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祥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法律
  • 2篇社会
  • 2篇权利
  • 2篇文明转型
  • 2篇法律规范
  • 1篇信任
  • 1篇信任缺失
  • 1篇义务
  • 1篇原始社会
  • 1篇远去
  • 1篇社会现实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社会
  • 1篇思维
  • 1篇私德
  • 1篇私人财产
  • 1篇私人财产权
  • 1篇主义
  • 1篇习俗
  • 1篇下人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1篇刘祥超
  • 1篇尚海涛

传媒

  • 2篇民间法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桂海论丛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传统中国法的和谐理念——和谐之价值蜕变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传统和谐理念蕴含丰富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中有具体体现。而在传统法中,"和谐"却发生了价值蜕变——逐渐掩饰矛盾、维护专制统治。究其缘由,主要是世俗社会对和谐的误解、曲解以及运用的失误。以传统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和谐"理念为出发点,结合中西价值观念对"法"的理解与诠释,或可初步探究中国传统法律追求和谐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弊病及原因,甚至法律及其追求的价值与其所处的具体时代及所处具体地域的关系。
刘祥超
关键词:国家主义私人财产权
权利的性质探析——基于利益、社会和规范的反思被引量:2
2013年
权利外在地表达着"利益",它通过利益来呈现人们的对抗冲突与社会合作。但权利并不等同于利益,它在社会视角下以义务和社会责任来表达其本质属性。义务之互惠性使得人们在交往中获得稳定的行为期待,而权利的根本要义就存在于这种社会合作关系中。法律规范上的权利概念从来不是实用主义的或者权宜之计的修辞,相反却应以维护法律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尊严为存在的依据。
刘祥超
关键词:权利义务法律
文明转型视野下法律的理性化
法律究竟是不是理性的?历史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都对法律的理性化提出了怀疑,而国内一些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也呈现出反理性倾向。事实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法律的理性化”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论题。在西方,与“理性”、“...
刘祥超
关键词:良知法律理性化文明转型
探求民间法研究规范化的思维型式
2010年
伴随民间法研究的繁荣,民间法研究中的众多理论性论争和难题也陆续呈现,其中关于民间法研究的前提架构、民间法研究的范式和民间法研究的核心概念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于此,"民间法思维"的学理构造可以给出独到的分析和解答,在探求规范化的民间法研究思维型式的同时实现了对既有理论范式的超越。
尚海涛刘祥超
关键词:民间法范式
论“吵架”现象背后的规则信任缺失
2012年
"吵架"是生活中人们以激烈的语言交流应对纠纷的一种方式。在中国语境下,它打破了那种稳态的熟人关系模式,直接面向了冲突本身,成为人们在利益和要求方面自我表达的平台。然而这种方式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凸显了人们对规则的有意或无意的逃避。国人之规则信任缺失,是现象背后的真相。以伦理和强力主导的交往模式中,由规则来治理的良序社会尚不明朗;由于自我和公共意识的淡薄,基于普遍的规则体系的"合作"被"对抗"所压制。
刘祥超
关键词:私德
远去的传统与理性的法律——“文明转型”的法哲学解读被引量:3
2014年
当代中国法律在理念和制度上都充满了所谓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这源于农耕文明和商工文明两大文明形态之根本性差异。农耕文明法律需要有确定的情感依托来维系其稳定性,于是对传统的尊崇也就一度'繁华'。然而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日渐加深,繁华落尽,人们需要从理性中获得这种确定性。于是,以理性设计为主要来源的国家实证法占据了法律体系的主要地位,而表达着'传统'的诸多习惯法的生存空间被剥蚀。尽管在情感上颇显无奈,但从长远来看,这却是文明转型的必然结果。那么,怎样正确认识'传统'和'民族复兴',也就考验着人们的智慧。
刘祥超
关键词:文明转型
后革命时代的权利范畴反思
从十七十八世纪开始,以理性主义、自然权利(自然法)等思想为主的革命性概念日益充溢于整个近现代以至当今社会历史过程中。“权利”自其成为重要的社会“语言性”工具,便已然侧重于其革命性内涵--平等主体间、个人与国家间的冲突。尤...
刘祥超
关键词:后革命时代权利市民社会
文献传递
法律:作为规范与现实的存在--兼评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
法律是规范性的,这种规范性对于有效的法律而言是既成事实;而法律同时也是现实性的,这对于法律的有效存在而言,一方面表达了法律生成的社会事实,另一方面又是法律发挥实际作用的客观表达。因之,法律的是规范与现实的统一体。而马林诺...
刘祥超
关键词:法律规范社会现实马林诺夫斯基
论法律确定性在解释中之实现
2009年
司法活动中,涉及具体案件法律适用的法官作为法律解释主体,其解释行为直接关系法律的确定性。法官解释行为并非纯主观或者任意的,相反,要在法律规范性的规制下,兼顾历史与现实。法律解释的这些特质,都没有脱离法官、当事人以及普通民众对于法律规范性的认同;而如若从客观上讲,这表达了整个社会对于司法的普遍态度。
刘祥超
关键词:法律解释法律规范性
论法律方法的理性意涵及法治意义
2013年
法律方法蕴含了人类理性对于理想的秩序状态的追求。在理性思维机制的作用下,人们选择的是明确有效、现实可行的外在行为约束,法律便是其中最为普遍的形式。理性所主导的科学的方法论,对于人们的认知和实践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而法律方法则不仅仅是涉及司法的方法论,更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而直接引导人们的法治意识。正因为如此,法律方法对法治而言意义重大。
刘祥超
关键词:法律方法法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