病率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89%~37.11%,老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致预后不良。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60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2例,占同期收治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47.11%,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5.32%。所有患者均于有效防治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基础上,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周煜陈荷红刘暌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出血前交通动脉血管内治疗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动脉瘤好发部位
术中监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6年
术中监测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 O2)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全面监测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经颈内静脉逆向穿刺置管监测Sjv O2操作简便,可反复采集血液标本,实时动态评价脑氧供需情况和神经功能。本文简要综述术中监测Sjv O2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特别指出不能仅凭Sjv O2评价脑血流和脑代谢改变,应结合多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
宋杰刘暌
关键词:血氧测定法颈静脉球
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二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康伟民焦德让常斌鸽刘暌王实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ONYX肌力减弱混杂密度高密度影
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局部脑血流参数的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测局部脑血流参数,探讨其在中、重度颅脑损伤中的相关性,对比研究其变化规律。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选择32例中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P检查,检测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脑组织损伤部位的r CBV和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显著高于对侧(均P<0.05);重型组r CBF和r CBV明显低于中型组(均P<0.05)。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 d对比,患侧r CBV明显高于术前,而术后MTT则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创伤部位的r CBV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呈正相关,而MTT、r CBF与GO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通过CTP检测患者损伤部位的r CBF、r CBV和MTT可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曹一波封灏于君韩宁马晶闫洪生李献福甄杰陈银海侯英泊马亚辉金纬丁玉珀刘暌
关键词:颅脑损伤CT灌注成像局部脑血流量
支架植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非囊状动脉瘤
2006年
后循环非囊状动脉瘤只占颅内动脉瘤的一小部分,包括梭形(fusiform)、狭长形(dolichoectatic)、transitional以及巨大蛇形动脉瘤(giant serpentine)等。这些动脉瘤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囊状动脉瘤有明显的不同,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归纳起来主要由动脉瘤的占位效应、破裂或缺血等机制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动脉瘤压迫相邻结构所致。现有的研究均证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非囊状动脉瘤的自然转归很差。
Ricardo A HanelAlan S BoulosEric G Sauvageau刘暌只达石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系统囊状动脉瘤支架植入治疗占位效应自然转归后循环
亚低温抑制抗脑抗体产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抑制抗脑抗体产生的机制。方法:将颅脑液压创伤后的兔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0、3、7、14、21、28、35d兔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和血白细胞计数并比较。结果:液压创伤后对照组血清抗脑抗体明显升高,亚低温治疗组伤后升高不明显。2组抗脑抗体血清浓度在伤后3d、7d、14d、35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压创伤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d、7d明显升高,亚低温治疗组伤后白细胞计数下降。2组白细胞计数在3d、7d、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免疫功能抑制抗脑抗体的产生。
陈东闫华李志涛徐鹏薛静武俏丽刘暌只达石
关键词:自身抗体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 PCNSL 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 PCNSL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单发病灶36例,多发病灶7例,共手术治疗47次。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22例(51.2%),肢体偏瘫、抽搐、语言障碍16例(37.2%),记忆力下降、意识情感障碍10例(23.3%)。脑脊液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者66.7%(8/12)。B 细胞型淋巴瘤40例(97.6%),T 细胞型1例(2.4%)。Ki-67阳性表达指数42.8%±23.3%。结论 CT、MRI 及脑脊液检查是术前诊断 PCNSL 的重要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不能作为诊断 PCNSL 的依据。手术在于缓解症状和确定病变的病理类型,术后化疗加全脑放疗是治疗 PCNSL 的有效方法。
孟凡刚张凯毛更生王忠诚吴承远刘暌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