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香
- 作品数:33 被引量:18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化疗联合手术治愈肝母细胞瘤1例
- 2006年
- 陈谦战忠利刘素香李强王展宏(校对)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 52例造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探讨造釉细胞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及表现,以及不同浸润程度,不同手术方式与复发的关系。方法按1992年WHO有关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52例造釉细胞瘤重新分类,并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分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样型,基底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角化型,有骨形成型8种组织学类型。手术后复发数依次为5/11例,0/5例,7/15例,5/8例,0/3例,0/3例,2/3例,1/4例。肿瘤侵犯周围纤维壁的21例中5例复发,浸润达纤维壁外软组织的16例中12例复发,行肿瘤摘除术或颌骨部分截除术后的复发率分别为565%(13/23例),241%(7/29例)。3例肿瘤分化差细胞有异型,手术后均多次复发。结论滤泡型、棘皮瘤型、基底细胞型及角化型易复发;浸润软组织时易复发;行肿瘤摘除或剥除手术较颌骨部分截除手术复发率高;细胞异型时尤易复发。
- 刘素香闫爱国冯爱菊张连郁
- 关键词:造釉细胞瘤病理学口腔颌面部肿瘤
-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CIP5及癌基因c-erbB-2与宫颈癌的关系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CIP5及癌基因c-erbB-2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鳞癌76例、腺癌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10例及正常子宫颈粘膜20例行HPV-CIP5及c-erbB-2染色。结果:上述各组织HPV-CIP5阳性率分别为724%(55/76)、409%(9/22)、80%(8/10)、35%(7/20),其中鳞癌及CIN中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P<001),腺癌与正常宫颈组织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织中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26%(40/76)、591%(13/22)、20%(2/10)、15%(3/20),其中鳞癌、腺癌中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P<001);在鳞癌HPV-CIP5与c-erbB-2同时表达38例,占50%(38/76),即40例c-erbB-2阳性患者中有38例HPV-CIP5同时呈现阳性;在腺癌HPV-CIP5与c-erbB-2同时表达8例,占363%(8/22),即:9例HPV-CIP5阳性患者中有8例c-erbB-2同时呈现?
- 刘素香冯爱菊陈华王贞张连郁
-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癌基因C-ERBB-2宫颈癌
- 卵巢恶性Brenner瘤5例被引量:2
- 2002年
- 刘宁刘素香
- 关键词:卵巢BRENNER瘤病例报告恶性BRENNER瘤
- PCNA及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良性、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1)PCNA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7.6%),低于恶性肿瘤(89.6%,P<0.05);bcl-2与caspase-3的阳性率为60.0%和72.5%,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61.9%和76.2%、86.2%和44.8%,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良性、交界性有显著差异(P<0.05)。2)PCNA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协同表达率为52.5%,与良性(28.6%)、恶性肿瘤(75.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bcl-2与caspase-3的协同表达率为72.7%,良性与交界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3)仅bcl-2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性(P<0.01);PCNA、caspase-3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CNA与bcl-2任一高表达尤其协同表达,并伴caspase-3低表达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恶性潜能增加的标志,应密切随访。
- 申彦刘素香孙保存
- 关键词:上皮性交界性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皮型钙黏附素、β-链接素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 赵锡江李辉陈华刘岩雪张立华刘素香冯庆来
- 该课题组应用IHC(SP)回顾性方式联合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E-cd、β-cat的表达,同时分析临床病例资料特点,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E-cd、β-cat的表达状况及相互间的关系,分析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皮型钙黏附素Β-链接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与肾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肾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肾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乳头状癌中VEGFR-1、VEGFR-2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82.9%(68/82)、63.4%(52/82)和34.1%(28/82),PCNA的阳性率为67.1%(55/82).VEGFR-1的表达与肾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O.016)、组织学分级(P=0.034)和远处转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28)、淋巴结转移(P=0.010)和远处转移(P=0.018)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CNA的表达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1),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R-2和VEGFR-3在死亡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0.380,P=0.021).结论 VEGFR-2和VEGFR-3均可作为判断肾乳头状癌预后的指标.VEGFR-3过表达是肾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预后指标,而VEGFR-2可以预测肾乳头状癌血行转移.
- 张艳辉刁磊杨庆多健刘岩雪刘素香姚欣
- 关键词:肾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微阵列分析
- 3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探讨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用35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准确的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结果:35例GISTs恶性(包括潜在恶性)达85.0%以上;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23例(65.7%),上皮样细胞7例(20.0%),混合型5例(14.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74.3%(26/35例)、CD3468.6%(24/35例)、NSE65.7%(23/35例)、S-10031.4%(11/35例)、SMA48.6%、(17/35例);向神经分化13例,向平滑肌分化5例,双向分化12例,未分化5例。结果: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起互补作用并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 曹雅静范嫏娣刘素香冯洁秀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
- 端粒酶与凋亡相关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TERT)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22例良性、30例恶性肿瘤进行比较,并探讨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TERT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阳性率为46.3%,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36.4%,73.3%,与交界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阳性率明显升高(P=0.023),而良性肿瘤与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2)bcl-2和caspase-3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阳性率为58.5%和73.2%,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59.1%、72.7%和86.7%、43.3%,其中bcl-2的阳性率在交界性肿瘤中明显低于恶性肿瘤(P=0.010),caspase-3反之(P=0.011);但它们在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63,P>0.05),且二者在交界性与良性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0.970)。3)对93例卵巢肿瘤研究发现,hTERT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037,P>0.05);hTERT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χ2=4.8109,r=-0.227,P<0.05)。结论:hTERT蛋白表达可以反映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水平,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判断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恶性。
- 刘素香申彦孙保存
- 关键词:卵巢肿瘤交界性
- 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附4例报告)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临床所见4例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并总结国内外39例病例文献资料。结果:消瘦、肿块是肾MFH的常见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肾MFH病理诊断率,肾MFH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及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肾MFH是极罕见的高度恶性肾原发肿瘤,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对预后无明显改善。
- 姚欣李文录孙保存刘素香张莉董立新马腾骧
- 关键词:病理预后MFH