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琳

作品数:21 被引量:29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降水
  • 6篇污染
  • 4篇极端降水
  • 4篇WRF
  • 4篇CHEM
  • 3篇强降水
  • 3篇PM
  • 3篇大气污染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数值预报系统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夏季
  • 2篇夏季降水
  • 2篇聚类
  • 2篇后向轨迹
  • 2篇极端降水事件
  • 2篇集中度
  • 2篇集中期

机构

  • 16篇中国气象局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湖北省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1篇刘琳
  • 11篇白永清
  • 7篇林春泽
  • 6篇祁海霞
  • 6篇陈静
  • 4篇崔春光
  • 4篇杨浩
  • 3篇杨浩
  • 2篇赵天良
  • 1篇程龙
  • 1篇刘莹
  • 1篇袁梦
  • 1篇李武阶
  • 1篇田付友
  • 1篇智协飞
  • 1篇齐琳琳
  • 1篇田华
  • 1篇赵琳娜
  • 1篇吴志鹏
  • 1篇毛文书

传媒

  • 4篇气象
  • 4篇气象学报
  • 3篇暴雨灾害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特征分析
利用新疆地区48个气象台站从1961~2011 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又引入了表征降水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重点分析了新疆的极端降水年内非均匀特征.结...
刘琳陈静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轨迹聚类河南地区大气污染过程空气输送通道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大气污染除了受本地污染源的影响外,外来污染物的输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本文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HYSPLIT)分析了河南省重污染过程空气输送通道的特征,并结合地面风场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污染发生时的气象背景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1986—2015年冬季气候平均态下,河南省盛行西北气流,空气输送主要来自西北欧亚大陆,经河北、陕西和山西等地区进入河南地区。2015年河南省17次重污染过程主要空气污染输送分别来自南方(32%)、偏北方(24%)和偏东方(27%),3条通道在输送过程中高度基本维持在900 h Pa以下;重污染过后西北风加强,南风消失,污染物迅速扩散。由2015年12月5—13日河南地区重污染过程的模拟表明,偏北空气输送通道所占比例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经过污染物浓度高值区携带的污染物较多,同时由于风速减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气象观测资料进一步证明河南省重污染过程发生时处于静稳天气状态,同时东南风带来了较多的水汽输送,相对湿度偏高不利于污染扩散。
杨浩白永清刘琳许冠宇王玲玲孔海江
关键词:轨迹聚类大气污染后向轨迹
川渝地区雨季降水特征及海温背景场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川渝地区34测站1960~2010年共5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同期逐月海表温度(SST)再分析资料,采用点相关、合成分析等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川渝地区雨季降水特征及海温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1)川渝地区多年平均逐候降水量呈单峰型,川渝地区雨季确定为5~10月。(2)川渝地区雨季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降水量高值中心出现在雅安、乐山一线。(3)点相关分析表明,与川渝地区雨季降水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的关键海区分别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赤道印度洋海域、南印度洋海域、北大西洋海域和赤道东大西洋海域,且通过信度0.1的显著性检验,合成分析的结果与点相关分析相吻合。
王连杰毛文书刘琳袁梦毛睿
观测降水概率不确定性对集合预报概率Brier技巧评分结果的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淮河地区652个站点日降水量和参加全球交互式大集合预报计划的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24 h累积降水预报,建立了新的集合预报评分中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模式检验的观测资料处理中考虑不确定性的思想,构建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本文方法和通常数值预报检验观测资料处理方法的模式检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处理降水观测后,五个降水阈值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使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下降,即预报性能得到提高,尤其在中低降水阈值区域较为明显。Brier技巧评分可靠性和分辨性的分析表明,模式五个降水阈值预报都有预报技巧。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普遍提高了五个降水阈值预报的分辨性,但是降低了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对在今后集合预报评分方法中考虑观测资料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集合预报降水的评估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赵琳娜刘琳刘莹齐琳琳田付友
关键词:降水不确定性
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评估及气溶胶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基于多种检验指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6种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O_3)和AQI指数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在确保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区域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湖北省6种污染物和AQI具有稳定且较好的预报效果。存在03预报较实况偏高,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后期将通过误差订正来减小误差。对比CUACE模式预报效果表明,24~48 h的预报效果区域模式优于CUACE,72 h两个模式预报效果相当。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2015年1月9-12日的模拟过程而言,气溶胶的总辐射效应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少7.740 W·m^(-2),2 m气温降低0.162℃,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16.457 m,相对湿度增加0.557%,10 m风速减小0.011 m·s^(-1),其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各有一部分贡献,气溶胶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比夜间大。由于区域接受太阳辐射减小、气温降低、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风速降低、湿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等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不断累积升高又促使气象条件的上述变化,由此产生了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双向反馈作用。
刘琳白永清林春泽杨浩
华中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基于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建立了华中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初步应用在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值预报中,并与CUACE全国环境气象模式产品预报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试验探讨了一种大气污染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验证了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对PM10、PM2.5、SO2、NO2、CO浓度变化趋势及误差稳定性预报较好,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控制在20%~40%,冬季O3预报出现系统正偏差,但趋势预报较好。区域WRF/Chem模式对武汉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效果要优于CUACE模式系统,可为武汉市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指导产品。此外,试验探讨了污染源排放速率的优化调控方案,依据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特征,通过动态调控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污染源排放速率,调度日间最大排放至大气稀释扩散的有利时段,在不消减日排放总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白永清祁海霞刘琳崔春光林春泽谭成好
关键词:大气污染
2011年汛期北京城市暴雨特征及其灾害成因初步分析被引量:34
2011年
利用2011年北京加密自动观测站降水资料、北京站(54511)24 h降水量多年历史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北京2011年6月1日—8月11日(下称北京汛期)城市暴雨过程、暴雨灾害特点、极端降水特征以及城市化进程对暴雨灾害的影响和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6月和7月北京降水量分布不均,呈现从城区向郊县递减的特点,最大降水量中心位于北京城区;汛期共发生8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3次造成的气象灾害较大。(2)2011年汛期北京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4.8 mm,降水量距平自1999年连续12年呈负距平后首次转为正距平。(3)2011年北京极端降水频次、强度分别达到3次和80.7 mm,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1.4%,较前10年显著提高。(4)2011年北京降水频次变化不大,但暴雨频次显著上升,比前10年同期多2~3次,暴雨量占总降水量比例达60%以上。(5)2011年汛期北京多暴雨是由大气环流和城市化特征共同影响所致。
陈静刘琳
关键词:城市暴雨灾害成因
赴芬兰参加第20届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总结
2017年
1概况 2017年6月25日至7月1日,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以下简称“暴雨所”)所长崔春光等一行3人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20届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ICNAA2017)。成核与大气气溶胶国际会议是每4年举行一次的关于大气气溶胶、云微物理以及气溶胶一气候相互作用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之一,是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国际同行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高端平台。
崔春光刘琳白永清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成核赫尔辛基
湖北省近两年冬季月份PM_(2.5)污染天气型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湖北省PM_(2.5)大气成分逐日监测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再分析资料,利用EOF方法对2015—2016年湖北省近两年冬季月份PM_(2.5)的污染分型并分析其天气特征,探讨PM_(2.5)质量浓度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关性,并计算得到海平面气压指数。结果表明:冬季PM_(2.5)质量浓度湖北中部高于东西部,时间序列上存在较大波动,且近两年有明显下降趋势。湖北省冬季PM_(2.5) EOF前4个特征向量时间系数的方差贡献为86. 2%,能够反映PM_(2.5)空间场的主要特征。湖北省PM_(2.5)污染的天气型特征主要有两类:传输型污染和本地累积型,前者造成的PM_(2.5)污染浓度高于后者。传输型分别表现出全区污染、西部污染和中北部污染,全区污染时段湖北近地层以偏北气流为主,有利于将北方地区PM_(2.5)输送到湖北省;西部污染在于偏东气流将东部污染物以及沿海地区水汽输送到湖北省,同时受鄂西山脉的阻挡,污染物在湖北省西部地区聚积;中北部污染表现为东北和西北气流的汇集效应。本地累积型在静稳天气条件和地形共同作用下造成湖北东部污染和中南部污染。三种传输型污染物输送通道分别为北路输送、东路输送和东北路输送。东亚冬季风系统的高层东亚大槽和低层大陆冷高压减弱时,PM_(2.5)质量浓度增加。关键区的海平面气压相关指数与湖北省PM_(2.5)质量浓度和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相关性较好,对预报预测有一定指示意义。
杨浩许冠宇白永清刘琳
关键词:PM2.5质量浓度天气型
湖北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2001—2014年湖北省77个气象观测站的整点逐时降水数据,通过划分不同区域和三种量级降水的方法,分析了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非常明显,降水量曲线呈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8时和17时(北京时间,下同),降水频次与降水强度均呈现“一主一次”的双峰结构,这主要与青藏高原东移来的天气系统自西向东的滞后性以及局地热力强迫有关,发生在傍晚(15—18时)的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增强趋势。2)湖北省降水日变化特征区域差异显著,鄂西北与鄂西南降水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和夜间,谷值出现在正午,鄂东三个区域的降水峰值出现在上午和傍晚,谷值出现在午夜。3)近14 a强度为0~20 mm/h的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主要发生在鄂西地区。其日变化曲线为“一主一次”的双峰结构,主(次)峰值出现在07(17)时。与之相反,短时强降水(≥20 mm/h)的发生概率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山区,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占总站点数的53.24%,峰(谷)值出现在17(12)时。短时特大强降水(≥50 mm/h)峰值出现在15—20时,03—14时出现概率较低。
林春泽刘琳林文才白永清祁海霞杨浩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短时强降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