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低温对大鼠心跳骤停模型中脑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在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中浅低温对脑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低温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C组)、正常体温组(N组)和浅低温组(H组),每组5只。C组,仅进行麻醉气管插管及动静脉穿刺并呼吸机通气2 h;N组,窒息10 min后心肺复苏,复苏后体温维持(37±0.5)℃2 h;H组:复苏后体温维持在(33±0.5)℃2 h。各组于复苏后2 h断头取海马组织并提取海马线粒体,用JC-1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膜电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结果 JC-1聚合物与单体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在浅低温组(0.88±0.08)明显高于正常体温组(0.68±0.04,P<0.05),且均较对照组低(1.35±0.17,P<0.05)。结论在心跳骤停复苏后应用浅低温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保护脑I/R损伤。
- 庄齐伟刘洁王玥韩非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跳骤停
-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5年
- 术后自控镇痛方法有: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患者区域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Regional Analgesia,PCRA)、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患者自控鼻内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nasal analgesia,PCINA)、芬太尼HCI电离子渗入疗法经皮系统(Fentanyl 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System,ITS)和连续椎旁阻滞(Continuous Paravertebral block,CPVB)等。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较常使用的主要是PCIA和PCEA。有研究报道,与PCIA比较,PCEA镇痛效果更确切,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低;但也有报道认为,与PCEA相比,PCIA实施相对方便,同时也可以提供令患者满意的镇痛效果,适用范围更广。目前对于这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优劣尚无确切的定论,在此就PCIA和PCEA的镇痛药物特点、镇痛效果、副反应及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 王玥刘洁侯丽娜陈萌王雨峰韩非
- 关键词:PCIAPCEA镇痛效果远期生存率
- 线粒体通透件转换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2014年
- 背景 线粒体作为“能量工厂”提供细胞生长及代谢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同时也是细胞存活与否的重要信号管理者.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横跨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允许相对分子质量1.5 kD以下的分子自由通过的孔道.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线粒体是研究的焦点,而mPTP作为线粒体的门户更是影响着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线粒体Ca2+超载及促细胞死亡物质释放等一系列过程. 目的 对mPTP在I/R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内容 整理和阐述了mPTP的结构、mPTP与I/R损伤的机制和预防与治疗I/R损伤的可能方法. 趋向 随着mPTP在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其将成为治疗I/R损伤的重要靶点.
- 刘洁韩非
-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